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碑临写方法(7岁才子华山写诗)

少年才子,总无外乎两种结局,一是人生取得一番成就;一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其实小孩子的性情在年少早已经初露端倪。有一些少年才子,虽然有些聪明才智,但格局太小,境界太低,终于难成大气候。而另有一些人,年少便体现出非凡的胸襟和气魄,必然成为栋梁之才。

华山碑临写方法(7岁才子华山写诗)(1)

宋代有一位名相,名叫寇准,草根出身,但年少便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七岁的寇准和父亲同游华山,写下一首五言绝句,气势磅礴,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咏华山》

宋代: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诗写的是明如白话,大意是:只有苍天在它之上,没有哪一坐山峰能够与它齐平。我登上巍巍华山,抬头顿时觉得一轮红日距离我是如此之近。我回首远望,白云层层,一朵朵那么低。

华山碑临写方法(7岁才子华山写诗)(2)

这首登高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将人生的哲理写入诗中,可谓千古绝唱了。而李白《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更是夸张得恰当好处,浑然天成。而再看小寇准这首,不但写出了华山之高,还多了一种舍我其谁的恢弘气势。

华山碑临写方法(7岁才子华山写诗)(3)

这首诗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主客体之间,诗人与华山之间,达到了一种神和之境。前两句只有天在上,对客体华山而言,确实只比天低。而对于登顶华山之巅的寇准而言,亦然。“更无山与齐”,此句当然是言说华山至高,无其他山峰可以超越。这两句虽是极度夸张,但巧妙的是诗人不直接用“危楼高百尺”之类的数量词来写高,而是通过与天和其它山的对比,达到写高的目的,令这两个夸张之语不露痕迹,十分自然,这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华山碑临写方法(7岁才子华山写诗)(4)

三、四两句,用“举头”和“回首”两个动作,写出了站在华山之巅峰的感受。这两句的无论是对仗还是平仄都十分讲究,这在五言绝句中是十分难得的。其实仍然是写华山的高,但至此却仍未出现一个“高”字,因为诗人再引入了两个参照物,即红日和白云。通过”红日近“和”白云低“,华山的巍峨被写得淋漓尽致,而在字里行间一位为美景所震撼的小诗人形象也跃然纸上。

华山碑临写方法(7岁才子华山写诗)(5)

纵观全诗,从遣词造句上基本上没有高级的字眼,更是无一生僻字,但却能不用一个“高“字,就将一座巍峨的华山带到读者面前,句句气势磅礴,令人如身临其境,这也是这短短20字能流传千年的原因。这首诗大家喜欢吗?欢迎讨论一、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