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家亲家母亲出走后续(两亲家上吊记上)

上海郊区有个庆丰镇,镇南面三里路有个张家村,村里有个老人叫张阿三张阿三烟酒不沾,茶馆里也不去,日常开支能省则省吃饭用的筷子不够,拾段毛竹片来削削;扫帚坏了,挽些芦花来扎扎就是去望丈母娘,最多买儿只桔子,但也要等丈母娘吃完桔子再走为啥把桔子皮拾回去晒晒干,客人来时泡茶派用场,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冤家亲家母亲出走后续?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冤家亲家母亲出走后续(两亲家上吊记上)

冤家亲家母亲出走后续

上海郊区有个庆丰镇,镇南面三里路有个张家村,村里有个老人叫张阿三。张阿三烟酒不沾,茶馆里也不去,日常开支能省则省。吃饭用的筷子不够,拾段毛竹片来削削;扫帚坏了,挽些芦花来扎扎。就是去望丈母娘,最多买儿只桔子,但也要等丈母娘吃完桔子再走。为啥!把桔子皮拾回去晒晒干,客人来时泡茶派用场。

张阿三靠平时手指头上做,牙齿缝里刮,三年前银行存款就有四千八。了解情况的人都说他象秋九八月的大闸蟹壮得没骨!那么他为啥勿吃勿用?难道等老死时带进棺材里去?不,用他自己的话讲: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手头没有个三头五千,碰到要紧事体就会手忙脚乱。这真是勤为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可是,有人背后说:“哼,小气鬼,一毛不拔,真是只铁公鸡!”

张阿三的老爱人已经去世,留下一男一女。女儿叫新梅,是大队团支部书记。儿子叫祥根,在社办厂当采购员。祥根的对象叫阿彩,在信用社当会计,住在庆丰镇北面三里路的李家宅。祥根的丈人叫李阿八,也是一只出名的铁公鸡。平时三颗盐浸豆吃一顿饭,客人来,炒只青菜再炖一只蛋。有九角,拼一元,三年前,银行存款地有四千八。张阿三和李阿八本来蛮要好,现在成了亲家公,说起话来就更加投机。一有空,两人就坐在庆丰镇东首的银杏树下谈天,但一提到婚事,两个人就闷声不响。

为啥?张阿三想:人家都在讲,接新娘车子一响,三百斤大猪猡白养;三十桌酒席一办,等于把一千元朝河浜里甩。种田人积点钱是不容易的,哪能好大手大脚呢?最好等喜日一到,请河东的婶妈、河西的阿叔,大家团团一桌,发发喜糖,请业余演出队唱唱歌,既隆重又热闹,花一二百元就把亲事办结束。但他的想法不敢讲出来,为哈?怕老亲家说他小气,所以闷在肚皮里不响。那李阿八呢?

他也在想:现在的陪嫁办不起,电视机、录音机、三箱六橱二十四条被,毛估估要花三千元,我的家当要陪光。最好你男家不办酒,我女家就可以不陪嫁妆,这样大家实息。但他怕老亲家说自己小气,也闷在肚皮里不啊。

俗话讲;蜡烛不点不亮,锣鼓不敲不响。阁在胜皮里的话不讲出来,谁也猜不着。日子一长,张阿三实在耐不住了,就去找介绍人三婶妈商量:“我想春节叫阿彩过门,可是每次和老亲家见面,他都不吐口。”

三婶妈脑子活络,眉头一皱,自作聪明地问:“张家阿叔,俗话讲:小人三尺长,爹娘生肚肠。你想叫阿彩过门,房子有吗?”“有呀,这三间房子不是蛮好嘛。”“哎哟,你这三间平房能算房子?远看像猪棚,近看像鸡场。

人家阿彩是独养姑娘住惯清凉大瓦屋,她肯住进这草房里来?”“那…”张阿三想了想说,“我是想翻造三间新平房。”“三间平房?你也不看看外面的行情,人家讨媳妇最起码三楼三底,啥人来稀罕你三间塌扁夜壶?”“那照你的意思?”“造三楼三底,一间也不能少。”张阿三连忙摇着手说:“不不不,造三楼三底太多。我家新梅出嫁后,连阿彩只有三个人,六间房子连扫地都费工夫。”“那么,最起码造两楼两底,再加一间厢房。”

