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许世友80岁病逝(开国上将许世友80岁病逝)

1985年10月22日下午五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人送绰号“和尚上将”的许世友将军带憾病逝,享年80岁。

原广州军区司令员尤太忠上将请人特意从广西采伐金丝楠木,为许世友将军打造了一口精致的棺材。

开国上将许世友80岁病逝(开国上将许世友80岁病逝)(1)

许世友

就在许世友将军去世的第四天,同许世友有着亲密交情的邓小平同志委派王震,亲自前往南京向许世友将军的亲属,告知了邓小平同志和中央的意见。

中央认为许世友将军戎马一生,是一位有着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邓小平同志签发的特殊通行证,这是特殊的特殊。

一连七个特殊,足以证明国家对于许世友将军的看重与认同,可中央与邓小平同志给许世友将军家人带来的五点要求,却令许多人为之不解。

在这五点要求之中,其一便是许世友将军逝世的时候不能开追悼会。其二则是许世友将军逝世的事情,不许登报告知。

开国上将许世友80岁病逝(开国上将许世友80岁病逝)(2)

除此之外,许世友将军的亲属还不许传播丧事,逝世的信息不能外传,以及不许以国家的名义为许世友将军设立墓碑。可这是为什么呢?

忠孝难两全

原来,早在1956年4月27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之上,曾经有着这么一份独特的文件,其名为《倡议实行火葬》。

顾名思义,这份文件的大致内容,讲的是新中国应当以火葬来代替土葬。因为火葬极少占用耕地,同时不需要棺材,可以为举行丧礼的家庭节省下大量的费用。

开国上将许世友80岁病逝(开国上将许世友80岁病逝)(3)

1965年许世友在坦克团蹲点时,指着远方说,那里就是你们的战场。

1954年,在毛主席游历西湖的时候,就曾经发表过感慨。当时,毛主席在西湖旁边,看见四周大大小小的山峰之上,布满了一个个坟墓。

这些坟墓,不仅占据了大量的耕地面积,还影响了原有的风景和土地面貌。更何况毛主席还深谋远虑地提到:“这里的坟墓太多了,死人和活人争地不好。”

如果土葬的风气不改,若干年后中国的土地上岂不是要遍地都是坟墓?到时候,新城市在哪里建设,农民的耕地在哪里开辟,修路又要修在什么地方。

从这时起,毛主席的心里,便已经考虑更换一种更为节俭、更善于管理、占用面积更少的丧葬形式了。

开国上将许世友80岁病逝(开国上将许世友80岁病逝)(4)

在《倡议实行火葬》这份文件发给参与会议的众人之后,毛主席同周总理等人带头签订了这份文件。

文件中规定,凡是赞成火葬办法的参会者都需要进行签名。而一旦签名,那么在死后,就必须按照文件方案施行并由政府监督,为国家土葬改火葬做出带头作用。

参会的众人眼看周总理和毛主席纷纷签订了文件,大部分也就没有什么异议,跟在毛主席的后面相继在文件上签名。

然而,在诸多参会人员之中,许世友却并不认可《倡议实行火葬》上面的内容。

开国上将许世友80岁病逝(开国上将许世友80岁病逝)(5)

许世友

火葬虽然省时省力节省资金还极少占用土地,可要知道的是,在诸多丧葬文化之中,土葬无疑是当时社会最为普遍的一种。

它在石器时代就已经诞生,不仅流传时间之长、适用范围最广,而且涉及的民族也是最多的。

在农耕时代,大多数的人们相信“以土为本,入土为安”。《说文解字》里这样解释:葬,藏也。

《周礼》曾说“众生必死,死必归土”,而《礼运》也提到:“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不论火葬土葬,归根结底,还是要埋入地下。

开国上将许世友80岁病逝(开国上将许世友80岁病逝)(6)

许世友

最为主要的是,中国长期接受儒家的思想,在儒家的孝道之中,最为提倡的便是土葬。许世友,更是出了名的大孝子!

