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李逵是谁(历史记载中的李逵和水浒传中的李逵有什么不同)

《水浒传》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作品以宋江等三十六人的真人真事为基础,描述了一场农民起义从兴起到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露了当时政治环境的腐败和人民受压迫的苦难受压迫人民反抗不合理统治成为该书的基调,宣扬要“杀去东京,夺了鸟位”《水浒传》中表现出来的反抗精神和侠义情怀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世道和人心,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历史上的李逵是谁?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历史上的李逵是谁(历史记载中的李逵和水浒传中的李逵有什么不同)

历史上的李逵是谁

《水浒传》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作品以宋江等三十六人的真人真事为基础,描述了一场农民起义从兴起到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露了当时政治环境的腐败和人民受压迫的苦难。受压迫人民反抗不合理统治成为该书的基调,宣扬要“杀去东京,夺了鸟位”。《水浒传》中表现出来的反抗精神和侠义情怀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世道和人心。

作品成功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黑旋风”李逵更以其独特的人格特征和艺术魅力而深入人心。金圣叹对李逵形象的评价真是一语中的。“李逵是上上人物,写得真是一片天真烂漫到底,看他意思,便是山泊中一百七人,无一个入得他眼。《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好是他好批语。

其实,《水浒传》的成书是一个“集体累积”的过程,书中所塑造的人物并非空穴来风,大多来源于生活。施耐庵正是在整理前人材料的基础上,把各种碎片化信息融会贯通,最终创作出这部魅力非凡的名著。

李逵的形象在宋元时期的话本、说唱、杂剧中已经频繁出现,但随着小说《水浒传》的风行,他天真烂漫、忠孝赤诚又凶狠残暴的形象才最终定格下来。然而,历史文献中记载的李逵的形象却和文学作品中有很大的出入。

史书典籍中对于李逵的记载并不多。宋朝徐梦莘所编著的史书《三朝北盟会编》中记有李逵事迹“建炎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庚戍密州军卒杜彦、李逵、吴顺反,杜彦自称知军州事,追执赵野,杀之。......建炎三年闰八月十四日庚寅,宫仪及金人战于密州,军败。李逵、吴顺以密州降于金人。......仪兵已败,金人责李逵、吴顺如约。逵、顺遂以密州降于金人。后逵为顺所杀。

根据史料记载,李逵本为南宋初年的密州狱吏,起初和杜彦、吴顺一起谋反,杀死守将赵野。杜彦自立为首领后,李逵又杀死杜彦自立为知州,后来以密州为贡投降金国,最后被吴顺杀死。史料中的李逵形象并不是十分高大,甚至是以降将的形象出现的,他还有卖主求荣的污点。这和后来文学作品中惩恶除奸,替天行道的李逵形象有很大出入,而且水浒故事中的李逵主要活动于北宋末年,而不是南宋初年,可见历史上的李逵并不同于文学作品中的“黑旋风”李逵。

南宋周密所著的《癸辛杂识》中收录了南宋龚开所写的《宋江三十六赞》,对三十六位梁山好汉皆有评述,其中对“黑旋风”李逵的赞语是:“风有大小,不辨雌雄。山谷之中,逢尔亦凶。”和他相对的是“小旋风”柴进,赞语是“风存大小,黑恶则惧。一噫之微,香满太虚。”这也是“黑旋风李逵”绰号最早的记载。

关于“黑旋风”的含义,诸多学者都提出了不同看法。元代的孙继曾解释为:“旋风者,非可借可随之东风南风也;飙然而起,扶摇羊角,塞乎天地,其势可骇也。此状李逵顶天立地之丈夫概,赫赫然,巍巍然也。”认为这是用旋风的声势来形象李逵的大丈夫气概。陈松柏先生则认为,黑旋风的称号是源于李逵性格急躁的原因,王利器先生则认为,“旋风”是从军器来取的绰号。

水浒故事在历经宋代典籍和文学作品的典籍后,到元代时开始大放异彩,以水浒故事为主题的元杂剧层出不穷,有记录的34种水浒戏中,就有近一半写到李逵,现存的六种水浒戏中,就有四种写到李逵,其中三种更是以李逵为主角。这一时期元杂剧中的李逵形象以正面为主,不仅智勇双全、嫉恶如仇,又滑稽可爱、天真烂漫,这样的形象设定,也更符合舞台的戏剧效果,为后来明清戏曲和小说中李逵的形象奠定了基础。

《水浒传》中李逵的形象,很大部分都继承和发展了元杂剧中的李逵特征,不同之处在于《水浒传》的李逵形象已变成一个有勇无谋、一味愚忠和嗜杀成性的莽夫。这些形象上的差异因素,和时代背景,作者的认识水平和人物设定都有关系,水浒戏中的李逵是不惧豪强势力,敢于打抱不平的侠客。而《水浒传》的李逵所要反抗的则是封建皇权统治,因为作者所持的立场不同,其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也不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