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必考要点(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数据中,与地球大小无关的一组是( )

A. 地球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B. 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C. 地球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D. 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1千米

【答案】D

【考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描述地球大小的数据是: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而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1千米,不能说明地球的大小,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小题考查的知识点属于理解记忆类,熟记表示地球大小的数据,再结合题目选项信息即可。

2.下列地点,既在西半球,又在南半球又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 )

A. 170°W,5°N B. 170°E,25°N C. 10°W,15°S D. 165°E,20°S

B.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必考要点(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1)

C.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必考要点(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2)

D.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必考要点(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3)

【答案】C

【考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A图是从南极上空看,应该是顺时针;B图是从北极上空看,应该是逆时针,所以错误;C图是自西向东运动;D图是自东向西,方向相反,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C

【点评】本小题考查的知识点属于记忆类,直接识记地球运动方向即可,在解题时注意题目给出地球运用的视角。

9.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 )

A. 季节变化

B. 昼夜交替

C. 太阳东升西落

D. 昼夜现象

【答案】A

【考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0.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是国为( )

A. 太阳和星星绕着地球旋转

B. 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

C.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D. 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

【答案】C

【考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根据题意.

故选:C.

【点评】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11.地球上获得太阳光热最多的地区是( )

A. 南北极圈以内地区

B.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C. 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的地区

D. 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的地区

【答案】B

【考点】五带的划分、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解析】【分析】地球上获得太阳光热最多的地区是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根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把地球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带,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五带的特点,属于记忆类知识点,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课本中的重点必须要牢记。

12.当我们开始愉快的寒假时,澳大利亚正处于一年中的(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B

【考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地球绕太阳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产生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当我们开始愉快的寒假生活时,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正处于一年中夏季。

故答案为:B。

【点评】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南北半球季节相反的主要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南半球获得的太阳光热就少。

13.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人们将这一天称为( )

A. 冬至日

B. 春分日

C. 夏至日

D. 秋分日

【答案】C

【考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时间是6月21日或22日,北半球的人们将这一天称为夏至日。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此为本节的重点,需要学生重点记忆地球公转示意图。

14.下列四幅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其中表示的内容最详细的是( )

A. 世界地图

B. 中国地图

C. 安徽省地图

D. 潘集区地图

【答案】D

【考点】比例尺

【解析】【分析】同样图幅的地图,比例尺越大,所表示的范围就越小,但是代表的内容越详细,所以如题目所说,世界地图是范围最大的,所以比例尺最小,中国地图是范围第二大,所以比例尺第二小,只有潘集区范围最小,比例尺是最大的,表示的内容最详细。

故答案为:D

【点评】本小题考查的知识点属于理解类,在解题时注意是否图幅相等,此外再看各个地图所包含的范围。

15.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的颜色一般是( )

A. 绿色 B. 黄色 C. 蓝色 D. 红色

【答案】A

【考点】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分析】一般在地形图上,高原和山地一般用黄色表示,海拔越高颜色则越深,高原一般是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而海拔在500以下,地势起伏较大的是丘陵;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的是平原,用绿色表示,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地图运用的有关知识.

16.下面四幅图中,正确表示河流流向的是( )

A.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必考要点(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4)

B.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必考要点(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5)

C.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必考要点(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6)

D.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必考要点(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7)

【答案】C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河流是发育于山谷地带,而且河水的方向是由高处流向低处,图中四幅图中,A和D是山脊,不可能形成河流,B是水往高处流,不可能,只有C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C

【点评】本小题考查的知识点属于理解记忆类,在区分山谷和山脊的等高线变化规律的时候,可以画同一水平线进行辅助。

17.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死海湖面在海拔-400米,两地相对高度是( )

A. 8444米

B. 9244米

C. 8999米

D. -9244米

【答案】B

【考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4米,死海湖面在海拔-415米,二者的相对高度就是二者海拔高度的差,即8848米减去-415米,就等于9259米,其算式是:8844-(-415)=9259(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小题考查的知识点属于理解运用类,解题的关键是注意两个地理事物的海拔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

18.地形图中,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大,起伏和缓的地形类型是( )

A. 高原 B. 平原 C. 丘陵 D. 山地

【答案】C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在地形图中,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大,起伏和缓的地形类型是是丘陵,高原和平原地势平坦,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