《孝经》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许世友一生最大的愿望,便是能在去世之后,埋葬在母亲的坟墓旁边,继续为母亲尽孝。

“活着忠于党忠于人民;死后土葬为,给父母看坟。”这是许世友坚定坚持的信念之一。

1906年,许世友就如同中国的诸多将领一样,出生在当时的一个贫苦农家。他的父亲,早在许世友年幼的时候就离他而去。

开国上将许世友80岁病逝(开国上将许世友80岁病逝)(7)

许世友和毛主席

在那个年代,一个妇女想要撑起一个家,在没有人帮助的情况下无比困难。但是许世友的母亲,却坚持将许世友抚养成人。

幼年的许世友身体不好,偏偏家中连连遭遇旱灾。仅靠母亲一人耕种的土地颗粒无收,就连许世友都曾一度差点被卖掉换来几斗稻谷填饱家人的肚子。

但是母亲没有这么做。在最为艰苦的那段时间家里缸中无粮,许世友的母亲便用破旧的棉袄卷着许世友在村里苦苦乞讨。

每每想起母亲对于自己的恩情,许世友心里都满怀感激。在他八岁的时候,为了减轻家里生活的负担,许世友提出自己要主动去少林寺打杂做工。

开国上将许世友80岁病逝(开国上将许世友80岁病逝)(8)

许世友和邓小平

打杂并非出家,只是专门挑水劈柴,还有伺候庙里的僧侣。而为的只是讨来一口饭吃,同时在少林寺学得一招半式。

许世友的“和尚上将”头衔,便是因此而来。只要一得住空,许世友便会偷看僧侣们练功习武。

从八岁到十六岁,许世友边练边学,竟也学得了一身不错的武艺。在许世友十六岁的时候,因为母亲得了病,这才暂时辞了少林,回到了母亲的身旁。

谁知就在这一时间,许世友的一个表哥,因为惹恼了村里的地主恶少被打成重伤。许世友知道之后,当即来到了恶少的家中,在愤怒中将恶少失手杀死。

开国上将许世友80岁病逝(开国上将许世友80岁病逝)(9)

许世友来炊事班检查伙食

这一下,可违背了少林寺的戒律。他一个杂役,做出了这样的事情,少林寺自然是回不去了。

同时村里的地主又联合附近的人开始围捕许世友,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许世友只得匆匆辞别母亲,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而要说到许世友孝顺的事迹,就不得不提到许世友故居前,为纪念许世友其中三次跪拜母亲,而修建的一条:慈母路。

开国上将许世友80岁病逝(开国上将许世友80岁病逝)(10)

许世友和毛主席

许世友三跪父母

在部队里,许多人都只知道许世友的行事风格是大大咧咧嗜酒如命,他和宋时轮这两个酒友将军,一个是矛一个是盾。

然而在母亲面前,他只是一个孩子,一个“忠孝难两全”的“不孝之子”。

1927年,许世友参加领导了著名的“黄麻起义”。这支大别山的革命武装,让星星之火在鄂豫皖地区熊熊燃烧,也让国民党和大地主们万分记恨。

开国上将许世友80岁病逝(开国上将许世友80岁病逝)(11)

许世友母亲

在这些地主之中,当初被许世友打死儿子的地主李静轩赫然在内。他知道许世友参加革命,于是趁机将许世友的母亲抓了过来。

为了逼出许世友的下落,李静轩对许世友的母亲严刑逼供,令其遭受了巨大的苦痛。

虽然许世友通过威胁迫使李静轩放掉了自己的母亲,但母亲所遭受的伤痛,却让许世友无比痛心。

1932年的10月,红四方面军第四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西征。在临行前,许世友跪倒在母亲的身前泣不成声。泪水潸然落下,然而离别的话语却如鲠在喉。

开国上将许世友80岁病逝(开国上将许世友80岁病逝)(12)

许世友参观

许世友明白,这一走,自己将不知何时才能与母亲再度相见。果不其然,在接下来17年的时间里,许世友成长成为了三野的虎将之一。

可是因为坚持抗战,许世友再难有机会与母亲相见。直到1949年的11月,许世友担任山东军区司令员,这才将母亲接来与自己短暂同住。

看着饱经沧桑的母亲,这个被人眼中的钢铁硬汉,在母亲的面前第二次长跪不起。这一次,他依然没能同母亲长久相见。

因为母亲不习惯军中生活,没过几个月便染上了病。在母亲的坚持之下,许世友只好重新将母亲送回农村的家中。

开国上将许世友80岁病逝(开国上将许世友80岁病逝)(13)

视察驻守前线海岛时,与驻守的战士席地而谈。

军中繁密的事务,令许世友难以回乡看望。他立志要给母亲尽孝送行,要在自己死后土葬在母亲的墓旁,好继续伺候母亲填补心中的遗憾。

也就是在这时,1956年中央召开的会议之上,《倡议实行火葬》文件传到了许世友的手中。

同意签名的不仅仅有毛主席和周总理,还有彭老总、董必武、邓小平同志、杨尚昆以及刘少奇主席等无数领导人。

所有人都应合着毛主席的提议,许世友却站了出来提出了反对的意见。他不想进行火葬,并告知了毛主席自己的想法。

开国上将许世友80岁病逝(开国上将许世友80岁病逝)(14)

