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企重组(实现川仪高质量发展)

川仪股份(603100)8月31日披露2022年半年度报告。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0.49亿元,同比增长21.92%,扣非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26.84%。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进入决战决胜阶段的时刻,川仪股份用一系列亮眼的数据交出了做强做优做大的精彩答卷。

“报告期内,公司紧密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深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科改专项行动,不断深化市场化改革,推动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创新发展。”从半年报来看,川仪股份的业绩增长与国企改革力度高度关联。

关于国企重组(实现川仪高质量发展)(1)

厂区一角/图源 川仪股份

川仪股份是“三线建设”时期国家重点布局的全国三大仪器仪表基地之一,主要从事工业自动化仪表及控制装置的研发、制造、销售。为我国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煤炭、轻工建材等国民经济重点行业提供了大量技术装备,是中国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业领先企业。

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进一步落实国有企业改革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作为处在充分竞争市场环境中的高新技术企业,改革创新既是川仪股份作为国企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使命所在,也是实现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2020年以来,川仪股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发力、多点突破,截至目前,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已全面收官,公司经营业绩各项指标稳中向好,高质量改革发展成效凸显。

坚持高站位谋划,压实党组织主体责

川仪股份党委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积极发挥领导作用,统一思想,高标准谋划,高效率推进,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抓紧抓实。

关于国企重组(实现川仪高质量发展)(2)

改革工作誓师会/图源 川仪股份

强化领导体系,坚持突出党的组织领导,围绕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立由公司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共同参与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相关部门、各子公司也相应成立组织机构,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周密体系。

完善顶层设计,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完善《川仪股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及《川仪股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台账(2020-2022年)》,分解细化任务目标,研究确立7大类重点任务、25项改革专项任务和93项细化工作举措,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完成标志及责任主体,将改革举措清单化、改革任务时限化、完成标准定量化。

抓好学习宣贯,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围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鲜活、上下贯通、全面覆盖的宣贯活动。“第一议题”制度执行率、贯彻措施制定落实率均达到100%,并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学习方式,促进真学深学、入脑入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结合学习和工作实际,广泛开展全员创新、合理化建议活动,形成凝心聚力谋改革、齐心合力促发展的生动局面。

严格部署督办,川仪股份坚持将改革行动细化到日常工作每一步骤、每一环节,从推进、宣贯、监督、考核等多方面管控改革进程。两年以来,共研究部署改革工作36次,组织领导力显著加强。自主设计研发全覆盖、可视化的在线督办系统,将重点改革任务量化为93项工作举措,穿透覆盖各子企业,真正实现改革进度实时掌握、数据实时汇总、问题实时分析,全力打通改革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

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完善中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川仪股份党委始终牢记关于“坚持两个一以贯之”的重要论述,做好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这篇大文章,积极推动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建立起决策科学、权责明晰、执行有力、有效监督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治理体系在川仪落地生根。

党的领导全面加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通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完成“党建进章程”,制定实施《党委会决策事项清单》《党委前置研究讨论事项清单》,建立党委决策台账,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实现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的有机统一。

企业治理效能全面提升,加强董事会建设,全面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制定《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管理办法》,保障经理层依法行权履职。高标准选聘公司外部董事、监事,重点遴选自动化、通信等行业专家,充分引入“外脑”,实现董事会结构科学互补。完善《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实施细则》《独立董事工作制度》《董事、监事履职评价及薪酬管理办法》,充分发挥董事、监事职能作用。

坚持市场化改革导向,充分释放企业活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快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深度激活力、增动力,全面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在打造一流市场竞争力上取得新成效。

一方面深化改革,把“位子”交给市场,把薪酬交给业绩。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坚持突出重点、靶向发力,制定科技成果奖励办法等,以市场化正向激励机制改革激发创新发展动能。面向社会公开竞聘公司经理层人员,到位职业经理人4名,经理层更趋专业化、年轻化。

