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剪纸代表作品(看唐朝艺术奇葩)

有一种艺术,叫剪纸;有一种文学,叫剪纸诗;有一种美,叫花钿;而唐朝,是一个将剪纸艺术、剪纸诗和花钿之美,完美结合的朝代。透过“民俗文化”的剪纸和“以诗正史”的剪纸诗,可以看出,唐朝独特的艺术奇葩——花钿,是一种不该遗忘的文化符号。

文化符号,是指具有某种特殊内涵或者特殊意义的标示,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内涵丰富。是一个企业、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独特文化的抽象体现,是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和形式。

中国源远流长的民间艺术剪纸,是中华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唐朝的艺术奇葩——花钿,无疑是剪纸艺术中不该遗忘的独特文化符号。

古代剪纸代表作品(看唐朝艺术奇葩)(1)

01、从剪桐到剪纸的演变,唐代剪纸艺术得到空前的发展

剪纸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唐代文学家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述:“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纸为小蟠,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为春蝶,春胜以戏之。”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有动物、植物、人物和文字等,给人一种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在没有纸张的朝代,人们就在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等片状的材料上剪裁图案,来反映生活和情感的需求。

最早的剪纸叫“剪桐”。

司马迁《史记·晋世家》中记载了一个“剪桐封弟”的故事。

周代的叔虞是周成王的胞弟,周成王与叔虞玩耍时,把一片桐叶剪成一个似玉娃娃的玩具,对叔虞说:我将拿着玉娃封你。后来大臣记载下来,并说君无戏言,周成王最终封叔虞为唐王。

“剪桐”成为帝王分封的标志。唐朝王勃的诗《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中:“剪桐疏爵,分茅建社”和高适 《信安王幕府》诗中:“剪桐光宠锡,题剑美贞坚”,就是最好的见证。

后来,人们纷纷效仿,以树叶代纸,出现剪叶艺术,这就是最早的剪纸艺术的前身——剪桐。

古代剪纸代表作品(看唐朝艺术奇葩)(2)

汉代,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的出现,剪纸艺术由“剪桐”演变为“剪彩”。

这时的剪纸,有人和花鸟等,主要用于招魂和幡。有着招魂李氏和剪彩为幡的说法。

据《汉书.外戚传》记载:

李夫人死后,汉武帝思念不已。术士就用纸剪出李夫人的形状招魂,在宫中作法。汉武帝遥遥望见帷帐中李夫人栩栩如生地出现了,激动不已,恨不能上前拥抱,并惆怅地唱了一首爱情歌曲:“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就这样,剪彩艺术愈演愈烈,在节日祭祀中被广为应用。南北朝时的《荆楚岁时记》一书记载:“立春日,悉剪彩为燕以戴之,贴宜春二字。李商隐的《人日》诗中写道:“镂金作盛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剪纸艺术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

古代剪纸代表作品(看唐朝艺术奇葩)(3)

到了唐代,剪彩演变成剪纸,剪纸艺术真正达到鼎盛时期。

唐代剪纸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技艺精湛,人物、动物、植物和字画等应有尽有,天上人间、人生百态、花鸟鱼虫,真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令人叹为观止。

唐代剪纸的功能也由以前比较单一的节日祭祀和赠亲送友外,变得更加的完备和齐全。

剪纸被用来表达消灾辟邪的信仰、庆祝节日的风俗、馈亲赠友的风气、装饰美化的风尚和祈祥祝寿的习俗,所有的民俗功能都彰显无遗,剪纸艺术达到鼎盛时期。

古代剪纸代表作品(看唐朝艺术奇葩)(4)

02、从花黄到花钿,唐朝剪纸中的艺术奇葩——花钿,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花钿,是剪纸艺术的一种,即女子将剪成的花样,贴于额前的一种习俗。

花钿艺术由来已久,由花黄习俗演变而来。

南北朝时期的长篇叙事乐府诗《木兰诗》中,就有“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记载,女扮男装的花木兰代父从军凯旋回家后,换上女儿装,坐在窗前梳理头发,对着镜子在脸上粘贴剪好的黄花。

可见,花钿最早叫花黄。

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兴起了。南朝陈徐陵的诗《奉和咏舞》:“举袖拂花黄”和唐崔液的《踏歌词》:“翡翠贴花黄”,也充分说明南北朝这种贴花黄的剪纸习俗。

起初的花钿现状简单,是一个小小的黄色圆点,因受到佛教金色的启示,所以是黄色的。

古代剪纸代表作品(看唐朝艺术奇葩)(5)

