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书中的知识内化成能力(想要把书中的知识内化)

文/时光规划者

如何把书中的知识内化成能力(想要把书中的知识内化)(1)

不知道大家在学生时代有没有这样的困惑:

为何他上课交口接耳、聊天打诨,从不认真听课,但每次考试成绩都比我好?

他成绩明明不好,为何才过了一个学期,成绩进步这么大,还超过了我?

为何老师给大家一堂课的时间背诵,为何他一个字不差地背下来了,我却背下来不到一半?

……

明明自己也是认真学习、刻苦努力,每天扎在书桌前读书学习,但效果却很差,这和现代人嘴里嘴里嚷嚷要看书、每天捧着一本书来读,但当你问他书中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他却哑口无言一个道理。

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产生疑问,自己究竟是差在哪里?到底哪里做的不对?

在我看来,一定是方法出了问题,俗话说“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这句话用在读书上也没毛病,之所以读书却没有内化的原因就是你是在“死读书”,简而言之,你只是在完成读书这件事,根本没有想过读书也讲方法,读的过程中也没有动脑思考。

那么,怎么才能不“死读书”,而是“活读书”呢?的《高分读书法》这本书给出来答案。

如何把书中的知识内化成能力(想要把书中的知识内化)(2)

《高分读书法》是日本作家,也是最高学府东京大学的学霸西岗一诚所写,该书不仅讲述了作者是如何从学渣逆袭成学霸,考入最高学府的,更用生动而接地气的语言,介绍了他总结的如何把书读“活”,如何有效读书方法各种方法。该书一经售出就被狂销18万册,被人称作“成绩大幅提高的秘密武器”。

那么,书中究竟介绍了哪些读书方法呢?作者详细的介绍了高分读书方法五个具体步骤:

步骤一:假设阅读法。阅读一本书之前,根据现有信息提前假设该书的内容,自己在读后想要得到怎样的提升,把阅读目标设置好。具体的方法有:装帧阅读法和假设法。

步骤二:采访式阅读。在读书的时光,不仅要做个读者,更要做个记者。用记者的角度,对作者的观点不时产生疑问,带着问题在书中寻找答案。具体的方法有:边读边问法、求解阅读法。

步骤三:整合阅读法。“用一句话讲出一本书的内容”,通过不断总结归纳,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用有限的字数总结出作者的观点,这样才能真正读懂一本书。具体的方法有:摘要阅读发、推测阅读法。

步骤四:检验阅读法。通过同时阅读多本书,避免产生极端的想法,提高自己对待不同声音的能力,从他人立场出发看待问题。具体方法有:平行阅读发、交叉阅读法。

步骤五:议论阅读法。试着学会和书对话,边读边不断将书中内容和自己先前的预判进行比较,有逻辑地输出自己的感想、评论作者的观点,得出结论。具体方法有:对答案、输出总摘要、用自己的话得出结论。

如何把书中的知识内化成能力(想要把书中的知识内化)(3)

除了以上五个阅读步骤以外,从书中我还得到了三点启发:

思考是变被动读书为主动读书的有效方法。

波尔克曾说过“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

诚如文章开头所举的例子,为何你明明也在读书,但是却不如别人呢?其实,根本原因在于你是在被动阅读,而所谓的别人是在主动阅读。

你可能又会问“我明明书看得很认真也很刻苦呀,怎么就不是主动呢”?这里的主动阅读不是你有多认真、多刻苦,而是你有没有在读书的过程中进行思考。

好比在职场中,老板交代你去机场接一个前来谈判的重要客户,这时候如果你只想着开车到机场把人接回来就算完成任务了,那估计回来领导就得让你打辞呈。很显然,老板希望你去接待客户,而不只是接回客户。如果在你接待客户的过程中,你能够通过聊天和相处了解到客户的习惯、喜好、目的等重要信息,这个过程都是需要你去思考而获得的。因而,对于谈判的顺利进行理是极有帮助的,你表现好的话指不定回去就会加薪。

