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前女教师背残疾男孩上学(内蒙古老师花一半工资给学生买鞋)

2007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处高档小区中,搬入一户“特殊”的老人。

深夜,老人时常望着一张泛黄的照片,暗自落泪说道:“志德,老师只是做了一件小事,你却如此破费……”

一张泛黄的照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究竟会揭开怎样的心酸往事?

23年前女教师背残疾男孩上学(内蒙古老师花一半工资给学生买鞋)(1)

张秀荣在怀念往昔

寒门学子

陈志德,出生于呼和浩特武川县尹家沟村。家里一共六个孩子,一大家子全靠父母耕地过活,生活条件非常艰苦。

常言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他们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即便家人省吃俭用,也要将陈志德送到学校,只愿日后能走出乡村,赏尽世间万千繁华。

其实,陈家父母并非“重男轻女”,可彼时他们的经济条件,也只能供得起一个孩子读书。然而,陈志德的表现却出乎众人意料。

23年前女教师背残疾男孩上学(内蒙古老师花一半工资给学生买鞋)(2)

陈志德的家乡

步入学堂后,陈志德深知自己背负着家人的希望和未来,一头扎进知识海洋,仿佛饥饿的人趴在面包上,因此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课桌上的每一滴汗水,都将照亮未来的征途。

1%的灵感,注以99%的努力,便是古今之才。而陈志德在解答数学题时,总有着让人眼前一亮的思路和方法,这也让班主任张秀荣记住了他。

久而久之,张秀荣发现这孩子不仅学习勤奋刻苦,为人更是热心善良,她便让陈志德和其他同学组成学习小组,遇到不懂的题,可以相互探讨。

23年前女教师背残疾男孩上学(内蒙古老师花一半工资给学生买鞋)(3)

乡村教室

是以,自幼乖巧懂事的陈志德不愿辜负老师厚望,很快融入学习小组时而钻研、时而欢快的氛围,他学习的热情也愈发高涨,渐渐懂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名言。

那时候的课间,总能看到陈志德给其他同学讲题时的认真样子。但是张秀荣也发现,只要放学铃一敲响,陈志德就迫不及待抓起书包往外跑。

张秀荣虽感到疑惑,但陈志德没有逃过一节课,学习也很投入,就由他去了。但是张秀荣怎么也没有想到,解开自己心中疑惑的答案,竟是如此令人心酸。

23年前女教师背残疾男孩上学(内蒙古老师花一半工资给学生买鞋)(4)

乡村教室

1979年9月,新的学期开始了,但陈志德却不能如期回学校了。

窗外雪花飘落,仿佛在诠释陈家经济的雪上加霜。陈志德的母亲卧病在床,父亲的身体日渐不堪,家里还有几个兄弟姊妹,供陈志德上学这件事也成为“泰山压身”般的负担。

迫于无奈,陈志德的父亲只好让他外出打工挣钱,以此补贴家用。虽然他舍不得离开那一方学堂、璀璨的书本知识、学习的小伙伴,但当他看到破落的房子、愁眉苦脸的父母,再多的舍不得也得斩断。

23年前女教师背残疾男孩上学(内蒙古老师花一半工资给学生买鞋)(5)

伤心的少年

最终,陈志德含泪答应了父亲。唯一的“心愿”便是,允许他在家里多待一些日子,等母亲的病情好一点之后再走……

这是多么孝顺懂事的孩子啊,即便父亲心如刀绞,却又无可奈何,只好将农活中最轻巧的放牛,交由陈志德负责,力所能及让儿子少吃点苦、少流点汗。

夕阳坠入山间,陈志德牵着牛回家时,却看到一抹熟悉的身影。

23年前女教师背残疾男孩上学(内蒙古老师花一半工资给学生买鞋)(6)

放牛少年

恩师劝学

张秀荣刚踏进陈志德的家门,泪水便悄然滑至脸颊。陈志德的家又小又破,屋里只点着一根蜡烛,光线非常昏暗,看东西也很费劲;家里除了床,还摆满了其他杂物,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张秀荣在家中等候,直到日落黄昏,瘦弱的陈志德才牵着牛慢慢走进家门,却始终低头沉默不语,大抵是自责愧对老师的厚望。

一切尽在不言中,张秀荣终于明白,这个本该前途璀璨的好学生,为何悄无声息离开校园,可她接下来的做法,却令人潸然泪下。

23年前女教师背残疾男孩上学(内蒙古老师花一半工资给学生买鞋)(7)

张秀荣

在陈志德回来之前,张秀荣已经从他父亲口中得知所有情况了。一看到陈志德,张秀荣连忙拉住他,说道:“跟老师回学校上课去!”

话音刚落,陈志德眼含泪花、沉默不语,眼睛却始终看着他的父亲。张秀荣赶紧转过头劝他的父亲:“不能让他出去打工,志德还那么小,正是读书的年纪,您为什么不让他继续上学呢?”

