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取过什么外号(长沙伢子取外号)

文/魏鸥

我们每个人除了自己的大名,几乎都有一个小名或者外号。小名一般是父母为了方便给小孩起的昵称,比如“三毛”、“二妮”“二狗”等,也有在姓名中直接取一字叫的,如“东东”、“波波”、“凡凡”等,长沙人喜欢在后面加个“坨”字或“宝”字,如“浩坨”、“静坨”、“赵坨”或“军宝”、“鸥宝”、“俊宝”等等。这些都比较普通、平常。

小时候取过什么外号(长沙伢子取外号)(1)

还有的喜欢在名字后加个“别”字,这一般是长沙痞话,骂人用的,但在好朋友之间相互称呼时,则没人计较,反而还显得更亲切些。据说著名歌唱家叶茅、廖莎在北京开了一家饭店,开业时,谭盾前去祝贺,他们都是长沙人,叶、廖二人就在饭店门口竖了一块迎宾牌,上书:“欢迎谭盾别莅临”。北方人不懂“别”是什么意思,一问,他们就说是长沙方言,很尊敬的意思,搞得那些北方人也有样学样,相互称“别”,沦为一时笑谈。

外号(绰号)就不同了,因这大都是同学、朋友、同事等给起的,因此是起得五花八门,随着时段、环境、所处人员的不同,起的外号也有不同,有时候同一个人就有好几个外号。比如我自己,我大名叫魏鸥,小时候父母及亲戚朋友就是“鸥鸥”、“鸥伢子”这样叫着,上学以后,同学们看我长得圆圆的脸,白白胖胖的,就讲我像养尊处优的地主崽子,给起了个“地主”的外号,“鸥地主”这样叫着叫了好久。

读初中后我记得报到领书时,我刚刚写下我的名字,旁边就有同学起哄说:“啊吔,咯里有个叫喂鸡的”,故意把鸥说成鸡,还连着叫了好几声“喂鸡!喂鸡!”,搞得我恼怒不已,结果“喂鸡”这个外号就这样叫开了。

说到这里,我还要声明一下,我名字里的这个“鸥”字是海鸥的“鸥”,不是欧洲的“欧”啊,好多人图省事,都把它写成欧洲的“欧”,看来大家都蛮向往欧洲。最可气的一回,有个人竟把它写成“殴打”的“殴”,气得我说你脑壳是怎么想的?他竟说海鸥的“鸥”字不会写,我只能无语了。

进入高中以后,因我足球踢得好,是一中校队的主力,场上我以速度快著称,加上个子比较小,所以大家又给我起了个外号“小旋风”,直到现在我的QQ名,微信名都一直用的是“小旋风”这个网名。

“外号”大致分几类,一类跟名字有关,一般取姓或名中的一字或者谐音引申开来

比如:姓唐的,外号很可能就叫“糖粒子”、“弹四郎”;姓丁的叫“钉耙”;姓祝的叫“竹扫把”;姓卢的叫“娄阿鼠”;姓白的叫“白粒圆”;姓赵的叫“灶蛐蛐”;姓杨的叫“羊咪咪”;姓岳的叫“药粒子”;姓胡的叫“胡汉三”;姓周的叫“周扒皮”,姓黄的叫“黄四仁”;姓汤的叫“汤包子”、“汤司令”;姓温的叫“温其久”……后几个人物外号分别是过去老电影《闪闪的红星》、《半夜鸡叫》、《白毛女》、《地道战》、《杜鹃山》中经典的反派角色,老长沙一看就懂。

小时候取过什么外号(长沙伢子取外号)(2)

胡汉三,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反面角色,地主恶霸、返乡团头子

我有个姓朱的女同学,长得漂漂亮亮的,因“朱”和“猪”同音,她名字中又有个“雪”字,“雪”和“血”又同音,就被人起了个好恶心的外号——“猪血”,还有一个漂亮学妹因为姓关,就被人叫作“光帝油”。另有一位姓曾的同学被叫作“剃头”,因为曾国藩当年大肆屠杀太平军就有一个“曾剃头”的外号。当然,还有姓邓的叫“邓不稳”、姓张的叫“张不开”、姓戴的叫“带不发”等等,这就是一时性起乱叫的。

