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充和最后结果(走近真实的张充和)

张充和最后结果(走近真实的张充和)(1)

张充和最后结果(走近真实的张充和)(2)

《张充和诗书画选》白谦慎 编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出版

张充和最后结果(走近真实的张充和)(3)

《张充和诗书画选》的面世为华夏艺术长廊平添了一道别致的风景。诗情画意,字里行间,有古人尤其有自己。虽然远居海外60载,但她的艺术生命始终浸润在华夏古典传统文化之中,处处体现着“梅花似我,玉骨冰魂”的人生期许。

为让读者更了解张充和与她的艺术,新金融记者采访了本书编者、旅美艺术史学家白谦慎先生。

新金融:您热心推广张充和先生的书画艺术,源头是对其艺术作品的欣赏还是对其人品德行的欣赏呢?

白谦慎:我想主要还是艺术上的考虑。我第一次见到张先生的书法是在1988年,那年夏天我到美国华盛顿特区拜访著名书画学者、鉴定家傅申先生,傅先生给我看了印在一本图录中的张充和小楷,当时的印象非常深刻,我就决定拜访张先生。张先生家离我当时读书的罗格斯大学开车约两小时时间。1989年春,我去拜访了她,之后就撰写了《张充和及其书法》一文,发表在1990年第2期的《中国书法》杂志上,距今整整20年。当时我和她并不是很熟。所以,我是首先被她的艺术所感染的。1990年秋,我到耶鲁大学艺术史系攻读博士,和她有了比较多的接触,才知道她的画清新高雅,诗词也好,对她的艺术成就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当然,人品德行也很重要。中国传统的艺术理论认为字如其人,文如其人,今天很多人不太相信这种说法。其实,两者之间是有关系的。像张先生能有气息如此高雅的艺术,如果没有人品和修养为基础,是不太可能的。

新金融:《张充和诗书画选》中分成“诗、书、画”三个部分,每部分中您最欣赏的是哪件作品呢?

白谦慎:张先生诗词表达的意思并不难懂,但是要从诗词艺术的角度来评论,却并不容易。我的旧体诗词修养不够,在编选时,就请张先生自己选诗词。我比较喜欢她为纪念和傅汉思先生结婚20周年做的一组诗。这组诗共有20首,她选了5首,我想,我喜欢这组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认识傅汉思先生。傅先生生长于一个学术世家,他父亲和舅舅都是欧美的学术泰斗,他本人也是著名学者,但为人十分谦和。他的中文很好,我和他交谈都是用中文。张先生在诗中回忆了他们俩当年恋爱时的情景,读来甚是有趣。

书法部分,我相对比较熟悉,很难说最喜欢哪件。她26岁时写的小楷《淮海词》,生动活泼,气息也清越高雅。因为她的隶书对联极少,书中所收的那副又很精彩,所以这里也提一下。

画的部分也很难选最喜欢的。小品《蛇》画得很工细,布局的留白很有中国的特色,营造的气氛十分静谧。全书最后那件山水小册页也很雅致,反映了张先生的画学素养。

新金融:张充和先生在美国弘扬书法和昆曲艺术的道路上,是怎样克服困难的?

白谦慎:上世纪60年代初,她就开始在耶鲁大学美术学院教书法。她在这方面成绩不错,我见过她的一些洋学生写的字,写得很好。她曾告诉我一个小故事,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报书法课的学生剧增。她教的学生多是不会中文的白人学生,所以她开玩笑说,弟子三千皆“白丁”。

弘扬昆曲就困难多了,因为表演要有行头和道具。怎么办呢?自己做。她很巧妙地利用美国的一些材料,改装成昆曲表演的道具和服饰。她还一直向年轻人传授昆曲。傅汉思教授对妻子的事业予以很大支持。张充和在各学校表演昆曲之前,通常有傅汉思教授的英文演讲,介绍昆曲的历史和艺术特点,帮助西方观众了解昆曲。

新金融:您操办了2004年张充和书画展,又选编了《张充和诗书画选》。在做这些工作时您有怎样的感受?

白谦慎:在接触张先生的作品时,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书画在20世纪以后出现的巨大变化。张先生基本每天临帖,与古人对话,很少有什么“创新意识”,她那辈人多是如此。可是今天来看她收藏的一些册页和手卷中她的师友的书法,一个人一个面目,都很有特点。反倒是今天人们一味追求创新,许多作品放到展览会一看,那味道好像都是一样的。所以,无论是2004年办展览还是编《张充和诗书画选》,都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人们提供一个欣赏气质很高雅的书画作品的机会;也希望研究书画的人们,能够通过观赏一位前辈的艺术,来反思当代艺术的变化。

新金融:张充和先生被世人冠以很多美誉,比如“民国最后一位才女”、“最后的闺秀”等;您认为怎样评价最恰如其分呢?

白谦慎:之所以会有“最后”之类的说法,可能是因为当代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出现了一个很大的断裂,人们感叹,像张先生这样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前辈已经十分罕见了。作为一个研究艺术史的学者,我的工作就是要比较准确地为张先生的艺术做历史定位。我的评价,她是中国文人文化在当代的杰出代表之一。余英时先生在为《张充和诗书画选》所写的极为精彩的长序中,也是从中国传统的精英文化、文人艺术的角度来阐释张充和的成就,分寸把握得非常好。

这本书

今年98岁高龄的旅美著名艺术家张充和女士,在中国传统诗词、书画、昆曲、音乐等方面均有精湛的造诣,是中国文人文化在当代的杰出代表之一。本书收录了她自选诗词二十首,书法作品二十余件,绘画作品十余件,是目前国内出版的一部最为全面地展示她的艺术成就的书籍。

这个人

张充和,1914年生于上海,祖籍合肥。曾祖是晚清名臣张树声,乃父是民国教育家张武龄。张充和在只有11个月时便过继给二房的奶奶(李鸿章的侄女)当孙女。少年时在老家接受传统教育。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1949年与丈夫(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移居美国。

张充和是著名的“合肥四姐妹”中的小妹。语言学家周有光、文学家沈从文的妻妹。诗人卞之琳那首著名的《断章》中那个“你”,就是张充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