故答案为:C

【点评】本小题考查的知识点属于理解运用类,要正确区分地形图中各种地形类型,首先要从定义入手,再结合地图对比学习。

19.想知道英国在哪里,应该查阅( )

A. 交通地图

B. 导游地图

C. 世界政治地图

D. 世界地形图

【答案】C

【考点】选择适用的地图

【解析】【分析】地图的选择要根据实际需要,想要查找各个国家或地区的位置,要查找世界政区图,这样可以清楚地查找出国家或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小题考查的知识点属于理解运用类,在日常的学习中,先理解好各种地图的命名原因,再结合题干信息即可。

20.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

A.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B. 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

C. 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

D.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答案】D

【考点】海陆的变迁的原因

【解析】【分析】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选项ABC实例能够证明海陆变迁.

故选:D.

【点评】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如暴雨冲刷、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21.地壳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是( )

A. 形成新的丘陵

B. 地表隆起

C. 形成高大山脉

D. 形成新的海洋

【答案】D

【考点】板块运动形式、板块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将形成裂谷,海水涌入将形成新的海洋,有的碰撞挤压,地表隆起,将形成新的山脉.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22.“沧海桑田”这个成语说明( )

A. 地形是静止不动的

B. 地壳是不断变化的

C. 农田不会变海洋

D. 高山是永恒不变的

【答案】B

【考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海洋可能变成陆地,陆地也可能变成海洋.

故答案为:B

【点评】本小题考查的知识点属于理解记忆类,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利用实际事例辅助理解,注意“变”这一现象。

2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主要有七大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的是( )

A. 印度洋板块

B. 南极洲板块

C. 太平洋板块

D. 非洲板块

【答案】C

【考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六大板块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外,其余的板块都或多或少有陆地,尤其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有较大部分为陆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小题考查的知识点属于识记类,在日常的学习中多阅读地图或者多进行空白地图填图练习。

2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必考要点(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8)

(1)公路AB的延伸方向是( )

A. 东西走向

B. 南北走向

C. 西南—东北走向

D. 东南---西北走向

(2)从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相距3厘米,实地相距应是( )

A. 400米 B. 4千米 C. 300米 D. 3千米

【答案】(1)C

(2)D

【考点】比例尺,方向判断

【解析】【分析】地图是地理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包括不可缺少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注记三个要素,比例尺是由图上距离比上实际距离。(1)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有三种方法,一是经纬网判断法,二是指向标判断法,三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法,图中可通过指向标判断,可看出公路AB的延伸方向是东南-西北走向。(2)由图可知,图中比例尺是1:100000,也就是1厘米代表1千米,若从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相距3厘米,实地相距应是3千米。

故答案为:(1)C(2)D

【点评】(1)本小题考查的知识点属于理解运用类,解题时注意指向标所指示的方向。

(2)本小题考查的知识点属于理解运用类,解题时注意比例尺的换算。

二、填空题

25.填写下列图例的名称。

图例25.填写下列图例的名称。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必考要点(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9)

【答案】铁路;水库;河流、湖泊;运河

【考点】根据图例提取地图信息

【解析】【分析】地图是地理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包括方向、比例尺和图例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如图中的图例中,从左往右分别是铁路、水库、河湖的运河。

故答案为:铁路,水库,河流、湖泊,运河

【点评】本小题考查的知识点属于识记类,在日常的学习中熟记图例即可。

26.读图,在表格中写出表示地形部位的字目。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必考要点(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10)

【答案】D;B;E;A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山谷是图中D表示的地方,这里等高线向高处凹进;鞍部是位于图中B处,这里位于两座山的低洼处;陡崖是图中E所在的位置,这里有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山峰是在图中A所在的位置,等高线呈闭合状态,且中间等高线数值大于四周。

故答案为:D、B、E、A

【点评】本小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理解运用类,在解题的时候抓住各个山体部位的等高线变化特征即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山谷和山脊的等高线变化特征。

三、综合题

27.读图,回答问题。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必考要点(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11)

(1)指出图中A,C两地的地理位置:A、________;C、________

(2)在图中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________地,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_地,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___地。

