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薄情且绝情的人(余生做一个薄情)

唐代诗人韩愈有一句人尽皆知的诗,是这样说的: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讲的是,在温润如酥的毛毛细雨中,远远看去,有一片淡淡的草绿色很是惹眼。

可是走近了,却见不到几棵草芽,也感受不到绿色了。

人世间的道理便是这样,有时候,我们离某个事物太近,反而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与美好。

与人交往亦是如此,爱得太满,是场灾难。

唯有适当的距离,才是我们表达爱意最好的方式。

因此,对待身边的这三类最亲近的人,一定要“薄情”一些!

做一个薄情且绝情的人(余生做一个薄情)(1)

“薄情”待爱人,方留得空间

电视剧《第二次也很美》里,王子文扮演的女主角安安,大学毕业后就结婚生子做了全职主妇。

老公俞非凡是个有理想、肯吃苦的富二代,白手起家创立了自己的公司,每天忙得不可开交。

可是,安安太爱俞非凡了,上班打电话,下班追问行踪,恨不能24小时做“连体婴”。

一天,安安给俞非凡打电话,当时俞非凡正在录节目,没有办法接电话。

等到中场休息,助理拿来手机,俞非凡发现安安竟然打了59个电话。

无奈的俞非凡,把电话回过去,还没来得及解释一句,安安已经急不可耐地大喊:

“工作比我重要是吗?”

“我现在就要见到你,一分钟都不想等。”

因为要继续录节目,俞非凡不得已挂了电话,结果安安立即开始收拾行李,上演了一场离家出走的戏码。

感情就像手里的沙,越想抓紧,失去得越快。

最终,被逼得透不过气的俞非凡提出了离婚。

听过这样一句话:隔着距离看,朦胧便是美,距离太近了,连瑕疵都看清楚了,就不美了。

深以为然,爱人之间若是不能给对方适当的空间和自由,那么这段关系终是要走向崩溃的。

最好的夫妻关系,是相互爱护,又彼此支撑;不会过度干涉,也不会任之不管。

在该亲密的时候交换爱意,在该冷静的时候适当“薄情”,如此,才能给彼此之间留一些呼吸的空间,关系才会更稳定。

刘若英曾在《我敢在你怀里孤独》一书中描写自己与丈夫婚后的生活:

“夫妻俩一起出门,去不同的电影院,看不同的电影。回家后,两个人有各自独立的卧室和书房,只共用厨房和餐厅。”

也许很多人会对这样的夫妻状态感到奇怪,但刘若英却说:

“这样的距离刚刚好,心里是亲密的,生活是独立的,互相尊重,互不打扰,自得其乐。”

我们常讲的一句老话“距离产生美”,其实是最适合形容爱人之间应当有的状态。

不必靠得太近,适当“薄情”对待,给彼此留一个转身的距离,余生才皆是欢喜。

做一个薄情且绝情的人(余生做一个薄情)(2)

做一个薄情且绝情的人(余生做一个薄情)(3)

“薄情”待子女,方使得独立

《红楼梦》中有一句话:“训有方,保不定日后择强梁。”

大意是,辛辛苦苦教导子女,也难保他日后不会沦为强盗贼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于丹曾说过: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对子女好,并不是多加管教、事事叮嘱就可以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子女的独立性。

梁培宽在追忆父亲时,曾提到过这样一件事:

一次考试,他只考了59分,内心惴惴不安,生怕回家会受到责罚,十分忐忑地将学校发的补考通知拿给父亲看:

“结果他只看了一眼,就又还给了我。”

父亲既没有一丝责骂,也没有任何安慰,冷漠的像是看了一张别人家孩子的补考通知。

直到后来,梁培宽才明白父亲的深刻用意,“自己的事情应当自己负责”。

梁培宽的弟弟梁培恕对父亲的教育方式也十分称赞:

“我们受到的可能是最自由的教育,拥有了别人没有的最大的自主权。”

