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老师就是人生的指路明灯(诲人不倦的精神让老师成为值得人尊重的一种职业)

教师为什么值得人尊重,也许正是因为自古以为这个职业所倡导的“为之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这句话是出处是《论语.述而篇》第三十四章,原文是: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文中的“抑”字在这里是转折的语气词,用现代汉语说大概就是“只不过是”的意思。

本章的译文是,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不过向圣与仁努力而不感厌烦,教诲别人也从不感觉疲倦,这样说大概差不多吧。”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这些弟子学不到的啊。”

有些学者认为本章与上一章本来应该是一章,只是中间多了“子曰”二字,与上一章相连,“躬行君子”我还做不到,至于圣与仁,那我就更不敢当了,意思很连贯。本章总体上还是孔子自谦之辞,据说当时有人称赞孔子,其中有将其称为圣人及仁者的说法,所以孔子才会有这种自谦之词。

公西华之所以会说“正唯弟子不能学也”,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这样注释,“然不厌不倦,非已有之则不能,所以弟子不能学也。”就是说孔子已经达到了圣与仁的境界,才能说在实践过程中始终如一,才能“不厌”。坚持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或对于圣与仁的理解教授弟子,才能称之为“不倦”。所以公西华在听到老师自谦之辞后,马上就明白了老师的境界和水平,所以才会感叹“这正是我们这些弟子学不到的地方”。其实即使不这样理解,为之不厌是智者的表现,诲人不倦是仁者的风范,这也足以让弟子们去努力学习了。

本章中“为之不厌,诲人不倦”两句话可以说是历代为师的金科玉律,很多为人师者也经常用这两句话自勉。中华文化的传承正是因为有这些代代相传的为人师者,秉持着“为之不厌,诲人不倦”人精神,让我们的孩子现在还能诵读两千多年前哲人关于人生思考的诗文,让这在其他古代文明看来是多么难以想象的事成为了现实。孔子之所以被后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很大程度上是对教育、对知识传播的尊重。突然想起刘慈欣的小说《乡村教师》(跟电影《疯狂外星人》可一点关系都没有)对教师的描写,让人感动!

一个好的老师就是人生的指路明灯(诲人不倦的精神让老师成为值得人尊重的一种职业)(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