一师一生紧紧痛哭相拥,父亲心中仿佛万根银针穿刺,亏欠孩子的愧疚感愈发强烈,最终咬着牙答应下来,即便身体不堪重负、再苦再累,誓要供孩子拼搏一次!

23年前女教师背残疾男孩上学(内蒙古老师花一半工资给学生买鞋)(8)

写字的少年

不久后,陈志德重新迈入校园,经过张秀荣老师的关注和帮助,陈志德比以往更加努力,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入当地重点高中,向父亲证明了抉择的正确,向老师献上弥足珍贵的“回报”。

在那个年代,对于贫苦人家而言,中途辍学实乃无可奈何。曾有无数孩童因家庭无法支撑读书费用,被迫早早下地劳作,就此丢失了自己的理想。

陈志德算是幸运儿,遇到了心善负责的张秀荣老师,重新获得了逐梦的机会。然而,命运似乎并没有停止对陈志德的磨练。

23年前女教师背残疾男孩上学(内蒙古老师花一半工资给学生买鞋)(9)

张秀荣与陈志德

棉鞋之恩

陈志德步入高中后,一如既往的发奋图强,却不料晚了母亲的生命一步。

母亲离世后,家中的一切重担都落在父亲身上,但为了扛起陈志德的读书费用,即便筋疲力尽、白发渐生,这个农村汉子始终没有掉过一滴眼泪。

坐在温暖明亮的教室中,陈志德时常想起风吹日晒辛勤劳作的父亲、对他寄予厚望的张老师,可彼时的他惟有擦干泪水,化悲伤为动力,全心全意进行学习,以便早日报答恩情。

23年前女教师背残疾男孩上学(内蒙古老师花一半工资给学生买鞋)(10)

乡村教室

高中毕业后,陈志德以全县第二的成绩考上了长春地质学院(吉林大学),未来的曙光愈发明亮。

收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张老师激动的彻夜难眠,倍感欣慰,同时为陈志德感到骄傲。陈志德也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充满期待,似乎看到了生活为他展开的全新画卷。

然而,录取的幸福感并没有维持很久,一个突如其来的噩耗如同一盆冷水,彻底熄灭了燃烧的喜悦之情。

23年前女教师背残疾男孩上学(内蒙古老师花一半工资给学生买鞋)(11)

长春地质学院

父亲突然病重离世,面对双亲皆去的双重打击,陈志德只觉天旋地转,彻底崩溃。

父亲走后,家便散了,唯一的经济来源也断了,陈志德为父亲伤心送行之余,也要面对现实,未来的路究竟何处找寻?

即便大学费用并不高昂,可对于寒门学子陈志德而言,却是遥不可及,正当他陷入绝境之际,一双温暖的援手再次伸来。

23年前女教师背残疾男孩上学(内蒙古老师花一半工资给学生买鞋)(12)

陈志德的家乡

张秀荣老师专程赶到陈志德家中,安慰他目前的灰暗是暂时的,一定要振作起来,否则父亲日夜奋斗的努力将付之东流。

陈志德是个孝顺孩子,望着墙上父亲慈祥的遗照,他擦干泪水跪在地上,发誓此生定将以百折不挠之志,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绝不愧对父母、老师的恩情。

为了继续自己的学业,陈志德在学校的时候节衣缩食,并且利用闲暇时间兼职家教、零工。只要能够挣到钱,无论多苦多累,陈志德从未皱过一次眉头。

23年前女教师背残疾男孩上学(内蒙古老师花一半工资给学生买鞋)(13)

上世纪打工者

长春的冬天比呼和浩特还要冷,天空飘起鹅毛大雪。但陈志德每天都要外出赚钱,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最“省钱”的通行方式,便是身下双足。

然而,陈志德却连一双保暖的棉鞋都不舍得买,依然穿着单薄的布鞋穿梭在大街小巷。以至于每晚回到宿舍脱下鞋,脚趾头个个都冻得通红,疼的他彻夜难眠。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陈志德始终铭记在心。然而,冻疮虽在自身,却疼在她人之心。

23年前女教师背残疾男孩上学(内蒙古老师花一半工资给学生买鞋)(14)

上世纪打工学生

张秀荣老师得知后,毫不犹豫地从自己刚发的四十元工资里,拿出二十元准备寄给陈志德。

但细心的张秀荣老师考虑到,陈志德这孩子特别懂事,料想他不会直接收下,便用纸笔添了一封信,嘱咐陈志德注意保暖、照顾好自己。

长春街头寒风呼啸,这封满载希望与关爱的信,令陈志德倍感温暖。彼时普天之下,除了已故父母,张秀荣老师也许是最关心他的人。

23年前女教师背残疾男孩上学(内蒙古老师花一半工资给学生买鞋)(15)

张秀荣

陈志德拆开信封后,望着纸条上“不收下钱去买棉鞋,就不认他这个学生”的字样,内心久久不能平息,只好遵从恩师之意。

陈志德深知,张老师的工资并不高,便和摊主讨价还价,最终以五块钱的价格,买下一双温暖的棉鞋。

由于怕老师不相信,他又请求摊主给他写了一个棉鞋的购买凭证,将它和剩余的十五元一同寄还给张老师,已然将“棉鞋”之恩铭记于心。

23年前女教师背残疾男孩上学(内蒙古老师花一半工资给学生买鞋)(16)

纸币

穿上崭新的棉鞋,一股前所未有的温暖涌上心头,如同一盆熊熊燃烧的木炭,不仅照亮了陈志德未来的路,也将长期以来的煎熬和辛苦,熨烫平整。

那个晚上,陈志德的心底滚烫似火,双眸满是坚定的希望。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努力读书,做出好成绩,以求将来回报张老师!

