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华汽车车衣原理 我们离透明车衣国产化还有多远

文:宋成宗|成宗视线

(友情提示:长文,需耗时颇多,请耐心阅读。)

新年伊始,车膜业炸开了第一条新闻。

成华汽车车衣原理 我们离透明车衣国产化还有多远(1)

网页截图

成华汽车车衣原理 我们离透明车衣国产化还有多远(2)

成华汽车车衣原理 我们离透明车衣国产化还有多远(3)

美国化工巨头Eastman收购“爱瑞德科技(大连)有限公司”,此次并购,Eastman意图构建自己在中国市场的布局,除了稳固旗下四大品牌威固、龙膜、圣科、琥珀光学在市场上的TOP位置,还释放出其他的讯号,这将给内卷严重的车膜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在过去的三年里,无论是从新车销售、汽车膜品牌增长量、新车装贴率还是汽车膜市场销售量都能看出,汽车膜市场自窗膜之后凭借透明车衣迎来了整个行业的利润二次高峰,几乎所有从业者都看到了这个商机,也因此,透明车衣市场争夺战开始了。只是,由于疫情的反复,投入的品牌终于受不了成本的压力与产能过剩的危机,行业从性能战一下跌入价格战,内卷开始了。

内卷,是赢还是输

内卷的主因还是对利润和市场份额的争夺。

三年疫情,整个汽车膜产业链都呈现疲态,大家都想重回十年前的行业巅峰,但是时过境迁,那个巅峰已经过去了,尽管汽车销售量每年都在递增,却不能忽视一种事实的存在,车主的大额消费在这三年里被一点点收缩。

过去的三年,我们还看到一种事实,品牌的起起落落,像走马灯似的,利益的驱动,让很多品牌根本就没想好就一头扎了进来,或许我们不应该称他们为“品牌”,按老祖宗的叫法,只能算作“掮客”,直白点就是“膜贩子”或者是“翻包商”。

回顾透明膜的发展史,整个生命周期和窗膜比起来,进程快了许多。借着窗膜的市场热度以及前端对利润的追逐,透明膜还没来得及在成长期做好调整就被推向了成熟期,对于这个早熟的产品,整个利益链条都报以极高的热度,也从侧面看出窗膜业开始衰退的迹象。

成华汽车车衣原理 我们离透明车衣国产化还有多远(4)

图片来自网络

利益驱动,趋之若鹜,铤而走险,全盘皆输!

这十二个字大抵上可以概括透明膜市场现状。

透明膜的内卷是从某“兴趣营销”平台的崛起开始的。初入者尝到了甜头,再加上平台对流量的过度解读,让利益链上的所有人跃跃欲试,于是,内卷开始了。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还很理性,还能从产品的角度互为“探讨”,这一点,至少推动了整个行业去修炼内功,哪怕是“翻包”,买手也是敬业的。

直到资本进入市场,某网络品牌凭借资本的力量快速在网络上崛起,并以逐年倍增的数字搅乱人心,市场前端效仿者前赴后继,流量争夺战打响了,随之而来的价格战让行业老炮们大跌眼镜,内卷算是进入了高潮。

资本搅局本不在构建行业秩序,乱中取胜,险中求胜才是资本法则。资本驱动下的运营商不会关注品牌的未来,没有人会像养孩子一样去培育市场环境。

说到“养孩子”、“培育市场环境”,窗膜界曾经有过案例。窗膜界的翘楚、被称为女“膜头”的潘丽华女士曾经就为了培育窗膜的高端市场,吃了十几年的“萝卜饭”才将“威固”品牌推上了行业王者宝座,品牌才有了今天的“不凡”,可是其中的冷暖又有谁知呢?而这一切在资本介入后又全部被打破了。

资本看中的永远都是大盘,所以,如果只看到了一个品牌的存在,你就天真了。矩阵式的品牌战略早就让资本找到了全身而退的方法,低价竞争是为了让更多用心做好品牌的行业老炮无路可走。

资本搅局、低价竞争,是我们所能见到的内卷现象,内卷的本质是流量争夺,而内卷的结果只有两种情况,要么破坏整个行业,要么打破重组,如果是后者,于整个行业倒是福事;如果是为前者,那必将是一场灾难!

