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父亲好好对待自己的孩子(请消除你在陪伴孩子中的怨艾)

劝父亲好好对待自己的孩子(请消除你在陪伴孩子中的怨艾)(1)

快乐是成长的肥沃土壤

鄙人有娃,其名为豆。生于2013,如今与蜡笔小新同岁。自名为豆爹,感慨于陪伴豆成长的每一段时光,乐于细微的观察孩子的成长与变化,希望能当一个好父亲,做好一位父亲该做的事,并给于其成长路上提供最大化的帮助,并将这一过程的所思所得落笔成文,分享与众人,或许无堪大用,权当是我自己的一本家庭日志也足以令人欣慰。 然而现实生活中儿童纯真,大人却耐心有限,时常坠入一种烦躁的情绪不能自拔,因而忽视孩子对于大人情绪以及行为的细腻感知,使得言教身教在无意识中偏离正轨,孩子便得到你的真传,性情变得与你雷同。

想想这是个可怕的事情。我们将孩子从一个未知的世界带到这里,还将不良习性传授于他,这难道不是替孩子打开不幸之门的举动吗。或许不该这么去表达,毕竟天下的父母哪个不爱自己的孩子,然爱子心切,教子却无方。以我自己为例,发现近期的我性情显得急躁与粗暴。可能是生活中的琐事压力以及工作的变换,让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我在对待我家豆豆时的心态找不到平衡的落脚点。中午吃饭,豆子如往常一般,吃个饭无法专注(这点其实不能全怪他,这也是我们对其就餐习惯的引导不足),想边玩边吃,东跑西窜的。而中午由我来与其沟通并完成让其顺利吃完午饭的目标。事情的最后我还是请出了棍子先生来帮忙,并真的打了他。看到凶巴巴的爸爸,豆豆害怕,被打了后更是哭得很伤心,眼泪大珠小珠落玉盘,看的我也是于心不忍,但想起他吃饭的的坏习惯,我又狠心的喝斥喝斥了他。虽然最后乖乖的坐在餐椅上吃完了饭,但我的心里还是相当难受的。到了午休的时候,一如既往的在床上自嗨了一个小时,最后也是惨遭我的“收拾”后,在哭声和委屈中躺进我的怀抱中睡着。

这一段相处时间发生的事,令我感触很多。主要归结于两个问题。一是最为父亲的我的耐心丧失与豆豆自我专注力的缺失。这里我先说的是作为父亲的我的耐心去哪里了,而一位父亲又该如何找回陪伴中丢失的信心。

作为豆豆的父亲,我总是会思考如何在生活中为豆豆带去有益的影响,而哪些方面又是一名父亲该带去的影响,哪些不需要或者说要规避,让其接受来自母亲的影响更加有利。这是个需要精准思考和在日后一路坚持的问题和计划。可能还未清晰的划分出性格属性区分以及生活相关的细节关联,但我已然深深感知,首先要做的就是先消除自我在陪伴中的怨艾和培养自己对待孩子的耐心。

豆豆到了现在这个阶段,正是自我意思快速增长的年龄,对于世界的感知已经有了独立的意识和理解。但远还未到成年人的理解力,在他的世界里,一切都还只是新鲜事物,对于他来讲,或许都是一些用来增加乐趣的玩物而已。因此正确理解该阶段的儿童特性很重要,这也是为何很多父亲不能耐心的陪伴的原因。他还只是个孩子,而不是你已经混迹社会,阅人无数的成人,有些事物的认知,因果逻辑,现实意识他是还没有的,无法要求其与你对等的沟通。虽说我们一直强调与孩子的沟通必须人成年人般间的沟通等待,但这个对等是有深意的,是作为一名父亲应该学会寻找到这个对等的平衡点,来达到帮助孩子树立自信与自尊的对等。因此只有理解了这个阶段的孩子属性,才能保持自己的平和心,才能让学会心平气和的与孩子沟通,才能消除与孩子沟通的那份怨恨,因此建立进一步沟通的耐心。

再者,这个阶段的孩子是具备最强模仿力的年龄,这种模仿不是成人间的单纯模仿,而是一种带塑型的模仿,也就是模仿并转化为自己的行为认知。在这个过程中大人与孩子的关系处理方式选择就是孩子今后与他人关系处理方式的模仿对象,如果不能有效的建立消除怨艾的意识,及时找回陪伴孩子时的那份耐心,那么虽然你有一刻超乎一切的爱子之心,而你终究给孩子的仅仅是停留在你意识形态中的父爱,而不是对于孩子今后有帮助的行为方式。只有建立起陪伴时的耐心,保持沟通间的平等和通畅才是助其学习一种培养自我耐性与沟通态度的良好典范。

作为一名父亲我时刻思考这我自己的行为方式。生怕为孩子带去一些不好的习性影响孩子的一生。作为一名父亲,我也时刻观察这孩子成长的变化,在放任其天性的同时,小心翼翼的呵护这他向着正确的道路去成长。同时也希望所有孩子的父亲在对待自己的孩子时都有这份重视与耐心,让孩子不仅有一个好的物质成长环境,也为他们创建一片积极向上的精神乐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