循环发展生态农业模式(安州鸿丰牧场打造)

循环发展生态农业模式(安州鸿丰牧场打造)(1)

循环发展生态农业模式(安州鸿丰牧场打造)(2)

牧场饲养的奶牛

绵阳新闻网讯 提到牛粪,很多人自然想到环境污染,若处置不当,就会臭气熏天,还会污染水质。近日,记者来到安州区黄土镇江池村,采访雪宝鸿丰牧场。

占地近200亩,奶牛存栏千余头,日产生牛粪百余吨……走进这样一个大型牧场,却闻不到异味,也看不到传统养殖场那种“臭气熏天,苍蝇乱飞”的景象。干净整洁的牧场打造的“绿色生态循环圈”让牛粪“变废为宝”,直接还田,改良土壤,造福了周围6个村近万亩田地,实现了环保与效益并举的有效资源化利用。

“我们的牧场是全国12家、四川省唯一一家首批区域生态循环项目实施地点。”负责人李军生带记者走进生态循环区,这里采取“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秸秆饲料化-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有机还田”为主线的综合性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每天产生的约110吨牛粪,先放在收集池里,通过干湿分离机将牛粪、水、尿进行固液分离。”李军生介绍,分离后的干粪堆放在库房里三个月,发酵后形成有机肥。液体则通过管网输送到2500立方米的发酵罐里,通过30天发酵形成沼气,再经脱水脱硫后存放于双膜储气柜里。记者看到,眼前这个像大大的热气球一样的球状体便是储气柜,厂区的生产生活用气就全储存于此。此外,沼液存于不远的多级沉淀池里,通过长达50公里的输送管道,输送到周围喇叭、八一等6个村,直接用于周边万亩有机牧草及蔬菜的种植灌溉。

记者在附近的民主村三组看到,村民李元富正在自家玉米地里施水肥。“玉米刚收完,施底肥改良下土壤,准备下大麦种。”他告诉记者,自从有了牧场提供的有机肥料,种出来的庄稼、蔬果都品质上乘,供不应求。

“这样一来,既可作有机肥,又解决了肉牛养殖带来的污染难题。”李军生说,通过这种模式,实现了“农业种植-秸秆资源利用-奶牛养殖-有机肥加工-土地培养”的循环闭合链条,并依靠这个链条带动了农村发展、社会进步,创造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绵阳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安峥 文/图)

编辑:李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