透明膜国产化要解决的问题

再来说说Eastman的这场并购案。

业内人都知道,美国的老牌化工巨头Eastman之前并没有涉足膜业,受资本市场的驱动,才一口气将“威固”、“龙膜”、“圣科”、“琥珀光学”四大品牌收入囊中,这个四个品牌各有所长,“威固”掌握了金属膜的核心技术且品牌居于头部位置;“龙膜”拥有庞大的渠道网络和用户基数;“圣科”拥有工厂、产能以及稳定的品质;“琥珀光学”在陶瓷膜领域拥有绝对发言权,这才构成了Eastman对整个汽车膜产业的战略框架。

Eastman的案例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发,如果你是资本,或者说你有足够的资本,那么眼界就打开些,别只盯着眼前的那点蝇头小利,做出一个漂亮的战略规划来。当下是个整合的时代,只要你有目标,野心够强,眼界够宽,魄力够大,大可以放手一搏,不过,搏之前,一定要想明白一件事,你要什么?或者说你缺什么?

用资本做整合的好处就于使你在最快的时间里到达王者之位,缺什么不要紧,资本可以帮你整合到;没目标才要命,再多资本也帮不了你。

回到正题,Eastman为什么要收购爱瑞德?

爱瑞德创立于2014年,位于辽宁大连,拥有制造工厂和“Ai-RED”、“中凌”两个独立品牌,是IWFA认证制造会员,在窗膜和透明车衣两个领域都有不俗的市场表现。按Eastman的收购惯例,无非两个意图:用国产品牌构建品牌矩阵的防御体系,在内卷中抢位;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奠定自己的行业地位。

对于国产膜来说,失去一个民族品牌,是一种损失,也是一种危机。那么,国产膜究竟还有没有未来?未来之路又在哪里?

我们不妨试着从技术、品牌、市场、竞争力四个方面拆解下Eastman的战略体系,或许能给国产膜找到启示。

先来说技术,车膜业最早的技术之争是从窗膜开始的,韶华科技掌握了磁控溅射技术,也就是金属膜的核心技术,而这一技术又被挪瓦玛翠斯旗下的“威固”品牌所独享,新加坡人会做品牌战略规划,但是不了解中国市场,品牌险些夭折,幸好遇到潘丽华女士,“耐得住寂寞”的育养方式最终成就了“威固”品牌的“不凡”。

当时的“龙膜”还是首诺的,不属于Eastman,“龙膜”的产品并没太大的特色,国内的竞争对手也只有3M,价格都便宜,也就快速地分食了市场。就在这个时候,潘丽华女士的育养方式有了成效,眼见“威固”品牌日新月异,首诺猝不及防的来了招釜底抽薪,以极低的市场价格买走了挪瓦玛翠斯手中的所有品牌,包括那份“独享技术协议”,可能连新加坡人都没想到,后来的“威固”会授以“王冠”。正是因为那份独享协议才让首诺有了底气,无论是品牌还是市场竞争力一下超越了对手3M,这也正是Eastman出手收购的主要原因。

这是一个典型的技术成就品牌的案例,国内虽然没有这样大手笔的并购案,在窗膜时代也造就了一批像“中凌”、“康得新”、“紫光”这一类的制造型国产品牌,比较可惜的是,这些品牌在登上自己的巅峰时都有些迷失,没有在技术研发的这条路上继续前进,而是被一时的市场利益止步。爱瑞德的被收购只是个开始,谁又能预估下一个被收购的对象是谁呢?

成华汽车车衣原理 我们离透明车衣国产化还有多远(5)

图片来自网络

技术是国产膜要解决的问题!

看看家电、手机、汽车甚至于高铁、飞机、航空航天,今天能够站在国际舞台上去博弈的,哪个不是先攻克技术难关再去塑造品牌的?

恰恰是我们这个行业,很多人都没搞清楚透明膜是个什么东西就叫嚷着自己的品牌有牛b,这很可笑,也很可悲。

很多时候,我们在埋怨消费者崇洋媚外,不支持国产膜,消费者哪里知道,他们贴在车上的透明膜又有多少是真正的“Made in USA”呢?消费者不专业没有判断力,我们专业却又不敢大胆往身上贴上民族的标签,不得不说,这是一种病,正是这种病阻碍了国产膜走进更大的舞台。

我们一味地压低价格,认为用价格去讨好消费者就是占领了市场,错!客户终将为糟糕的使用体验而唾弃你。没有技术的产品就像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又何以能谈可持续发展?又怎能享受到行业的大额红利?

如果你是工厂或者是品牌商,大可以放空自己,思考下未来的路应该怎样本相抗衡的技术?

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想想了!