深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做深做实全员绩效考核,完善市场化、差异化薪酬分配体系,强化激励与刚性约束相结合,切实激发组织活力和干部员工内在动力。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对技术人员实行项目立项、重要节点、项目成果的分阶段、递进式考核与奖励;对各级各类优秀研发成果给予表彰奖励,极大调动了技术团队的创新动力、创造潜能。在成果转化过程中,落地实施科技项目收益分享激励。结合科技成果产业化,实施研发人员收益分享激励,近三年76个项目实现较好市场化推广,激励金额1804万元。

2022年9月20日,川仪股份宣布推出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拟向包括公司董事、高管、核心骨干在内的500余人合计授予395万股限制性股票,以市场化激励机制点燃骨干员工干事创业热情,为川仪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另一方面深化创新体系建设,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激发科技创新的内在动能。近年来,川仪股份在研发投入强度上持续攀升,2021年研发费用3.71亿元,占营业收入6.76%,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1.3%,2022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7.5%;建立起具有企业特色的“一部十五所”创新架构,形成从产品研发到成果转化层次分明、功能清晰的创新体系,构建起从首席科学家到技术带头人的全系列技术创新人才队伍,涌现出一批全国技能大师、全国技术能手、重庆英才计划“创新领军人才”“高技能领军人才”“创新争先人才”“巴渝工匠”等创新创造人才;深化与清华大学、北航、哈工大、合肥工大、中科院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用合作,打造高水平创新联盟。

关于国企重组(实现川仪高质量发展)(3)

构建起全系列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图源 川仪股份

三年来,实施国家级、重庆市级科研项目59项,新增专利226件(发明专利40件)、软件著作权99项,牵头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21项、行业标准1项,累计拥有有效专利782项(发明专利263项)、软件著作权163项。近年来,先后荣获国家专利优秀奖、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重庆市科学技术奖-企业技术创新奖、上市公司“金质量”科技创新奖等多项荣誉,川仪调节阀公司、川仪分析仪器公司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坚定产业报,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

作为响应国家“三线建设”总体部署应运而生的企业,川仪股份始终以产业报国,实现工业自动化仪表及控制装置自主可控为己任。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面向”重要指示,心无旁骛聚焦主业,持续对标赶超、攻坚克难,以助力国民经济关键领域高端装备自主可控的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

面向行业前沿技术,精准对标攻关。高精度智能压力变送器、智能电磁流量计、智能电动执行机构、智能阀门定位器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完备的测量、控制、执行装备体系为我国冶金、电力、石油化工等国民经济支柱行业转型发展持续赋能。

面向经济主战场,加快国产化替代步伐。几年前,高温熔盐阀门全部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交付周期长,售后服务无法保证,系统中单个高温熔盐阀出现质量问题就可能影响整个电站的正常运行。川仪投入大量研发资金,结合几十年的控制阀研制经验,联合温度仪表、控制系统团队一同攻关克难。在两年多的研发过程中,解决了光热电站中所使用的熔盐阀普遍存在冻堵、腐蚀、高温卡涩、汽蚀等方面的多项关键技术难题,同时引入阀门温控伴热系统,将传感器、温控系统与DCS系统连接,实现了现场仪表远程数字化控制功能,取得了多项专利。如今,“川仪造”高温熔盐阀已在中国首个百兆瓦级光热示范项目——敦煌100MW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实现稳定运行,证明了国产高温熔盐阀产品具备在恶劣工况替代国外产品的能力,这是川仪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攻坚核心技术,助力国产化替代的成果缩影。

关于国企重组(实现川仪高质量发展)(4)

“川仪造”高温熔盐阀在中国首个百兆瓦级光热示范项目——敦煌100MW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实现稳定运行/图源 川仪股份

