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高考落榜(电影凤凰琴:高考落榜青年张英子)

#创作挑战赛#电影《凤凰琴》是根据刘醒龙的同名小说《凤凰琴》改编的。

当代作家刘醒龙,1992年出版的中篇小说《凤凰琴》,荣获茅盾文学奖,在1994年改编成了电影。

电影高考落榜(电影凤凰琴:高考落榜青年张英子)(1)

电影高考落榜(电影凤凰琴:高考落榜青年张英子)(2)

故事说的是发生在二十世纪后半叶,那些扎根基层的民办教师的故事。

电影描写了高考落榜青年张英子,她有个任文化站站长的舅舅,介绍她来到大山深处的界岭小学,当代课老师。

当她和舅舅一起来到学校时,发现学校条件极其简陋,一下子被那的艰苦环境震撼了。

电影高考落榜(电影凤凰琴:高考落榜青年张英子)(3)

学校共有四个老师,校长于长明,副校长邓有梅,教导主任孙四海,还有新来的她。

校长带她来到她的办公室,她首先被一个凤凰琴吸引了。琴上写着明爱芬的名字。她很好奇,动手弹了起来。

关于凤凰琴的来历,她一直想知道。后来是舅舅告诉了她秘密。

电影高考落榜(电影凤凰琴:高考落榜青年张英子)(4)

原来她的舅舅在界岭小学当过10年民办老师,当时学校里还有一个女民办老师叫明爱芬。

后来上级分发下来一个民师转正指标,论各方面条件,明爱芬都符合。

可是,当时她舅妈的一个叔叔手里的权势,帮他的舅舅转正了,并安排在县文化站当了站长。

后来,明爱芬为了证实自己的能力,刚生完孩子三天,她去参加了一个民师招教考试,回来途中,趟水过河,因受到寒冷河水的刺激,从此落下了病根,瘫痪在床。

于站长为了表示愧疚之情,临离开学校之前,他给明爱芬买了一个凤凰琴做纪念。

这就是关于凤凰琴的来历,作者用凤凰琴做为小说的题目,也有很深的寓意。

电影高考落榜(电影凤凰琴:高考落榜青年张英子)(5)

电影多次响起凤凰琴的琴声,始终围绕民师转正的故事而展开。

整部电影都在讲述,每个老师的教学情况和家庭状况。在这样简陋的条件教学,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够转正。

转正,成了他们每个人最大的盼头。

后来,上级下达了一个转正指标,万站长说是指定给张英子的。当张英子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就拒绝了。

她说,学校的其他三位老师,工作时间长,年龄大,比她更符合条件。

当时学校有四个老师,只有一个转正指标,那到底给谁呢?最后,校长决定,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来选举。

电影高考落榜(电影凤凰琴:高考落榜青年张英子)(6)

选举结果出来了,四个老师是每人一票。这样的选举结果,还是没有结果。这可难住了于校长。

这时,于校长想到了他的妻子明爱芬,虽然她不在学校,她也是学校老师中的一员。她为民师转正的事,落下了病根。

接下来,于校长提议,把这个指标给明爱芬,他卧床在家的妻子。

真没想到,一贯把转正看得很重的副校长和教导主任,竟然都同意了。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除校长以外,其他三位老师都举手表决同意。

电影看到这,我被这个场面震撼了。经历了转正这件事,民师的高风亮节,表现得清清楚楚。

正如人们所说的,只有在大是大非面前,才能看出来一个人的品质。

当明爱芬看到转正表的时候,开始,她不敢相信是真的,当学校老师告诉她是真的时候,她非常激动。

在填表之前,她专门洗洗手,害怕把表弄脏了。

填完表之后,明爱芬走了,对她来说,这一生终于没了遗憾。

明爱芬走了,这给了学校的其他老师们一个启示。副校长邓有梅说了这样一句话:

明爱芬的死,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

人这一辈子,只要实实在在做点事,比啥都强。

电影高考落榜(电影凤凰琴:高考落榜青年张英子)(7)

听到这句话,我很感动。人生的确是这样:当过教师,努力过,奉献过,至于是否转正,那就不重要了。

是的,人生就是一个过程,随缘就好。有机会转正,那是幸运,没机会转正,也未必强求,更不要怨天尤人。

在电影结束的时候,张英子收到上级下达的转正通知,要她到进修学校学习。

这也正验证了张英子说过的一句话,人生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

是的,当初张英子不想自己占用转正指标,想让给其他三个老师,可是,最后没想到还是自己转正了。

人生,一切随缘,顺其自然就好,不要被执念所累。

只有放下执念,看透一切,那你就是一个大赢家。

人的一生,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以碌碌无为为悔恨,也不以虚度年华而可耻,问心无愧就好。你认为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