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爷爷带3孙儿每日清晨打拳练武(一位70岁爷爷带孙子的康复之路)

7旬爷爷带3孙儿每日清晨打拳练武(一位70岁爷爷带孙子的康复之路)(1)

鹤鹤, 2014年2月14日出生,是一个没有语言的小朋友,行为规范很差,会跑来跑去,会爬桌子,对于家人没有很多的依赖,还特别挑食。2017年10月他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诊断,诊断结果为孤独症。爷爷奶奶带着鹤鹤开始了北京的康复训练之路。2017年10月16日他进入中心进行训练。当时我们根据孩子的情况,安排他参加密集教学训练。

7旬爷爷带3孙儿每日清晨打拳练武(一位70岁爷爷带孙子的康复之路)(2)

鹤鹤其实是一个很可爱的小男孩,现在我还很清楚地记得他第一天进入教室的场景。其他小朋友都哭闹不止,只有他拿着一个小包子开心地吃着,对于周围发生的事情一点都不关心,他关心的只有包子。他的额头有流血后刚刚结的痂,脑门上各种青一块、紫一块的。我和奶奶沟通后得知,这些伤全都是他自己撞墙留下的,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他从小就是这样,如果要求不能立即被满足,就会撞,没有墙就撞门,没有门就撞柜子,没有柜子就撞桌子。开始训练后,鹤鹤确实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鹤鹤没有语言,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他的需求,而且他的等待时间非常短,要做到一次一强化。我把周围的环境进行了布置,找来了垫子,为孩子设置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鹤鹤开启了他的撞头模式,不给玩具撞头,找不到玩具撞头,听到小朋友的哭声撞头,小朋友抢他的玩具撞头,听到不喜欢的儿歌撞头,不想做事情了撞头,给他吃不想吃的东西撞头……

依据儿童的VB-MAPP评估结果,我制订了教学计划。在执行计划的同时,我也在规范孩子的行为。我对鹤鹤撞头的行为进行了功能分析:一是为了获得实物,二是为了逃避。

7旬爷爷带3孙儿每日清晨打拳练武(一位70岁爷爷带孙子的康复之路)(3)

鹤鹤没有语言,训练项目中设置了口部模仿、仿说、命名,更重要的是提要求。提要求借用了图片沟通系统,给了孩子一个表达内心需求的渠道。他特别喜欢小汽车,最开始我做了很多小汽车的图片,手把手来教鹤鹤用图片来要求汽车。第一阶段,桌子上只有一张汽车的图片,我手里拿他最喜欢的汽车,他的第一反应是上手抢,抢不到就撞头。在孩子身后我们安置了一个辅助教师,当孩子上手抢汽车的瞬间,抓住孩子的手,辅助孩子拿汽车的图片给我,我说“汽车”的同时,把汽车给他。我还记得当时鹤鹤可爱的模样,一脸惊奇的表情,似乎在说:还没撞呢,怎么就有汽车玩了?”最开始从孩子手里要回汽车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就准备了很多很多的汽车,大的、小的,有音乐的、没音乐的、警车、救护车、吉普车等各种类型的。同事开玩笑说,我都可以开个汽车玩具店了。第二个回合,我就变出一个比他手里更好玩的汽车,在他面前开心地玩起来,玩得很开心,很快吸引了他的注意。他放弃了手里的汽车,想要抢我手里这个更好玩的汽车。当引发动机,孩子主动表达要求时,辅助教师抓住孩子的手,拿起图片, 把图片交到我手里。我很开心地说“汽车”,然后把汽车给孩子玩。这是一个自然的强化。鹤鹤确实是一个很聪明的小朋友,他的动机很强,操作了四五次之后, 辅助教师的手慢慢撤出,鹤鹤真的就可以自己拿图片换汽车了。

除了汽车,我还寻找鹤鹤喜欢的其他东西。他喜欢过山车,我就做了过山车的图片;他喜欢玩沙子,我就做了沙子的图片;他喜欢吃的东西(如“好多鱼”、 MM豆、薯片、点心面、青豆、棒棒糖),我就做了这些物品的图片。从桌子上的一张图片换取强化物,鹤鹤已经做得非常熟练了。之后,我们开始泛化老师、泛化距离。泛化老师的时候,当他拿着图片给我时,我没有东西给他,他就焦虑了,不知道发生什么了。而拿着强化物的老师做出超级夸张的肢体表情吸引鹤鹤的注意,我给予辅助、指示,他的小眼睛立马就发现了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就美美地跑过去了,拿图片换到了他喜欢的东西。后来不管是什么老师,泛化屋子里任何距离,鹤鹤都能独立拿着图片来换到他心爱的物品。

7旬爷爷带3孙儿每日清晨打拳练武(一位70岁爷爷带孙子的康复之路)(4)