名字中有个“峰”或“锋”字的,外号大都叫“疯子”;有个“东”或“冬”字的大都叫“冬瓜”。我们那届同学名字中有这两个字的又特别多,所以按姓氏喊起来就分别叫“张冬瓜”、“王冬瓜”、“杨冬瓜”、“李冬瓜”,整个是个冬瓜大聚会。名字中有个“娇”字的就叫“茭瓜”;有个“波”字的就叫“菠菜”,好家伙,又变成了蔬菜大聚会。

我们那届就有3个叫陈波的,于是有了3个“菠菜”,不过我们班的那个陈波我们不叫他“菠菜”,而是把“波”字拆开叫,就叫成了“三皮”。我有个发小,他名字中有个“劲”字,就被我们叫作“劲(浸)坛子”。我高中有位同班同学,他大名就叫李长寿,但我们偏偏反其意给他起了个“短命鬼”的外号,有时就直接“短命”、“短命”这样叫着。

还有一位男同学,个子高高大大,初中时是他们班的体育委员,但可能是刚当上干部,还有点羞涩,喊操时容易脸红,正好他名字中又有个“林”字,所以被起了个“林妹妹”的外号,这就不是“反其意”,而是“反其形”而用之了。

小时候取过什么外号(长沙伢子取外号)(3)

“林妹妹”,《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昵称

另一类跟身体特征有关,像人的身高、体重、相貌、发型等都可以起得上

比如:长得高的叫“长子”、“竹篙”;长得矮的叫“矮子”、“矮怪”;长得瘦的叫“猴子”、“油条”;长得又高又瘦的就叫“豆壳子”;戴眼镜的叫“眼镜”或“四眼狗”;长得漂亮的女同学,被叫得最多的就是“妖精婆”;长得胖的叫“胖子”、“河马”、“肉猪”等,我初中有个同班同学其实长得不算太胖,但他喜欢去撩女同学惹人厌,就被女同学叫作瘦肉型的“良种猪”。

还有一位同学,脸上长好多“青春美丽疙瘩豆”,他又喜欢用手去挤,因此脸上坨坨掂掂、坑坑洼洼,所以就被起了个“坑多洛夫斯基”的外号。眼睛长得细的就会被叫作“眯子”,我们年级就有“郭眯子”、“彭眯子”等几杂眯子。还有被叫作“霸脑壳”的,在长沙话里“霸脑壳”是指脑袋不圆,后脑勺有点突出的人,也可以用来骂人,说人没头脑。

我们一中有位姓吴的电工师傅,人们一般称之为“吴师傅”。他长得身材魁梧,浓眉大眼,像极了革命现代京剧《杜鹃山》里的农民自卫军队长雷刚,因此大家就给他起了个“雷刚”的外号,这样叫着叫着,久而久之后来大家都变成了叫他“雷师傅”,而逐渐忘了他本姓“吴”了。

我还有两位同学的外号分别叫作“赖赖”和“盖盖”,这都是从他们的发型叫来的。“赖赖”和我小学就是同学,他的头发不知道是因为营养不良还是剃头师傅没找好或是什么别的原因,总是显得参差不齐,有的长得快有的长得慢。长沙人把这种头上局部区域缺少头发的人称为“赖子”,所以叫作“赖赖”。还有一位同学也是他这种情况,但更严重,可能读书压力太大了,头上出现了一块块掉头发的现象,就被大家叫作“光洋”。

“盖盖”是因为他老爸为省钱经常在家里自己替他理发,可能手艺不咋地,只晓得剃马桶盖头,就是那种头发两边剃得很短,中间留得较长,像个马桶盖子一样,所以叫“盖盖”。“盖盖”后来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曾经师从易中天,现在已成了长沙语文培训名师。

