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篇原文及翻译例子(文言文词汇争鸣)

《小石潭记》中“隶而从者”中的“而”字用法该怎样理解?,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学而篇原文及翻译例子?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学而篇原文及翻译例子(文言文词汇争鸣)

学而篇原文及翻译例子

《小石潭记》中“隶而从者”中的“而”字用法该怎样理解?

有两种解释,欢迎大家争鸣!

(一)

这是游记的末尾常见的格式。作者在这里交代了同游的是三个人。崔氏二小生,不是同游者,否则,“隶而从者”便是多余。这里就有必要搞清“隶而从者”的意义。本文已经确认“隶”与“从”是不同意义的两个动词,那么“隶”究竟作何解释呢?“隶”是个会意兼形声字。金文的“隶”,从又从尾(省),因“又”有“手”义,所以“隶”的造字义是“用手从后面把尾巴抓住”,“隶”是“逮”的本字。有“及”和“从后及之”的意思。(《辞源》修订本第四册第3300页)根据语言环境,“隶而从者”的“隶”就是这个意思。因此“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的意思是:从后面赶上来并跟随我们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一位中学语文教研员

(二)

广义上来说,“而”有两种解释:表顺承,表转承;狭义上来说,“而”可以表并列、修饰、承接、递进、转折等。

《古代汉语词典》(2020 第二版)第899页,对“隶”的释义为:1、奴隶的一个等级,泛指奴隶,奴仆,差役。2、役使。3、隶属、附属。4、隶书。5、通“肄”,研习。

其中1、2、3这三个义项在“隶而从者”一句中均可释通。作为仆人跟随的,被役使着跟随的,作为附属跟随的。“而”正是以“隶”修饰“从”,说明与“同游”的“从”是不一样的“从”。

类似的现象还有“笑而止之”、“环而攻之”等,皆为修饰。

两动作以“而”相连,如有先后关系则为承接,如“乃记之而去”、“水落而石出者”;如无先后主次,可以调换顺序则为并列,如“中峨冠而多髯者”;如前一动做修饰了后一动作发生时的状态等,则为修饰,古汉语逻辑里优先级高于承接和并列。

——一位中学一线语文老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