看似疏离、冷漠的方式,实则是梁漱溟先生远大的教育智慧,相比于课堂成绩,他更在意教孩子过社会生活。

蒙台梭利说过:

“教育首先要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

若是什么都手把手教着,一件事接一件地管着,子女终究只能是个不能自立的“孩子”。

网上有一段很形象的说法:

8岁时孩子不能自己整理书包,18岁时不能够独立处理问题,28岁时给他钱买名牌鞋,就难保他不会在48岁依旧啃老。

话虽不好听,却字字箴言。

父母对孩子最成熟的爱,莫过于适时地放手。

好的父母,是能在子女需要时,给予温暖遮蔽的羽翼,也能安心放手让孩子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适当的“薄情”,方能使子女更快地走向独立。

做一个薄情且绝情的人(余生做一个薄情)(4)

做一个薄情且绝情的人(余生做一个薄情)(5)

“薄情”待好友,方守得底线

齐白石是卖画为生的艺术家,他卖画无论是谁,一律明码标价。

卖画不论交情,君子有耻辱,请照润格出价:

花卉加虫鸟,每一只加十元,藤萝加蜜蜂,每只二十元;已出门之画,回头补虫,不应;已出门之画,回头加题,不应。

《张大千艺术圈》一书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齐白石有位弟子叫高希舜,当时,高希舜要去日本留学,临行之前向齐白石索画作为离别纪念。

过了几天,高希舜到齐白石家中取画,齐白石却一直无动于衷,丝毫没有将画拿出来的意思。

高希舜见此,从口袋里掏出一个装着一叠银元的红纸包,送到齐白石家孩子的手中,齐白石这才取出一幅人物画,对高希舜说:

“希舜啊,这下你的心安了,我的心也安了!”

该有的底线不能丢,该讲清的事情不能含糊。

正如胡佩衡所言:

“先生性爽直,喜任侠,有古烈士风,故见有不平之事,即义形于色。

嘻!世之衰也,人唯利是图,假艺术之名为自肥者比比然也。

先生心洁面傲,借挽颓风,求诸今人岂易多得哉!”

与朋友之间的相处,堪称一门大学问,离得太远易淡;离得太近易烦。

最好的相处方式应当是:亲而有间,疏而有密;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切不可破了底线,失了距离。

就像著名的刺猬法则:

寒冬腊月,若想取暖,两只刺猬就需得相偎相依,但因为浑身是刺,容易伤害到对方。

但若是互相拉开些距离,不但能取到暖,也能保护到彼此。

人与人之间,亦是如此,只有保持一定的距离,在不该插手的事情上“薄情”对待,才能让好友间的关系更加稳定长久。

做一个薄情且绝情的人(余生做一个薄情)(6)

做一个薄情且绝情的人(余生做一个薄情)(7)

年轻的时候,我们都对世界、对他人充满了太多的希冀。

尤其是对身边最亲近的人,掏心掏肺地付出了全部真情,以为那一刻的美好,会贯穿往后余生。

其实很多时候,走得太近,用情太深,反倒是一种伤害。

伤得多了,痛的久了,才渐渐懂得,“薄情”才是最好的活法。

对爱人薄情,才不会由爱生恨,感情更长久;

对朋友薄情,才不会失了分寸,友谊更绵长;

对孩子薄情,才不会“恩里生害”,孩子更优秀。

薄情不是无情,只是比深情多了一份清醒,是更加成熟的人生态度。

“薄情”,是看透世事之后,不悲观,不失望,不纠结,理性地与身边的人保持恰当的距离。

也许看似冷漠,但其实是坚守自己为底线和原则,保护彼此不受伤害。

“薄情”的人,更能看清事物的本质, 懂得与世界周旋,拿得起,也放得下。

余生,愿你做个薄情的人,该忘的忘,该放的放,爱得浅一点,也爱得久一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