读书时他课间就常看爱情小说,可能是小说看多了,虽然长得细细筋筋的,但人细鬼大,春心早动,高一就暗恋新来的身材丰满的女英语老师。他发明了一个形容老师身材的新词——“丰美”,还美其名曰只有这个词才能表达出他满脑子“纯洁的杂念”。这下他课间也不看小说了,专门到走廊上去看老师,他曾经仔细数过老师白皙的脸上有一百多个雀斑,甚至觉得老师那侧着身子还带点八字的走姿也是那样的美,还有老师的英文发音那是真好听,简直Q弹无比。

可不得不让人佩服的是,他就带着这样的“杂念”,从一个英语从未上过80分的学渣蜕变为那年高考英语考了90多分的学霸。用他的话说:“爱情并不影响学习,学习也不能阻挡爱情”。

小时候取过什么外号(长沙伢子取外号)(4)

还有一类外号跟个人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或者做过的事、说过的话等有关,抑或因某种特别莫名其妙的原因。这一类最有意思,很少雷同,有的起得千奇百怪,不知个中缘由是绝对想不到的。

我读高一时的班主任应易书老师,他是教物理的。他的外号就叫“应牛皮”。应老师个子不高,但长得很帅,有点像老牌电影明星赵丹。他总是精神抖擞、气宇轩昂的走进课堂,声音洪亮,中气十足。他的课感情充沛,富有激情,又生动有趣,带入感很强,是当时物理组的头牌。叫他“应牛皮”不是说他喜欢吹牛皮,而是夸赞他口才好,课讲得好,业务能力强,是真正的“牛!”

我初中有位同学,他姓范,名字已记不清了,但他的外号“蔡九”我却记得很清楚,为什么叫“蔡九”呢?

因为在一次文艺汇演中,他上台表演,唱了一段花鼓戏《打铜锣》,唱的就是戏中人物蔡九哥的选段,只见他一手握锣槌,一手拎铜锣,一出场就“哐”地一声猛敲铜锣,随即用他那又高又细的鸭公嗓念出那经典台词:“收割季节,谷粒如金,各家各户,鸡鸭小心……”,底下同学早已笑翻一片,于是“蔡九”这个外号就此传开了,真名倒是没几个人叫了。甚至后来有同学到他家去玩,碰到他爸爸很自然地就顺口叫“蔡伯伯”,叫得他老爸很是纳闷,心想我什么时候改姓蔡了?

“蔡九”他们班还有一位同学被叫作“塑料”,为什么呢?因为他的普通话讲得实在是太烂了,长沙口音好重,就是现在俗称的“塑普”。有次上课,他们班主任叫他起来回答问题,话没说完,班主任就调侃他说:你咯讲的么子话啰?真的是一口正宗的“塑料普通话”。由此,“塑料”这个外号就钉上他了。

小时候取过什么外号(长沙伢子取外号)(5)

我的一位发小,大名叫“易沛军”,小时候我们一般就按他父母叫他那样叫他的小名“维维”或“维宝”。快初中毕业时,电视里正热播祝延平版的电视剧《武松》,剧中武松被充军发配时,那衙役老是“贼配军!”、“贼配军!”这样骂武松,正好就跟他的名字“沛军”二字谐音,于是他们班的同学就跟着学样也叫他“贼配军”,叫着叫着后来干脆连“配军”二字也省了,就直接叫“贼”了。有时没看见他,同学之间就这样互相问:“你看见贼冒?”、“贼来哒冒?”、“贼到哪里克哒?”让人忍俊不禁。

还有一位H姓美女同学,她的外号叫“漫丽”,这听上去也比较普通,没什么特别,但是她名字中既没有“漫”字,也没有“丽”字,为啥就叫“漫丽”呢?原来这位女同学身材比较丰满,甚至有点微胖,而她可能穿的是家里姐姐们淘汰下来的衣服,穿在身上总是小一号,显得紧绷绷的,同时也勾勒出她迷人的曲线,用长沙话讲就是有点“漫哒漫哒肉鼓鼓的”,所以被大家叫作“漫开的美丽”,简称“漫丽”。