成华汽车车衣原理 我们离透明车衣国产化还有多远(6)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再来聊聊品牌。

作为一名资深的品牌顾问,我自认每次接到案子都是抱着打造头部品牌的想法去的,但是现实十分残酷,即便是和我有着同样情怀的投资人,在面对市场无底限地碾压时,也会抛弃自己的理想,转身投向浑浊的市场大流中。

车膜业缺少清流,更缺少可持续发展的品牌,为什么这么说?

做品牌不是一朝一夕即可触达的事情,看着别人无底线地挣钱,换谁都会心动,没有人愿意像潘丽华女士当年那样去培育一方市场,当然,我们也很欣慰地看到,潘董在潜心进行二次创业,在用中威时和培育她想要的市场,我相信凭借潘董那种“耐得住寂寞”的精神和足够的资本实力,一定能为国产品牌在国际舞台上加冕!

成华汽车车衣原理 我们离透明车衣国产化还有多远(7)

说到市场,国产膜缺吗?

答案是肯定的,不缺!为什么这么说?市场一直都是多元化存在的,既有高端需求,也有低端市场;既有高净值人群,也有求廉心理,这得看你想要哪一类人群。

为什么我们经常会在门店听到车主吐槽4S店赠送的产品有多垃圾?为什么4S店的销售都会说,你加点钱就可以升级到我们的顶级产品,在他们的知识结构中,顶级膜就等于进口膜,即便是国产的也绝对会打下擦边球。车是名车,造不得假,太公开没法造假;膜是啥,全靠销售一张嘴,反正你也无法验证。

有一个现象我们不能忽视,在4S店全力截流的情况下,专业的贴膜店贴装量却在上升。当车主边看着贴膜师傅撕下那些赠送膜边开始骂娘时,我们这些从业者难道不痛心吗?这哪里是卖的产品啊,分明就是垃圾,而且还是对人体、对环境、对社会有害的垃圾,我们真的对得起脚下的这方土地吗?

利益驱动下的市场必将受到破坏,用低价去争夺份额,你拿什么去构建品牌体系?又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更别说去高端市场争夺份额了。

或许,我们真的应该从思想上清理一下,清理好了,才能明白谁才是你真正的竞争对手。

谈竞争力就一定要把前面三点结合起来,所谓的竞争力是一种综合表现,也是一套市场组合拳。

如果把品牌当成一副骨架,技术就是这副骨架的心脏,市场则是外在的皮囊,三者缺一不可,无论你少了哪样,品牌怕是只能是副骨架。

成华汽车车衣原理 我们离透明车衣国产化还有多远(8)

图片来自网络

最后总结一下,解决透明膜国产化的问题,首先得掌握核心技术,你比如,推动万华化工之类的企业加大对高品质TPU母粒的研发,联合国内如回天胶业这样的头部企业开发出质优价廉的压敏胶,整合服装、小家电的涂布企业完成涂层的迭代升级,把工厂或品牌商所建立的研究所变得名副其实。

有了技术就一定要走品牌之路,制造型品牌一定要学会构建品牌矩阵的战略布局,做出精准定位和客户画像,利用好网络平台搭建出品牌的流量入口,不要被一时的利益所诱惑,也不要轻易改变赛道,学会资源整合,学会资本运作,让自己的品牌变得日益强大起来!

在市场上不要随大流,心里不要总想着“变现”,维护好自己在市场上的形象,做好伙伴关系管理,做好客户分析与管理,正面的形象只会把你推向王者之位。

将“内卷”变成“内驱”国产化才有未来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内卷”并非一件坏事,只要我们学会思考,就能将它转化为“内驱力”,反向推动,激励国产品牌向前发展。

我们可以“卷”,但需要底线与标尺,要用一种社会责任感去“卷”;我们可以“卷”,但一定要给自己留条后路,除非你要与这个行业为敌;我们可以“卷”,但一定要学会自律,只有人人自清,才能共汇一条清溪!

#创作挑战赛##隐形车衣发展趋势##车衣##威固##LLumar-龙膜##圣科##爱瑞德##中凌##中威##晋城中威车饰汽车贴膜,只想为你贴张好膜##中威时和##康得新##琥珀光学#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无意抨击某个品牌或个人,请勿对号入座!

本期的“成宗视线”就是这些,关注“宋成宗”,每期带给你不同的热点解析,还有更多的管理知识分享等待你来解锁。

声明:本文为原创,《今日头条》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在评论区留言,未经知会的转载将视为侵权,作者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部分配图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