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罗隐哪个朝代的(罗隐了不起的诗人)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诗人罗隐哪个朝代的?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诗人罗隐哪个朝代的(罗隐了不起的诗人)

诗人罗隐哪个朝代的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也许,分别之前,我们都已想好此生再不相见。可人生就像一个圈,转来转去还是遇到了她。那刹那的交汇,再无当年的盈盈欢声,满是来不及躲避的窘态与狼狈。

有一天,陌上城镇,你与曾经心爱而今陌路的她重逢,会不会问她:“你英容秀丽,似水芙蓉,怎么迟迟未嫁?”

你也想不到她会问:“你英俊潇洒,才华过人,又辛勤刻苦,怎么也还是布衣披身,三餐难继?”怎么我们都这般不如人意呢?独剩一杯烈酒,一夜长梦,远离纷纷。

写这首诗的人叫罗隐,字昭谏,享年七十有余。极具才华,却屡试不第,先后进入科场十余次,皆铩羽而归,但始终保持着一颗韧心,不惧俗世,及时行乐,留下诗文无数,供后人举杯消愁,月下移动。

他是杭州人,也就是我时常想念的江南,袭了江南佳地的才气,未得水木年华的柔软与苍山白雪的俊逸。

都说:“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可诗文盛名的罗隐,还是输给了奇丑不扬的外貌。

罗隐从小刻苦学习,精诗工文,尽管满腹诗文并未能让他在科场及第,春风得意。却并不影响高官名士佳人红颜对他的欣赏。当时的宰相郑畋和她的千金都非常欣赏罗隐的才华,特别是郑家小姐,痴迷于罗隐的诗文,生了相思相许之情。

只是世事弄人,郑家小姐想要的那份玉树临风与羽扇纶巾罗隐给不起,倒不是过错了相见的季节,而是现实与梦境终究太过遥远,总让人无法企及。

她梦中的翩翩公子成了邋遢的老头儿,她等候的良辰吉时成了日落西山,如梦幻泡影击碎心中的繁花簇景。从此她再也不敢相信诗文中描写的风流才子、潘安美貌,而罗隐亦不再信他在这世间还有爱情。

宋代的张先风流不羁,十八新娘八十郎,而此时的罗隐才刚过半百,却要忍受如此剧痛,此番滋味,纵使隔着千年光阴,亦让人心生难受。

那份因纸上诗文憧憬的美丽,就这样在梦与醒的边缘碎了一地的落花。想必,若是心有执念的人,只怕又要无端生出一段爱恨情仇,连累无关之人枉死,也将原本亭亭玉立、冰清玉洁的女子推向仇恨的深渊,与那妄生邪念之人一起魂飞魄散。

佛说,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可若真的如此,芸芸你我,行走于这世间,真的就会永远无忧无虑,快快乐乐吗?

兴衰不定,散聚无由,生不能躲避,死又何能幸免?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他曾写诗反对前人说女子误国,红颜祸水的言论。让当时的执政者,从自身寻找王朝倾覆的原因。那么这一刻,他会不会有那一丝悔意,毕竟郑家小姐,本可以婉拒不必这般咄咄伤人。

方知,罗隐之所以十上不举,并不是因为他长得丑,更不是因为他学识不够。而是他太过直陈时事,讽刺意味过强,又批判当权者,不被录用。

他怜惜了身居塞外,远赴异乡的西施,可屏风碧帘后的红颜,却因两鬓衰胡、一面黑脸,将昨夜慰贴胸前爱不忍释的诗文,弃若敝屣、见而远之。

尽管梦里的鸳鸯双栖还未成真就已各自纷飞,但心痛之下,也让罗隐明白。有些事物来得越快,也就失去得越快;有些人看似是在主动走近你,实则靠近就是分别。就让一切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吧。不去强求未得到的,好自珍惜已拥有的。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瑞雪丰年本是一个祥瑞的兆头,但他却说瑞雪不必多。为什么不必多呢?后一句中的“长安有贫者”道出了唐末体质的腐朽,各项苛捐杂税让农民苦不堪言。二月买新丝,五月粜新谷。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所以丰收与否对于长安百姓来说,都将是一场灾难。

雪,对于贫民而言是灾难,对于安居深院华屋、深袭蒙茸皮裘的达官贵人来说则是景色,围炉煮酒,曼舞莺歌,曲调声长,自是越大越觉景致怡人。

那是唐末的雪,也是民生疾苦的雪,更是他屡试不第的愤恨之雪。漫漫白雪,飘飘似玉,他有写雪之情,无赏雪之心。没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悠然,也无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的温暖和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的热闹和欢喜。

他眼中的雪,忧患不定,浮沉难寻,为贫民担忧诉苦,又痛恨批判王公贵族。可是那又如何?公子王孙依旧笙歌艳舞、灯火不息,直至江山覆灭;农民仍旧寒窑石洞、糟糠粗粮,难逃饥寒与死。

这世间本就不公,所谓的公平即是此消彼长,弱肉强食。若无法适应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就只有寄居苦海,忍受贫苦悲哀。

但也有一些人,没有过人的才华和雄韬伟略,面对世界的无端刁难与折磨。他们选择平凡,承认自身的缺陷,调整方向,避其锋芒,择其良方,以一颗平常心,生坚韧不移之力,华丽转身,羽化成蝶。

历经忧患浮沉,他终于懂得看清自己的处境,避免无畏的挣扎。

于是,他选择了归隐山川,陪伴日月。种曲酿酒,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这世间,我最怕的不是经历多少无法逾越的劫难,而是此时此刻的触景生情。

这凡间,又有多少感动是此时此景,有多少深情能够共渡沧海、恒古一世?所谓智者,是否即是时刻保持清醒,清楚来处,知道归途的路人?而你我之心多起伏不定,身逢绝境,悲痛欲绝时参透世事无常,安稳无风时只顾纸醉金迷贪杯取乐,舍红尘万里,贪眼前风物,尽一时之欢。

得时放声高歌,失时任由它去,纵然心有仇恨,也一样乐悠悠。今天有酒就痛快喝他个酩酊大醉,明日的忧愁等到明日再烦忧。

读罗隐这首《自遣》,让我有一种醉生梦死的朦胧与模糊。看似酣畅淋漓的背后,总显得恍恍惚惚,闷闷不乐。又不知那愁那恨从何而起,生生不灭?

也许是一段炊烟袅袅的乡村岁月添了贫苦,也许是一场青春的盛宴荒废了光阴,花开荼蘼。红尘俗子,难逃世态浇漓,误入尘网,心生执著,并非我意。过往种种就在诗人这酒杯中忘了吧,忘了吧。埋恨种善,花开慈悲。

所怀今已矣,何必恨东流。数十载的流寓岁月,从屡试不第到困居长安,历经亡妻丧父,江湖流落,为避战乱,又隐迹九华山。

这一路,劫数频频,坎坷非常,却并没有将罗隐推向沉沦堕落的边缘,反倒将那些无奈与悲凉,落寞与不甘尽数释然,由执拗拘泥转向淡然通透。

他所追求的仕途也在从容那一刻峰回路转。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最后死于任上,也许不如年青时所想尽美,倒也得偿所愿。可云英呢?是门前冷落车马稀,还是老大嫁作商人妇?

梦里,他感觉自己又回到了钟陵重逢的时日,她还身轻如燕,婀娜多姿。

他以为,以她的美貌,早该嫁入相门。

她以为,以他的才华,早应功成名就。

只可惜——

他还是布衣之身!

她难逃风尘之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