另有一位男同学他大名叫江健,可他的外号叫“翘屁股”,他人长得高高瘦瘦的,经常戴副金丝眼镜,看上去蛮斯文的,用长沙话讲那真是“一婊(表)人才”。可是你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看不出他的屁股哪里翘,我实在搞不懂他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小名。

经多方打听,一种说法是:当时玩“抓摸子”的游戏时,他跑起来上下半身不太协调,尤其急停转弯时总是把屁股撅起来,显得特别突出,因此叫“翘屁股”。另一种说法是:他有点喜欢摆谱,别人有什么事情有求于他,喜欢端哒端哒摆点臭架子,用长沙话讲就是喜欢“搬翘”。长沙话有句歇后语:“摆子(瘸子)的屁股——翘吔哒!”就是形容这种行为的,所以叫他“翘屁股”。

小时候取过什么外号(长沙伢子取外号)(6)

记得有一天中午,我一到学校就碰到“翘屁股”,他说他们班全体男同学凑了6块多钱刚刚买了一个新的橡皮足球,邀我到篮球场踢小场。那时候,因为场地有限,我们经常中午在篮球场上踢小场子足球,篮球架两根柱子之间就当作球门。当时也买不起真皮球,都是大家凑钱买那种橡皮足球踢。

那天没想到踢了没多久,我一脚爆射打在篮球架的柱子上,“嘭”的一声,球就被我踢爆了,“翘屁股”从那以后整整追了我一个月要我赔他们球。当时6块钱对我来说那是一笔“巨款”,我妈一个月才给我2块零用钱,怎么赔得起?追急了我只能耍赖,他也拿我没办法,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我们高三文理分科后,到我们文科班的有一位漂亮的,长得有点像日本明星山口百惠的美女同学,她的外号被叫作“玉门关”。这就更让人莫名其妙了,你就是脑壳想烂也不会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外号。

后来我问了好多人,比较靠谱的答案是:据说还是读初一时,有次上语文课,老师叫她起来朗读课文——唐诗《凉州词》,当时她正好还处于最后的换牙期,牙齿缺了两颗,读课文时就有点漏风。当她很认真地读到后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时,尤其读最后3个字“玉门关”时,可能漏风有点大,声音变调明显,显得别有一番风味,惹得大家哄堂大笑,让人记忆深刻,从此同学们就都叫她“玉门关”了。

参加工作后,我们一班当年一起踢球的中学和大学同学组织了一支足球队——“老友队”,每周一赛,近30年了几乎从未间断。我们队里有两位队友的外号分别叫“鸡婆”和“锄头”。

叫“鸡婆”的这位能力强,体力好,号称“跑不死”,对球队的事也尽心尽力,堪称我队的“灵魂人物”。但他有个“坏毛病”——喜欢“策”,别人球没停好,他“策”,球没传准,他“策”,转移不迅速,他“策”,对方动作大点,他也“策”,裁判吹得不太准,他也“策”。总之,一场比赛,他就一直碎碎念,“策”个不停。所以我们说他是一张鸡婆子嘴,讨邋遢嫌。不过大家熟知他的性格,也不会计较。

叫“锄头”的这位,是因为他防守动作凶狠,喜欢铲球,他一脚铲下去,就像一把锄头凶狠的一挖,要么人过球不过,要么球过人不过。我们只要看他一贴近对方进攻队员,都在想“锄头别”又要开挖哒!

还有一些外号是以人的缺陷以及器官而起,实在是不雅,就不一一赘述了。

小时候取过什么外号(长沙伢子取外号)(7)

总之,每一个外号几乎都有一个故事,这些故事承载了我们的青春岁月,带给了我们绵绵不绝的回忆和回味不尽的乐趣。

END

*本文由城市记忆CityMemory独家发布,作者 | 魏鸥,编辑 | 明明。部分图源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