后来黄色圆点变成黄色的梅花图案,这源于一个传说故事。

南北朝时的宋武帝有位女儿寿阳公主,生得十分美貌。有一天,她在宫里玩累了,便躺卧在含章殿檐下,当时正逢梅花盛开,一阵风过去,梅花片片飞落,有几瓣恰巧掉在她的额头。于是,“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乃落,宫女奇异之,竞效之。”

寿阳公主这种打扮被称为“梅花妆”,但梅花有季节性,于是有人便剪出梅花图案的黄色剪纸代替梅花贴于额前,也演变出黄花闺女一词。李商隐的诗《蝶》还记录了这件事:“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

花黄演变到唐代,变成了花钿,而且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上到宫廷,下到黎民百姓,三教九流的女子,人人都有着粘贴花钿的习俗。

古代剪纸代表作品(看唐朝艺术奇葩)(6)

花钿的图案也一改以前单一的形状,变得多种多样,圆形、三角形、扇形、星状、点状、花鸟鱼虫五花八门。颜色也由以前的黄色 ,变得丰富多彩,红、黄、绿各种颜色应有尽有,真是张扬至极。

更为夸张的是,花钿从粘贴在额头上,扩大到脸颊和耳后、颈上、手臂上,有的竟然满脸都贴满花钿,那份傲然自信中的张扬和时尚,让人叹为观止,成为唐朝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成为唐朝剪纸艺术中最为独特的文化符号。


古代剪纸代表作品(看唐朝艺术奇葩)(7)

03、从唐朝剪纸艺术的奇葩——花钿,这一独特的文化符号,彰显出的几点思考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决定着文化的极度繁荣和文化观念的转变。

唐朝是疆域最广、交通最发达、经济最繁荣、社会最安定的鼎盛时期,经济的极度繁荣为统治阶级广开言路,接纳八方、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文化观念的开放和超前,催生了文学艺术的空前发展,一大批优秀的诗人、画家、书法家等艺术大师运应而生。

文学和书画艺术的空前发展,让剪纸艺术也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更让剪纸艺术中的奇葩——花钿,反射出与众不同的夺目光彩,被社会广泛的接纳与欣赏。

古代剪纸代表作品(看唐朝艺术奇葩)(8)

2、唐朝诗歌与剪纸艺术的完美结合,剪纸诗的推波助澜,为花钿这一独特的文化符号营造了良好的艺术氛围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唐代是诗歌的鼎盛时期,也是剪纸的繁荣时期,诗歌与剪纸艺术的完美结合,产生出唐代文艺大花园的奇观——剪纸诗。

《全唐诗》中,剪纸诗达到60多首,这些剪纸诗是唐代诗歌艺术与剪纸艺术融合发展的产物,也为花钿这一独特的文化符号,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营造了良好的艺术氛围。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刘禹锡的《踏歌行》,写尽了江南民间女子春天到郊外以“踏歌”为乐的情致,儿童在后面捡花钿的场面,这画面要多美有多美。“玉楼春暖笙歌夜,妆点花钿上舞翘”,唐彦谦的《翡翠》描写了歌姬的风流和仪态万千。

在这些诗歌的大力赞美和渲染下,花钿这一独特的文化符号,在唐朝女子中,彰显出独特的审美观,时尚观,成为一道惊为天人的风景线。

古代剪纸代表作品(看唐朝艺术奇葩)(9)

3、花钿所表现出的狂放与张扬,是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让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感到骄傲和自豪,唐朝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荣,成为世界文化的引领者,吸引170多个国家争相来贺,王维的诗:“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就记述了这份荣耀。

唐朝这种自信、开放、大气、包容、向上的民族精神,铸就了炎黄子孙永远为之自豪的文化高地,也让女子的地位和自信心空前高涨。

女子的这种文化自信,在花钿艺术中充分展现出来,她们粘贴的花钿,个性十足,极具张力,狂放不羁,在容光焕发中,将青春的朝气与张扬的个性展露无遗。


古代剪纸代表作品(看唐朝艺术奇葩)(10)

欧阳炯《南乡子》记载:“二八花钿,胸前如雪脸如莲,耳坠金鐶穿瑟瑟,霞衣窄,笑倚江头招远客。“那份洒脱与开放中的超级自信,是前所未有的多元包容的大国气息,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最好诠释。

花钿艺术,虽然在元代以后就逐渐消失,但作为中华民族剪纸艺术中的奇葩——花钿,在历史文化的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种独特的文化符号,不该被遗忘。

古代剪纸代表作品(看唐朝艺术奇葩)(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