随着鹤鹤的理解能力不断提升,他的语言也有进步,能发一些音了。他能清晰地说喜欢跟着仿说他听到的声音,可以仿说2〜3个字, 虽然不清晰,但只要相似,就强化他,他会变得越来越喜欢说话。他的图片由桌面发展到了沟通本上,多了一个步骤,从沟通本上撕下图片,把图片交给我,并要跟着我仿说物品名称才能得到强化物。我和鹤鹤建立了信任关系,鹤鹤配合得越来越好。沟通本上的图片越来越多,由1张变成2张,最后变到10张,从单纯的封面上的图片,变到封面和内页的图片。强化物玩具类会放到一个盒子里,吃的东西会放到一个分类食物的盒子里。我问鹤鹤:“你想要什么?”他会自己挑选图片,并说出名称来选取他的强化物。

在鹤鹤具有了分辨图片的能力后,我加入了句子结构(图片交换沟通系统第四阶段)的环节,让鹤鹤用图片拼成一个句子来提要求。开始,句子条准备好后,“我要”的图片贴在句子条上,鹤鹤需要把强化物的图片粘上,撕下句子条给我。在辅助了几次之后鹤鹤就能顺利完成,可以拿句子条换取强化物。接下来,需要他独立完成密集教学的整个步骤、辅助、转换、干扰、测试,经历了数十次的练习,他成功掌握了这一技能。接下来,要求鹤鹤指着图片来读句子,才可以得到强化物。孩子的能力一直在提升,教学目标也一直在提升。老师辅助他,握着他的小手指卡片,让他跟着仿说句子,一次一次地练习。当鹤鹤拿着自己的小手,指着图片,认真地在读“我要棒棒糖”的那一瞬间,我内心狂喜,有种孩子长大了的感觉。虽然鹤鹤还说得不楚,但他真的在努力表达自己的意愿。

图片沟通给了孩子一个表达内心需要的渠道,他明白想要得到喜欢的东西,可以有一种方式比撞头来得更容易些。他渐渐习惯用图片来表达需求,而且借用图片,鹤鹤可以说一个完整的句子,这同时也促进了他语言的发展。到现在鹤鹤已经可以用图片来表达“我想要尿尿”这样的需求了。他有了与外界沟通的渠道,撞头的次数逐渐减少。

7旬爷爷带3孙儿每日清晨打拳练武(一位70岁爷爷带孙子的康复之路)(5)

除了图片沟通,我还利用前提控制,综合了ABA原理,减少了鹤鹤的逃避行为,降低任务难度,提高强化频率;减少矛盾,两个小朋友开始在一起玩玩具时,让其他小朋友玩鹤鹤不喜欢的玩具,这样他可以感觉到安全,进而一步步塑造他的行为。到现在鹤鹤可以接受和小朋友轮流玩他喜欢的玩具了。遇到他不喜欢的东西,他可以用图片来表达拒绝;听到不喜欢听的歌曲,他可以用图片要求换一首;不想吃的食物,他可以用图片表达“我不要吃XX”。听到小朋友的哭声,老师教会他捂住耳朵,也教会他用图片提要求,如“我要离开”“我要耳机”。

鹤鹤被训练了 6个月的时间,孩子的命名可以达到39个物品,仿说可以清晰地说出13个音,可以自发地提25个要求,指令、模仿和配对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他的奶奶一直很配合我们的工作,回家就会按照老师说的方法训练孩子,家庭和中心配合,才使得鹤鹤真的如奶奶期望的那样不断进步。

来中心6个月后的鹤鹤,脑门终于同其他孩子一样是光滑的了,皮肤也变好了,白白的,再也不是青一块紫一块的了。鹤鹤不再撞头了!鹤鹤的训练之路还在持续,他的语言会越来越多,他提要求的能力会越来越强,他的图片沟通会越来越熟练。鹤鹤会很骄傲地说:“我不要撞头,我要说话! ! ! ”

7旬爷爷带3孙儿每日清晨打拳练武(一位70岁爷爷带孙子的康复之路)(6)

专家点评:

此案例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孩子不会说话,只会用撞头来表达诉求的问题行为的孩子,正一步步地按着我们设定的方向前进。首先我们先确定想要矫正的问题行为是什么,明确地描述出来。上文中鹤鹤的问題行为是在得不到满足的时候,用自己头撞周围的墙、门、桌子等物。明确问题行为后第二步是分析问题行为的功能,鹤鹤在得不到满足时用头撞墙的问题行为功能一是为了获得实物,功能二是为了逃避。知道了问题行为的功能,第三步我们就能对症下药了。针对鹤鹤为了获得实物而撞头的情况,教师进一步分析原因:鹤鹤没有语言也没有其他表达内心的渠道。所以教师采用了图片交换沟通系统(PECS)(注:PECS并非孩子必须说话才能得到强化物)。针对鹤鹤为了逃避而撞头的情况,教师还利用前提控制,降低任务难度,减少矛盾,增加强化频率等综合了ABA原理,减少了鹤鹤的逃避行为。最后,实践证明北大医疗脑健康儿童发展中心的康复师策略的有效性,鹤鹤不再撞头了。

相关推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