张阿三一算,起码要花四千元,顷刻像拔掉身上一蓬毛,急得跳起来说:“不,不,要四千元俄,我造不起,造不起。”三婶妈晓得他的脾气,连忙说:“噢唷,不要装穷,谁不晓得你银行里存款有六七千,讨媳妇造房子怕肉痛,怪不得人家讲你是…”“讲啥?”“讲你是只铁公鸡!”张阿三最怕别人说他是铁公鸡,面孔气得象鸡冠,跳起来说:“啥人是铁公鸡?”三婶妈笑着问:“那这新房子?”张阿三牙齿一咬,说:“照造,二楼二底,加一只灶披间!张阿三的三间旧屋还是解放初期造的,横攀椽子空心梁,有许多椽子早已经烂了,也确实需要翻造了。

他与祥根、新梅一商量,于是购砖瓦、买木料,忙了两个多月才把材料备齐。张阿三打听到,近来,外地有一个建筑队做包工,不抽香烟不吃饭,价钱也不高,就想请这个建筑队承包自己的房子。

哪晓得三婶妈对他说:“张家阿叔,俗话讲:造屋不请酒,落雨就要漏。匠人师傅门褴精得三十六,你招待得好,他生活微得好,你不招待,他暗地里做个手脚,三年不满房子塌掉,你到啥地方去找他们算帐?本地匠人低头不见抬头见,你稍微破费一点,进度快,质量好,合算的。”张阿三一听,觉得有些道理,只得请本地匠入造屋,准备少许办儿桌酒。

啥人晓得刚做好地基,老天不帮忙,竟三天两头落起雨来。队里不出工,男男女女都来相帮,人多,看的多,做的少,摔跤打滚,吵吵闹闹,中午从十点钟开饭,到二点钟还没有结束。一连闹了半个月,粮食吃掉一千斤,香烟吃掉八十条,一算钞票,除了三千四百元材料费外,伙食开销一千六,实实足足五千元,还不包括匠人工钱。

新房造好,张阿三瘫倒。为啥?他眼看积了几十年的钞票象潮水一样哗啦哗啦流出去,身上的肉象刚剥皮的田鸡,跳发跳发。但是,事情还没有结束。这天,三婶妈领张阿三在附近村里兜了个圈子。他们先来到东村赵家,走进赵家儿子的新房,张阿三一看,人也呆了。为啥?新房里摆得眼花缭乱,雕花床,尼龙帐,绣花被头,床头橱,三门橱,五斗橱,双人沙发,樟木箱;还有蝴蝶牌缝纫机,大红灯收音机,凤凰牌自行车…张阿三吃惊地问:“三婶妈,新房里要摆这么多东西?”三婶妈说:“唷,看你大惊小怪,这还是‘老三件’,最起码的,还有‘新三机'呢!你跟我去钱家看看。”

张阿三跟三婶妈来到西村的钱家,钱家的儿子也是新结婚。新房里赵家有的他都有,赵家阮没的这里也有。单讲灯就有三种:上面有吊灯,四面有壁灯,写字台上还有台灯。机有三样:电视机,录音机,还有大红灯落地收音机。张阿三问:“三婶妈,这是新房间,还是开百货商店?”三婶妈说:“你真是少见多怪,比钱家好的还多着哩。走,跟我到王家去看看。”张阿三站着不肯走,不理解地问:“床上放几十条被头,晚上困觉怎么办?”三婶妈笑着说:“你这个人呀,消息一点不灵通,现在青年人新结婚已经不困大床困地板了。”“啥,困地板?那要这么多被头来做啥?”“这

是摆样子给人家看的。”张阿三把头摇得象拨浪鼓,连声说:“不实惠,不实惠,种田人不讲究这一套。”说完,回头走。

三婶妈一把拉住他,说:“哎,这又不是我行出来的,大家都在这样做。听说阿彩的陪嫁准备得差不多了,别样不说,单被头就有四十八条,比这里钱家多十六条哩!”张阿三一听,扳扳手指头一算,一个人活一世,最多用五条被头,五九四十五,这四十八条被头九代人还用不完哩。辰光

