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简介和背景(欧阳修1000多年前的这篇文章)

听葱花儿老师讲古文之“模山范水”

唤醒你的眼睛

讲授者 | 北京史家小学 张聪老师

讲授者简介

“葱花儿老师”本名张聪,大学毕业后就来到史家小学做了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十年教师生涯,开设了一门“葱花老师教古文”的课程,结识了一群热爱传统文化的小朋友和大朋友;练就了一门把古奥的文言文清楚地讲给孩子听的独门武功;凭借文言文教学在全国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中获得过几个特等奖。

欧阳修简介和背景(欧阳修1000多年前的这篇文章)(1)

△“葱花儿老师”张聪

这次向各位小朋友、大朋友推出的是葱花儿老师讲古文之“模山范水”——意思是用文字(或图画)描绘山水景物。

古人是怎样通过文字来描摹山水美景的呢?让我们走进葱花儿老师的课堂吧——

同学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继续和葱花儿老师一起读古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讲到欧阳修在写《醉翁亭记》这篇文章的时候心情是比较愉悦的。有人或许会问:一个被贬了官的人,被驱逐出政治中心的人,为什么他的文章中没有表现出悲伤沉痛的心情,反而比较轻松呢?

我们上次课讲到了一条原因:滁州这个地方民风淳朴,将近一年的时间,欧阳修把这个地方治理的井井有条,“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人民的生活是比较安逸富足的,这是让欧阳修心情得到平复的一个原因。

欧阳修简介和背景(欧阳修1000多年前的这篇文章)(2)

还有一方面的原因——这个原因怎么来给大家说明白呢?我们不妨引用苏轼的一篇小文章,帮助我们触摸一下古代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记游松风亭》)

对于欧阳修、苏轼这样的古代士大夫来说,人生就是一场“理想”与“现实”的拉锯战,其实所有信念、有坚守的人都一样,往往是横站在“理想”与“现实”的中间,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与煎熬。

以欧阳修为例:进,是理想得不到皇帝的认可,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退,和其他人同流合污,或者归隐山林、和光同尘,自己又不甘心。在这样进退维谷的情况下,不妨让我们的心暂时“放下”,让我们的心在大自然的山川草木间得到休息。

当我们身处广阔的山水之中的时候,会意识到个人的渺小,在人世之外,还有自然;自然之外,还有宇宙。世事迁移,朝代更替,尘世间沧海变桑田,但是天地之大美是永恒的,大自然中生命力量洪流是无尽的。一个人因为自己命运的沉浮而产生的焦虑,在永恒的大自然面前就被消解掉了。

所以说,滁州的山水,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治疗、慰藉欧阳修内心创伤的一剂良药。

欧阳修简介和背景(欧阳修1000多年前的这篇文章)(3)

以上是我们对这篇文章情感基调的一个大致的介绍,接下来我们走进这篇文章的文本。这篇文章很值得我们逐字逐句地讲一讲,但是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讲其中很有特色的一段——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提起这一段,让我想起一件有意思的事:

有一次我和欧阳中石先生聊天(欧阳中石先生以前在中学做过教师),老先生问我:“你有没有没备课就上课的经历?”

我说:“哪敢不备课呀。”

老先生说:“我就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那还是一节公开课,讲的就是《醉翁亭记》,很多人来听我的课,我一点没准备。”

我说:“那还不砸了?”

“没砸。我当时想了一个主意:让学生画画——环滁皆山也,就画一圈山;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画山峰、画树林、山谷;有亭翼然,就画亭子。画画完了,文章也读懂了,也背下来了。最后人家听课的老师说上的还挺好。”

欧阳修简介和背景(欧阳修1000多年前的这篇文章)(4)

这个事情当然是一个笑谈,我讲这个故事不是倡导大家上课前不备课。而是说,一方面,老先生很有教育智慧,自己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给学生自学的空间,方法也很巧妙,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透过欧阳先生的这个临时起意的教学方法,你有没有注意这篇文章开头写法上的特点:

第一句,“环滁皆山也”,这是大背景、大环境,我们想象,如果是电影的话,一定是一个航拍的镜头,镜头渐渐地向前推,“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再聚,“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镜头再推进,“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从建筑物在聚焦到人的身上,可能是一个中景或者近景了:“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层层递进,逐步聚焦。

欧阳修简介和背景(欧阳修1000多年前的这篇文章)(5)

这样的写法应该说是欧阳修匠心经营出来的,他为这篇文章的开头应该怎么写下过大心思。据说,南宋时侯有人见到过欧阳修《醉翁亭记》的草稿,原有的开头几行完全被抹去,只保留了“环滁皆山也”五个字,怎样切入醉翁亭,怎样让醉翁亭与周围的山水景物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欧阳修是很动了脑筋的。

这样的开头方法,不是欧阳修的首创,而是他向汉朝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学习的结果,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列传》就会看到这篇文章的开头就是这样的写法。我们把这段文字附在了后面,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看。

到了唐代,柳宗元的文章中也用过这样的写法——

北之晋,西适豳(bīn),东极吴,南至楚越之交,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永最善。环永之治百里,北至于浯(wú)溪,西至于湘之源,南至于泷(lóng)泉,东至于东屯,其间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数,黄溪最善。(《游黄溪记》)

同样是由大及小,由远及近,用最简洁的笔墨,勾勒出大的地理环境,让读者非常清楚我要描写的景物在整个大环境里的什么位置,逐步聚焦,最后突出自己所要描写的景物。

欧阳修简介和背景(欧阳修1000多年前的这篇文章)(6)

欧阳修就是借鉴了,并且灵活运用了司马迁、柳宗元的这样一种写法,使《醉翁亭记》开头也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们上一讲讲到,欧阳修的文章是非常平易的,有从容闲雅之态。但我们要知道在这平易的背后、在这从容闲雅的背后,有作者对前人文章的深入学习和揣摩,有作者对于文章的苦心经营。

“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写文章也是如此。

欧阳修曾经说过,写文章“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要写好文章大概没有别的捷径,多读、多思、多写,无数文学家都是沿着这条道路走进缪斯女神的圣殿的。

背景链接 ☟

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其外西自同师以东,北至楪榆,名为巂、昆明……自巂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徙、筰都最大;自筰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冉駹最大……自冉駹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皆氐类也。此皆巴蜀西南外蛮夷也。

——选自《史记·西南夷列传》

释文:

西南夷的君长多得要用十来计算,其中夜郎的势力最强大。夜郎以西的靡莫之夷也多得要用十来计算,其中滇的势力最大。从滇往北,那里的君长也多得用十来计算,其中邛都势力最大……西边从同师往东,直到北边的楪(yè)榆,称为嶲(xī)和昆明……从嶲往东北去,君长多得要用十来计算,其中徙(sī)和筰(zuó)都势力最大。从筰往东北去,君长多得要用十来计算,其中冉駹(máng)的势力最大……从冉駹往东北去,君长多得要用十来计算,其中白马的势力最大,都是氐族的同类。这些都是巴郡、蜀郡西南以外的蛮夷。

统筹指导:靳晓燕

本期编辑:邢妍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