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前十二计(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三十六计前十二计(三十六计走为上计)(1)

原典: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译文:以退为进,待机破败,这是不违背正常法则的。为了保全军事力量,避免自己的灭亡,退却就是一种明智的举动。虽然退居次位,但免遇灾祸,这也是一种常见的用兵之法。

解读:

“走为上”的意思,并不是说此计在三十六计中是最高明的计谋,而是说当处于劣势时不要硬拼,及时撤退,寻找时机再战才是上策。这种“走”和“逃”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走”是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保存实力,主动撤退。“逃”则是胆小怯懦,稍遇挫折便丧失斗志,望风而逃。

而“走”之所以是良策,是因为在寡不敌众时,往往只有几种选择:或求和,或降服,或死搏,或撤退。而这些方案中,求和必然要妥协;降服势必丧失节操;死搏注定牺牲;唯有撤退可能保全自己,保证日后可以卷土重来,这是最佳选择。因此古人说,“走为上”。

无论哪种战斗,文也好,武也罢,谁都不会常有必胜的把握。在战斗过程中的小胜不败、若隐若晦状态以及瞬息万变之势,不机警便无以应对,不变通就不能达权。众人皆知,战争中要争取的并非一时的得失,而是最终的胜利往往属于能坚持到底的人。

所以,“不走”并非英雄,“走”也并非懦夫。

智慧典例:

敦刻尔克大撤退

希特勒占领波兰之后,并不像英法所希望的那样,立刻去进攻苏联,而是加紧准备向英法的欧洲地盘夺取生存空间。为了迷惑英法,以达到突然袭击的目的,希特勒故伎重演,表面上向世界各国一再呼吁“和平”,暗地里却加紧了对英法的战争准备。

1940年5月,希特勒集中了136个师、3000辆坦克和几千架轰炸机,迅速将英法联军压到了法国北部一个名叫敦刻尔克的小海港。

5月24日,美国驻英国大使肯尼迪给罗斯福总统发去了一封电报:“一切都已经不可挽回了,只有奇迹才能拯救英国远征军免于全军覆灭。”罗斯福总统看着这份电报,许久沉默不语。

三十六计前十二计(三十六计走为上计)(2)

这天,英国首相丘吉尔所能做的事情也只是用力咬住自己的烟斗,以掩饰内心巨大的沮丧。

而此时,德军坦克部队突然在离敦刻尔克只有20英里的地方停了下来,因为他们接到了最高统帅部就地待命的命令。

丘吉尔一时捉摸不透希特勒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不过有一件事,他还是很快便反应过来了。那就是立刻通知海军部,马上征集起全国的舰只,将联军火速运过英吉利海峡。

于是,5月26日这一天,全英国都接到了同一道来自海军部的命令; 执行发电机计划。这是联军从敦刻尔克大撤退的代号。

夜幕中,英国云集在敦刻尔克的船只已经多达810只,从巡洋舰、到各种帆船、草艇,从皇家豪华艇到肮脏的垃圾船,大小不一,种类繁多。总之,英国所有能在海上漂浮的承载物,全部都被派去了敦刻尔克。

三十六计前十二计(三十六计走为上计)(3)

刚开始,德国人对英法联军的撤走计划一无所知。后来当他们有所察觉时,便派出德国空军前去实施干扰。但是,英吉利一直被浓云笼罩,根本无法投弹。看来,连上帝都明显地站在了英国人这边。

6月3日深夜,德军开始从陆地进攻敦刻尔克。可此时,联军已撤走35万人,在海滩上抵抗的只余下4万法国士兵。

6月4日,丘吉尔自信地在下议院发表演说:“我们将把战斗进行到底。我们会在海滩上点头,农田上战斗,街道上战斗。我们决不投降。我相信,今天敦刻尔克的成功撤退,将是联军胜利的开始。”

事实证明,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二战期间一次著名的撤退,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撤退,而是一次伟大的撤“走”。回为这一撤,撤出了整个英国的未来。

敦刻尔克大撤退是成功的,它保存了盟军仅有的生力军,许多法国飞行员及时弥补了随后的英德空战中英军飞行员数量的不足,与英国人民携手对德军抗击。在1944年6月第二次战场时,也正是这30余万盟军士兵,成为了诺曼底登陆的主力军,为扭转战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而这次撤退之所以会有这么奇妙的作用,就在于丘吉尔深刻认识到了人在战争中所具有的绝对优势。在已方强攻无力而又固守不能的形势下,做出了有计划的组织撤退抉择,牢牢抓住了不可多得的有利时机,保全了力量,为日后的卷土重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