许世友和战士交谈,将军要和战士有一样强健的体魄

主席没有同意,但也没有拒绝。他明白将领们的思想工作难做,于是只是一笑了之,并没有过多计较。

1958年,得住空隙的许世友终于回到了母亲的身边,这时的母亲早已步履蹒跚满头白发。许世友再一次跪倒在母亲的身前,却不知这竟是和母亲的最后一面。

1959年,当许世友再一次回到家乡的时候母亲却已经离世。为了不给许世友添麻烦,母亲决定自己一人默默地沉睡。

许世友没能亲手为母亲送行,心里无比悲伤。这也让他下定决心要坚持进行土葬。1979年,已经70多岁的许世友给儿子邮寄了50块钱,提前为自己料理后事。

开国上将许世友80岁病逝(开国上将许世友80岁病逝)(15)

许世友离队时,一个连队的士兵前来送老许同志。

这50块钱是棺材钱,许世友希望自己的孩子许光用这些钱提前给自己准备一口棺材。

当时的许世友正在前线指挥对越自卫反击战,他担心自己不知何时就会战死沙场。只是这笔钱直到最终都没能用上。

因为当时提倡火葬的政策已经实施,虽然徐光按照父亲的要求订购了,可是却被中央的领导们拦了下来。

直到1985年许世友身患重病,他明白自己或许命不久矣,这才郑重地再一次向中央递交了申请。

开国上将许世友80岁病逝(开国上将许世友80岁病逝)(16)

许世友给儿子写的信

中央的负责人无人敢通过许世友的请求,因为许世友的做法,明显违背了中央的规定。因此,直到10月22日许世友带着这个遗憾逝世,也没能等到想要的批准。

幸好,这封信几经辗转来到了邓小平同志的桌前。他们是战友,还曾一同合影。因此邓小平同志对于许世友的请求十分注意,这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望着自己老友、开国上将、著名孝子的遗愿,邓小平同志几经辗转,终于为许世友敲定了政策。

他给许世友的家人下了通行证,批示了许世友的请求:“照此办理,下不为例”。同时,因为许世友的做法违背了中央的政策,因此才让他的家人不要声张。

开国上将许世友80岁病逝(开国上将许世友80岁病逝)(17)

许世友正在郭兴福教学法座谈会上与战士交谈

当其他的将领们葬礼轰轰烈烈的时候,11月8日,许世友上将的灵柩被偷偷运回了自己的老家。

他被土葬在离母亲不足60米的墓地之中,一位上将的遗愿这时才终于得以实现。葬礼没有惊天动地,墓地没有过多纪念。而许世友的陪葬,同样十分简单。

在棺材之中,亲人只为许世友放置了三样东西:钞票用来“买路”,两瓶生前最爱的茅台用来“壮胆”以及两柄对于许世友有着特殊意义的手枪。

这两把手枪其意为“打鬼”,其中一把更是法国前总统戴高乐所赠的白金礼品左轮手枪,另一把则是在三野九纵之中缴获的蒋介石干儿子张灵甫的配枪。

开国上将许世友80岁病逝(开国上将许世友80岁病逝)(18)

坟墓下放,摆满的茅台酒瓶

11月9日,当许世友的灵柩抵达墓地的时候,南京军区的工兵们才开始用铁锹铲土。因为中央下达的规定,士兵们无法为许世友以国家的身份设立墓碑。

所以,最终还是由原国家主席杨尚昆以及徐向前元帅以个人的名义,邀请书法家范增为许世友题下了“许世友同志之墓”并在背面撰写了许世友的个人功绩。

自从《倡议实行火葬》实施以后,许世友上将,是唯一一个实行土葬的将领。而许世友将军又葬在老家,因此每当有人前来祭拜,都会带来一瓶他最爱的茅台。

久而久之,在许世友将军的墓前,有着一道独特的靓丽风景线,那就是一道由“茅台”酒瓶筑起的墙。

在许世友将军逝世之后,他终于可以回到母亲的身边,继续为母亲尽孝。而那无数的茅台,也正如许世友一生嗜酒如命一样,成为了许世友将军最好的祭拜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