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忘记过去的诗句(泪眼问花花不语)

有关于忘记过去的诗句(泪眼问花花不语)(1)

蝶恋花

宋/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人间词话

古诗词里自然不少春愁闺怨之作,而把春闺女儿伤春愁情描摹到极致的莫过于《红楼梦》里的黛玉葬花,“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一首《葬花吟》凄美哀婉,撼人心魄。

也许如今的我们读起这些诗词来,除了欣赏词句柔美,抒发一下“为赋新诗强说愁”的少年心情之外,恐怕也只觉得格局狭小,无故寻愁觅恨、伤春悲秋实无可取。然而在千百年前,这些浅淡哀婉的诗词背后,是世世代代无数个女子被困锁深闺不得自由的一生。

封建礼教的三从四德是封建王朝一贯对女子的要求和约束。有多少天真烂漫的青春少女恪守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中准则,恪守着女则女戒女德,压抑着自己的天性,逐渐被塑造成一个合格的大家闺秀,任青春荒芜凋零在一个个帘幕重重的深深庭院之中。天地之大,从来和她们无关。如果放到今天,又有几个人能够忍受这样度过一生?

而在这种时代要求和背景之下,一个女子一生的幸福,也只能维系在她的丈夫身上。如果得遇良人,或可活得更像一个真实的人,还能有那么一些快乐时光。而一旦遇人不淑,那么往往就意味着一辈子的孤寂凄凉,毫无幸福可言。

而这首《蝶恋花》所描述的庭院深深,不知几许,杨柳含烟,一派朦胧,帘幕重重不可计数,这层层叠叠的帘幕像是一重重的关锁,锁住了深闺女子的一生,而她的丈夫则是到处远游,独独留下女子一人深闺寂寞。明明不是她的错,却要她来承担所有苦果,这种人生的无力感,实在让人叹息。

文史拾遗

章台

章台本是战国时秦国宫殿,以宫内有章台而得名。汉朝时章台是长安街名,多娼妓居住。唐人韩翃以《章台柳》寻访柳氏,诗以章台借指长安,以章台柳暗喻长安柳氏。但柳氏本娼女,故章台街也喻指娼家聚居之所。

韩翃年轻时一贫如洗,不得不到好友李生府里混饭。李生有个姓柳的歌伎,不仅相貌出众,而且颇富文采,每次都主动要求唱韩翃的填词,二人渐生好感。李生看出韩柳二人的情愫,便做主将柳氏嫁给韩翃。

安史之乱爆发后,两人一别多年。战乱期间,音讯断绝,柳氏为了表明自己的忠贞,削发为尼。韩翃回京后,作《章台柳》一首差人送到寺庙试探柳氏,想知道柳氏有没有移情别恋。柳氏接到词后当即回了一首,表明自己的心意。后人被这个经逢离乱始终不渝的爱情故事感动,更被柳氏的才情感染,遂将《章台柳》定为词牌名,也将他们的爱情故事定格在古典诗词里。

泪眼问花花不语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这两句词是美学上“有我之境”的典范之一:“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