一长,岂不是被老鼠咬坏,蛀虫蛀坏,放在箱子里不晒,还要霉烂。他算到这里,连忙对三婶妈说:“三婶妈,你帮我去对老亲家讲一讲,大家都靠做来吃的,我办不起这么多家具,他也不要办那么多陪嫁,大家节省些好。”三婶妈一听,带着埋怨的口气说:“噢唷,张家阿叔,人家巴不得望媳妇陪嫁多些,你哪能好讲这些话?人家阿彩爹舍得花钱替阿彩办嫁妆,你反而小气起来,怪不得人家说你是…”张阿三最怕三婶妈把“铁公鸡”三个字讲出来,连忙打断话头说:“好好好,你不要说下去了,我照办,我照办。”

当天晚上,正巧祥根、新梅都在家,张阿三就把结婚家具的事与两个小辈商量。新梅晓得爹的脾气,想了想对祥根说:“阿哥,家有千口,主事一人。阿爸既然要替你把婚事办得像样些,也是为你好。我看,床、五斗橱、写字台镇上有得买,就让阿爸去办。沙发、电风扇、落地台灯、大红灯收音机要到上海去买,你经常出差,身边带些钱,有便就买回来,顺船带顺货,也可省得百把元运输费。阿爸,你讲好哦?”张阿三把头点得像鸡啄米,就把一千五百元存单交给了祥根。

时间过得真快,眼晴一眨,元旦过了,再过个把月就是春节。张阿三要办的几件事都办妥了,但儿子去上海买的家具一样也没有运回来。他催问了几次,祥根总是说,货已经订好了,但没有到齐,等配齐了一起运回家。张阿三晓得儿子是个老实头,做事妥妥贴贴,就不再追问了。这天,他到三婶妈家去,想把结婚的日子敲敲定。

张阿三一进门,三婶妈就说:“张家阿叔,我本来想去我你,你倒上门来了。哎,年关近了,副食品比较紧张,今天街上活鸡活鸭蛮多,价格也不贵,快去买呀!”张阿三莫名其妙地问:“买活鸡活鸭做啥?”三婶妈反问他:“办婚事没有鸡鸭怎么行呢?”张阿三说:“我家里有。”“你家里有多少?”“三只鸡,三只鸭。”“你打算办几桌酒?”“办两三桌。”“啥?”三婶妈瞪大了眼睛问,“两三桌酒鼻子吃了眼要争,你请啥人好?”“我想请娘舅、舅妈、爷叔、婶妈来吃一顿就算了。”三婶妈说:“你请了娘舅、舅妈,不请阿姨、姑母,摆得平吗?”“这…”“请了阿姨、姑母,不请叔伯兄弟,摆得平吗?”,“这…”“请了叔伯兄弟,不请姑舅姐妹,摆得平吗?”“这…”“请了新亲眷,不请老亲眷,摆得平吗?”“这…三婶妈,不是我不想请,是我请不起。”三婶妈说:“喔唷,人家三兄四弟,办喜事气派蛮大,你只有一个独养儿子,办事情这祥小气,怪不得人家讲你是…”

张阿三接着说:“三婶妈,你不要再讲我是铁公鸡了,现在我为了儿子的婚事,不要说翅膀毛、尾巴毛,连头上的毛都要拔光了。”三婶妈说:“这怕啥,拔掉旧毛出新毛,人家一分钱没有,酒席照洋办儿十桌。啥人家做事不缺钞票?再讲阿彩是信用社会计,全民单位,铁饭碗,找你这个社办单位的儿子,已经是给面子了。她第一次过门,你不像像样样办酒,对得起人家吗?”“这…那照你的意思?

三婶妈说:“新亲眷,老亲眷,筋筋攀攀一起请,你总共有儿家亲眷?”张阿三说:“新老亲眷共有四十八家。”三婶妈扳扳手指头一算,说:“不多,不多,两家合一桌,只要二十四桌。”

张阿三实在没有办法,只得硬着头皮说:“好,就办二十四桌。”“慢!你请了自己亲眷,女家的陪客请不请?”张阿三说:“请,请,当然请。”“那么,再加三桌。“好,我办二十七桌。”“慢!俗话讲: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你儿子在外面,朋友、小弟兄总要请的。”张阿三说:“好,我也请。”“那么再加三桌。”“好,我办三十桌。三婶妈,现在总差不多了吧?”#故事##故事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