你只管努力,待千锤百炼磨难之后,美好终将如你所愿。

23年前女教师背残疾男孩上学(内蒙古老师花一半工资给学生买鞋)(17)

棉鞋

赠房报恩

陈志德从长春地质学院毕业后,顺利考上了大庆石油研究院。自幼刻苦用功的他,在研究生毕业后,一鼓作气读到博士。

读书为陈志德打开了逆袭之门,看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也让他摆脱了贫穷,曾经连一双棉鞋都穿不起的穷日子,终于苦尽甘来。

随着学历增长和刻苦钻研,陈志德荣获的成就越来越多,生活也逐渐稳定宽裕。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如今的幸福因何而起。

23年前女教师背残疾男孩上学(内蒙古老师花一半工资给学生买鞋)(18)

大庆石油研究院

每逢节假日,陈志德都会回到故乡,看望人生恩师——张秀荣。

彼时,张秀荣已经五十多岁了,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些许痕迹。由于常年站着上课,身体也开始出现不适。却依旧住在曾经的老房子,交通十分不便,每次去医院都是一件难事。

这一切,陈志德都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暗下决定为张秀荣老师做一件事情。

23年前女教师背残疾男孩上学(内蒙古老师花一半工资给学生买鞋)(19)

陈志德送的礼物,张秀荣一直保存着盒子

2007年,张老师六十大寿那天,同学们不惜重金大摆寿宴。因工作原因难以赴宴的陈志德打来电话,深表歉意,并声称已为张老师准备好了“大礼”。

通话期间,张秀荣心中十分感动:“看到你们各有所成,老师就觉得很开心了,不必有所回报。”

面对同学们的劝告,张秀荣始终不愿接受回报。陈志德也只好暂且“答应”,毕竟张秀荣是一位只计付出、不计回报的好老师,只好与老师约定相聚之日,心中却悄然生出“妙计”。

23年前女教师背残疾男孩上学(内蒙古老师花一半工资给学生买鞋)(20)

合影

几天后,陈志德回到武川县看望张老师,张秀荣也是惦记他的身体状况,开口第一句话,便是关照他有没有吃饭。

然而,陈志德却神神秘秘地说,要带张老师去看礼物。陈志德驱车进入平整开阔的大道后,来到一处高档小区。随后从包中拿出房产证,郑重地交到张老师手上。

张秀荣连忙拒绝:“房子太贵重了,我不能收!”。陈志德眼含热泪:“老师,这就是为您准备的!房子面积再大,也大不过您给我的恩情!没有您,哪来今天的我啊!”

23年前女教师背残疾男孩上学(内蒙古老师花一半工资给学生买鞋)(21)

张秀荣

一番劝说后,张秀荣还是不愿收下房子:“我只是做了一位老师该做的事情,你的成就源于自身的努力啊!”。

陈志德何尝不知那段岁月的艰辛,但若没有张老师的劝学,他根本无法蜕变成蝶,大抵终生留在乡村,难以看到外界的繁华。

最终,张秀荣老师推脱不得,只好和家人搬进了陈志德给她准备的房子,日常生活也终于得到保障。

23年前女教师背残疾男孩上学(内蒙古老师花一半工资给学生买鞋)(22)

陈志德给张老师买药的聊天记录

2016年,张老师的老伴去世了,陈志德担心她生活不便,即便工作繁忙,仍然经常打电话关心张老师的身体状况。

每逢春节,陈志德便带着大包礼品、营养品看望张秀容,对他而言,张秀荣就是自己的亲人!

如今,张秀荣仍生活在那间房子,每天锻炼身体、散步聊天,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这对感人肺腑的师生,成为当地广为人知的正能量报恩佳话。

23年前女教师背残疾男孩上学(内蒙古老师花一半工资给学生买鞋)(23)

张秀荣

结语

世人常说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难。而张秀荣的鼓励和帮助,便是助陈志德走出人生低谷、寒冬困境的“火炭”。

一声老师,一生老师,日行一善,其福必厚,善良之人,一世心安!

参考资料:

内蒙古晨报:《恩情难忘!呼和浩特一学生送了老师一套房》


往期精彩推荐:

15年,安徽女孩街头“扮牛”任人骑,5元一次,背后原因催人泪下

湘潭大学女教授和校外摆摊的丈夫,女教授:他是我最宝贵的"财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