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太多了却得不到回报和理解(为什么辛苦付出了)

付出太多了却得不到回报和理解(为什么辛苦付出了)(1)

文:燕然

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辛苦,但不快乐的自己。

很多人应该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或经历过:切芒果把骨肉留给孩子,自己啃芒果核的那一块;吃猕猴桃也是把中间的肉挖出来留给孩子吃,而自己吃剩下带着皮的那一层果肉;买了好吃的菜也会把那块最好吃最多肉的先夹给孩子吃,而自己只吃剩下的带一点肉的骨头,……

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

总之,有好吃的都会第一时间留给孩子,然后,再用借口推说自己不喜欢吃。当孩子心安理得地吃完之后,有很多剩下了的,自己这时候又拿起筷子捡剩下的来吃。

付出太多了却得不到回报和理解(为什么辛苦付出了)(2)

曾经听朋友说过一件这样的事情:有一个人家,辛苦十多年后终于买了一个大房子,妈妈自作主张地把主卧留给女儿住,女儿是不愿意的,女儿的理由是自己读完高中就要读大学了,之后又工作了,到时候回家的时间会很少,没必要让自己一个人占着空空的主卧。

然而,妈妈却执意不肯。

从此之后这个主卧就成了女儿的伤痛。

只要女儿对妈妈某些行为表示不满,妈妈就马上说:家里的主卧都给你住了,你还跟我闹啥别扭?

付出太多了却得不到回报和理解(为什么辛苦付出了)(3)

当女儿说,这个主卧我还是给回你们住吧,我不住了。妈妈则反驳:我还说不得你了?你还想要我这个当妈的怎么样?……

女儿考试成绩不理想,妈妈又会说:我把家里最大的房间、最舒适的环境都给了你,别人家的孩子都住小房子……

每次只要母女俩一吵架,妈妈都会说:我这样为你呕心沥血,我把家里所有的最好的,我通通舍不得的,都给了你了,你还不领情……

这样的辛苦付出,其实都是只为了感动自己,而把伤害强加在其他人身上。

付出太多了却得不到回报和理解(为什么辛苦付出了)(4)

为什么辛苦付出了,却又不快乐?

因为这些付出都是包含着条件的,都想要从中获得利益、获得收获的。

也可以说,这只是一种可悲的自我感动。

当他人没有按自己的意愿执行的时候,自己就会把这种愤怒和不满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实,我们不要给自己增加太多无谓的压力,要懂得让自己快乐,对身边的人也要友善和包容。

只有让自己快乐,这个事情才更有意义,否则你所给予他人的就不是幸福,而是一把利刃,使别人感到痛苦的折磨。

付出太多了却得不到回报和理解(为什么辛苦付出了)(5)

对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们做加法,对不喜欢的事情,我们做减法。

上班很累,但是我们愿意;带娃很累,但是我们愿意,做家务很累,但是我们也愿意。既然是我愿意的事情,那么我们就要承担起这个责任,就不要经常去抱怨,也不要经常去纠结。

你不是真正乐意做这件事情,那么我们可以选择不去做,或者用其他的方法去代替。

比如:今天我上班忙了一天了,家里的地板又很脏,但是我不想拖地,那么我们可以让孩子或者老公去做这件事情。

就算他们只把某一个脏点拖干净或者是某一个垃圾扫干净那我们也接受,不要去过于要求他们一定得要从头到尾里里外外全部拖干净。

付出太多了却得不到回报和理解(为什么辛苦付出了)(6)

如果大家都不愿意做,或是都没有时间来做,可以找个钟点工来收拾一下。

花一点点钱,减少一次家庭矛盾发生,算算也是划得来的。

就像有句话所说的: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就不要去伤感情。

早上不愿太早起床做早餐,可以让孩子用蒸蛋锅蒸蛋,再配点面包吃点简易的早餐。晚上不想做晚餐,我们可以选择去外面餐厅吃一顿。

我们没必要非得天天拖地,也不一定非得要让地板保持一尘不染。

我们也不一定非得要每天变着法儿给孩子做各式各样营养丰富的早餐、中餐、晚餐。

付出太多了却得不到回报和理解(为什么辛苦付出了)(7)

如果每天让自己过得紧张劳累不开心,整个家庭的气氛也会受影响。

你会觉得自己每天辛辛苦苦地做每一顿美味可口营养丰富的早餐,孩子却只吃那么一点点或不吃。

你就会认为自己的辛苦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复,转而把心中不满的坏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孩子会觉得妈妈动不动就发脾气要求太多太唠叨,老公也会觉得妻子越来越暴躁一点也不温柔。

即使你不拖地板,即使偶尔去外面吃,也不会变得特别糟糕,反而会因为我们适当地让情绪和身体处于松弛轻松的状态,变得平静。

其实,我们对自己的快乐负责,也相当于对家庭成员的其他人负责。

喜欢的事情就去做,做了就要心甘情愿;不喜欢的事情我们就不去做,让自己适当的休息。

因为,妈妈的心情愉快程度决定家庭的幸福,所以,保持微笑,适当放松,减负前行吧。

做一个虽然有辛苦付出,但是又心甘情愿,不去计较,能让自己快乐的人。

END

感谢你的阅读,我是燕然,如果我的文章让你内心有所碰撞,不妨点个关注,后续为您带来更多精彩内容。

(图片来源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