(3)A地位于C地的________方向。

(4)从低、中、高纬度看,B 在________纬度;从五带看,C在________。

【答案】(1)60°N,60°W;40°S,40°E

(2)B;C;A

(3)西北

(4)中;热带

【考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重要经纬线,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A所在的经线是位于向西增大上,纬度位于向北增大上,所以经纬度位置是(60°N,60°W);C点的经度位于向东增大上,纬度位于向南增大上,所以经纬度位置是(40°S,40°E)。(2)在图中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位于赤道上的B点,位于东半球的是C点,位于西半球的是A点。(3)图中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所以A点是位于C点的西北方向。(4)从低、中、高纬度看,B点在中纬度,从五带看,C点位于南北回归线内的热带。

故答案为:(1)60°N,60°W、40°S,40°E(2)B、C、A(3)西北(4)中、热带

【点评】(1)考查知识点的理解运用,需要在正确区分经纬度变化规律的前提下,进行解答。

(2)本小题考查知识点的理解运用,主要区分东西经和东西半球。

(3)本小题考查知识点的理解运用,可以从经纬线指示方向入手,注意参照物的选择。

(4)本小题考查的知识点的理解运用,可以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方面入手解答。

28.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必考要点(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12)

(1)在图中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标出图中A,B,C,D四处代表的节气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3)当地球公转到A处时,太阳直射________,对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来说,正午太阳高度最________ (填“大”或“小”),白天时间最________(填“长”或“短”),地面得到的热量最多,北半球处于________季。

(4)当地球运行到B点位置时,相对于A,C点位置,南北半球获得的太阳光热的情况是________。

(5)每年3,4,5月为北半球的________季;9,10,11月为南半球的________季。

(6)2017年10月18日到24日,“十九大”在北京召开。会议召开期间,地球运行在________到________之间(填写字母)。

【答案】(1)画逆时针方向的箭头

(2)夏至;秋分;冬至;春分

(3)北半球;大;长;夏

(4)热量适中

(5)春;春

(6)B;C

【考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同时,还在绕着太阳公转,方向与自转一样都是自西向东。

(2)由图可知,图中A是夏至日,B是秋分日,C是冬至日,D是春分日。

(3)当地球公转到A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对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来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白天时间最长;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是北半球的夏季。

(4)当地球运行到B点位置时,相对于A、C点位置,南北半球获得的太阳光热的情况是热量适中。

(5)每年3、4、5月为北半球的春季,9、10、11月为北半球的秋季,而是南半球的春季。

(6)2017年10月18日到24日,“十九大”在北京召开,会议召开期间,地球运行在B、C之间。

故答案为:(1)画逆时针方向的箭头(2)夏至、秋分、冬至、春分(3)北半球、大、长、夏(4)热量适中(5)春、春(6)B、C

【点评】(1)本小题考查知识点的记忆,熟记地球自转公转的运动方向即可。

(2)(6)小题考查的知识点的理解记忆,解题时可以结合直射点的位置和自转方向进行判别,此外要熟记四个节气日期,在结合题干所给的日期解答。

(3)(4)(5)小题考查的知识点属于理解运用类,注意直射点的位置,以及南北半球季节相反,然后从季节入手解答热量问题。

29.读下列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必考要点(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13)

(1)填出图中序号和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大洲:⑥________、⑦ ________;大洋:A________、D________。

(2)①洲和②洲合称________,B洋和C洋之间有________运河相通,③洲和⑤洲之间的分界线________;④洲和⑤洲之间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土耳其海峡等。

(3)如果一颗陨石飞落地球,它落入海洋的比例是________。

【答案】(1)大洋洲;南极洲;北冰洋;印度洋

(2)美洲;巴拿马;苏伊士运河;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

(3)71%

【考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世界的海陆分布,大洲分界线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在,图中⑥是位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大洋洲,⑦是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南极洲;A是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北冰洋,B是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印度洋。(2)由图可知,①是北美洲,②是南美洲,两大洲合称为美洲;B是大西洋,C是太平洋,两大洋之间有巴拿马运河相通;③洲和⑤洲之间的分界线有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3)如果一颗陨石飞落地球,它落入海洋的比例是71%,因为地球上表面百分之七十一是被海洋覆盖。

故答案为:(1)大洋洲、南极洲、北冰洋、印度洋(2)美洲、巴拿马、苏伊士运河、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3)71%

【点评】(1)(2)小题考查知识点的识记,需要多阅读地图,区分好各大洲大洋的轮廓以及各自分界线。

(3)本小题考查知识点的理解运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大洲大洋各自所占的比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