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变年轻的锻炼(变强的秘诀微习惯)

你的努力不是为了要让别人更喜欢你,而是要让你更喜欢你自己。

微习惯一词源于美国斯蒂芬盖斯所著的《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一书。这本书内容其实很简单,就是讲如何通过一个细微积极的行动去帮你养成一个好习惯。

在书中有一些篇幅是写大脑的运作过程,这部分内容比较晦涩难懂,涉及到很多大脑结构方面的专业术语,我基本上都是忽略的。但我用了他介绍的方法,个人觉得非常管用,我也因此受益良多。

每个人都想养成好的习惯,但是培养习惯的方式却不尽相同。大部分人的做法是定一个自己相对能接受的目标,然后不断的强迫自己去执行(因为很多人相信一个行为坚持21次就会形成习惯,实际上这种观点是非常片面的,它只针对某些特定行为)。

举栗说明:跑步。很多人养成这个习惯的方式大多都是先定个具体目标,比如一天跑五公里,这是每天必须要达到的,然后每天都按这个目标去做,同时在跑步的过程中也会不断暗示激励自己要坚持,要自律。

心态变年轻的锻炼(变强的秘诀微习惯)(1)

这样做的效果怎么样呢?我想,一般情况是前一段时间都能很好的做到,但越往后,因为种种原因越来越不能做到,直至放弃。随后又会因此感到懊恼、自责。我相信绝大部分都是这么一个过程(我曾经尝试过很多次都是这样),能做到高度自律的人毕竟还是非常少的。

其实这种做法本身并没有太大问题(虽然不是21次就能形成习惯,但习惯的形成离不开行为的重复),主要是目标制定的这个关键点没有把握好。换言之,我们之所以达不到预期效果,是因为我们高估了自己的意志力…

我们定的目标都偏大,需要一定的意志力和精力才能完成,也就是要消耗能量,而耗能便会产生痛苦,人的天性是排斥痛苦,所以一旦想到要去做让自己痛苦的事情并且是长期要做,纵然心里有所准备,人还是很容易动摇,甚至打退堂鼓,因为让自己痛苦是违反天性的,再加上一些外在因素、个人情绪的影响,就很容易给自己找借口不去做。这就导致了上文提到的那个结果。

那如果我们能很好的利用自己的天性(习惯舒适),把目标定的非常细会怎样呢?同样是跑步,假如你定的目标是每天只跑50米,那你去做这件事的积极性会提高很多,也更容易坚持。原因很简单,没有难度,基本不会产生痛苦,也不会有任何心理负担。这种状态下,你基本上都会很轻松的超额完成目标。退一步讲,即使你的心情不好,外部环境再差,你还是可以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去完成它,受到干扰的几率大大减小!

心态变年轻的锻炼(变强的秘诀微习惯)(2)

同样的栗子还有很多,比如每天看两页书、每天写50字的文章、每天做一个俯卧撑或者深蹲…每一件事都是毫不费力,而且每完成一次你都会产生一定成就感,让你更有信心做下去,这就是微习惯的力量!微习惯就是小到不耗意志力、小到不可能失败的积极行为。

接下来问题来了,很多人会说这么小的行为能给人带来什么改变?感觉做了跟没做一样!那我们就来说道说道这个问题。

首先从人的天性来讲,身体和大脑需要稳定,改变是不容易接受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它就好比一个圆圈,一旦你的行为离这个舒适区的跨度过大,你的身体和脑袋出于自我保护会下意识的反抗。这就好比一下子步子跨的太大扯到蛋。所以我们才要一点一点的改变,“蚕食”舒适区,循序渐进。因为改变的程度很小很小,甚至自己都意识不到,身体和大脑就能轻而易举的接受,长期坚持下去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这只是时间问题 (哈哈,反面教材就是温水煮青蛙)。

其次,每次完成一个微习惯带来的成就感会给自己源源不断的动力,也会让自己变得有信心,这是非常积极的影响。另外,当身体和大脑已经适应了上一个阶段的改变,可以适当的加大一点点目标,如此往复,你还会觉做了跟没做一样嘛?这不过是换了个方式,用足够多的时间,以逐渐递增的方式来完成一个比较大目标而已。

心态变年轻的锻炼(变强的秘诀微习惯)(3)

再次,即使你没有慢慢的增加目标,而是一直保持着最细微的目标,只要坚持时间够长,产生的效果也远比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好的多。所谓厚积薄发,只要积累的够厚,坚持的够久,必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且对于这样的细微目标,大部分执行的结果都是超额完成,这样累加起产生的效益是无可估量的!

最后,人在没有太多压力的情况下,做一件对自己有益而且又不痛苦的事情,热情会高涨的多,这样一来,坚持的前提就有了,因为你没有理由不去做!这几个因素就是这样互相积极影响的,坚持做了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事情都是相对的,很多时候都需要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并因地制宜,利用好本身的条件。不要强行去对抗自己的天性,而是要学会利用它为自己创造价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