近年来,川仪围绕重点行业高端装备自主可控,加快推进 LNG 接收站高磅级超低温球阀、高温熔盐蝶阀、高压加氢阀、高频球阀、LNG气化取样装置等产品研发,在石油化工、冶金、光热发电等领域成功实现国产化替代。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突破“卡脖子”难题。承接国家多个重大项目和重大研发项目,面向核电、能源、石化等重点工程应用,着力突破仪控设备“卡脖子”问题,自主研发的永磁式电磁流量计和钠中气泡噪声探测器,测量精度高于国外同类产品,填补了国内在核电领域超高温高导电介质测量的空白,不仅可以为国家节约大量资金,还提高制造和服务效率,有效提高了我国第四代核电站关键仪器仪表的国产化率。

关于国企重组(实现川仪高质量发展)(5)

川仪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朋出席公司参与研发的我国首款自主核级无纸记录仪发布会/图源 川仪股份

此外还推出超微差压变送器、核电常规岛关键调节阀、核级限位开关、核级执行机构、核级磁浮子液位计、核级电加热器等多项自主创新产品,助力重大装备自主可控。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强新产品新市场拓展。围绕服务“双碳经济”和环境治理,拓展食品、制药、无人驾驶地铁等新市场领域,积极推进卫生型仪表、高端智能水质分析仪、轨道全自动驾驶站台门系统、新型金属复合材料等产品开发和优化,为绿色中国建设,为改善民生和创造美好生活助力。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成果检验高质量改革成效

高质量发展是检验改革成效的“试金石”,深化改革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通过国企改革,促进了川仪股份高质量发展。

经济效益稳步增长,2021年川仪股份实现营业收入54.87亿元,同比增长28.99%;利润总额6.07亿元,同比增长42%;扣非净利润3.92亿元,同比增长36.71%,再创历史新高。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0.49亿元,同比增长21.92%;实现利润总额2.85亿元,扣非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26.84%。

示范作用进一步发挥,川仪股份数字化转型走在行业前列,已建成2个重庆市创新示范智能工厂,6个重庆市数字化车间,39条智能生产线。

数字化转型走在行业前列/图源 川仪股份

同时,为充分发挥数字工厂解决方案相关智能产品与工程服务优势,川仪股份担当仪器仪表行业产业链“链主”职责,带头启动重庆仪器仪表“一链一网一平台”建设项目,有力助推行业数字化转型。

关于国企重组(实现川仪高质量发展)(6)

充分发挥自身在数字工厂解决方案相关的智能产品与工程服务方面的优势,有力助推行业数字化转型/图源 川仪股份

加快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产品与解决方案研发,HSNCR 脱硝系统在南方水泥、开州水泥等树立良好业绩和口碑,子公司上海宝川自控成套设备有限公司被评为“2020 年度中国水泥行业技术创新供应商”;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设备智能运维围绕企业设备管理智能化建设,聚焦设备监测与诊断需求,帮助企业实现设备资产动态数字化管控,已在中国宝武、湖南钢铁集团等实现良好应用;智能工厂解决方案成功应用于重庆长风化工厂项目、成都川化青上化工技改等项目;智慧水务解决方案应用于中国水务集团银龙供水项目、大亚湾溢源净水项目等。

公司“5G+工业互联网”(工业仪表)获工信部2019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仪表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获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工业5G应用”获工信部工业互联网优秀试点示范推广案例、“设备预测性维护与运行优化”获工信部2021年度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优秀场景,“数字化装备制造集成服务”“系统解决方案服务”“人工智能集成服务”入选2021 年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及智能制造资源池服务商。还先后斩获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重庆市十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等荣誉,为制造强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朋荣膺2022年首届“重庆市制造业十大影响力年度人物”。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下一步,川仪股份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敢啃“硬骨头”、勇蹚“深水区”,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用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改革实效,为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全球工业自动化仪表领先企业不懈奋斗!

上游新闻记者 刘勇 通讯员 刘琨

编辑:陈旎

责编:廖青兰

审核:袁享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