回过来说读书,你只是安静的在座位上看书,此时你只是在理解或者背诵知识点,可能过几天就忘了。而当你每看到一个观点都去进行深入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深深地印在自己脑子里,这二者的结果显然是不同的。

所以,建议大家在读书的时候一定要边读边思考,作者这句话的意图是是什么?他的观点是什么?他说的对不对?等等,只有这样你读的书才没有白读。

如何把书中的知识内化成能力(想要把书中的知识内化)(4)

输入和输出是相互的,也就是说读和写上相互的。

美国畅销书作家史蒂芬·金说过:”如果想成为作家,就必须做到两件事,即多读与多写。除此之外,我不知道还有什么途径。“

为何说读和写是相互的呢?一方面,读书会更好地促进写作。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当你读书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候,写起文章来就会有如神助一般流畅。例如,《高分读书法》这本书的作者西岗一诚原来只是个国文才35分的学渣,正是因为他通过多看书,多积累,多总结,才会掌握高分的阅读法,使他逆袭成为学霸,考入东大,并轻松地把自己的读书方法论写成了本书。

另一方面,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如果学习得的知识在一天后,不抓紧复习,就只能记得原来的25%。而输出是一种自己根据书中知识点总结的文字,在创作该文字的时候,是你思考的过程,也是将书中内容加深印象的过程,有了输出,你对这个知识点的记忆也会更深刻一些,内化得更好一些。

所以,在重视输入的同时,也更要重视输出,因为既有输入,又有输出,才能完成学习的闭环,更好地将知识内化。尤其是自媒体人更应该重视这二者,才能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长久地发展。

如何把书中的知识内化成能力(想要把书中的知识内化)(5)

书中的观点也不一定全对,所以要用批判的思维阅读。

何其芳说过:“应该批判地读书,应该养成批判的态度和批判的能力”。

为什么要批判地读书呢?《孟子》中有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这是精辟透脱的读书法,要求读者善于独立思考问题,而不是全盘接受书中所言。如果书中说什么就信什么,那么,容易陷入读书方法误区中去。

有的经典书籍是在特定的时期或者年代所著,例如《孙子兵法》中的“走为上策”,是在两兵交战中,如果没有实力战胜对方,不如就选择先撤退。而在现代,两方谈判时,如果没有能力与对方达成一致,我们可以有很多中办法,如感情投资、合作共赢、降低利润等等,这时候如果轻易撤退岂不是自己和钱过不去吗?

还有一个问题,随着科技和自媒体的不断发展,出版一本书的门槛越来越低,而且越来越多的人特别“好为人师”,例如我之前看过的一本书,听名字和心理学相关,看似挺专业的,对于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我立即准备看起来,但打开一看才发现,这根本不是心理学相关的方法论,而是一本挂着心理学“羊皮”的鸡汤“狗肉”,内容肤浅得实在看不下去。

所以,我们要读书并不是什么书都要读,书中的什么内容都要信,而是要有选择地吸收、批判性地接受书本中的知识。如果遇到自己也心存疑问的地方,就要通过各种渠道去解答疑问,这也未尝不是上文提到的一种主动读书方法。

如何把书中的知识内化成能力(想要把书中的知识内化)(6)

结语

如果说《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专业性地读书方法指南的话,那么,《高分读书法》就是一本通俗易懂、十分接地气的读书操作手册,无论你处于什么读书段位,都能轻松理解和掌握,甚至中学生读起来都能够如鱼得水、收获颇多。

《高分读书法》几乎囊过了市面上介绍读书方法的书中提到过的所有方法,并给出来新颖的定义,例如采访式阅读、装帧阅读法等等,相信你阅读后一定受益匪浅。


我是和你一同读书和成长,分享时光中小美好和情感心得的@时光规划者,欢迎关注,感谢大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