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海棠园游记(我们推荐岭南四大名园)

中国园林艺术历史悠久,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法则,集建筑、文学、书画、雕刻等艺术于一炉的综合特性享誉世界。

因地域广阔,中国各民族、各地区对园林艺术的理解和偏爱各不相同,于是出现了风格迥异、极具特色的园林。在这之中以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北方园林最广为人知。

中华海棠园游记(我们推荐岭南四大名园)(1)

图源/颐和园微览 李方莹/摄

中华海棠园游记(我们推荐岭南四大名园)(2)

图源/苏州园林旅游

中华海棠园游记(我们推荐岭南四大名园)(3)

图源/清晖园博物馆公众号

如果说北方园林是雄壮厚重,江南园林是柔美婉约,那岭南园林就是轻盈自在。

在迎接万物复苏的日子里,小艺和您好好聊聊岭南园林。

01

园林背景

岭南是我国南方五岭(大岭、骑田岭、都庞岭、萌诸岭和越城岭)以南地区的概称,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又多河川,造园条件好。

因此,岭南园林的总体特点是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更加讲究点景、借景和意境升华,具有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的特色,同时又带有西方文化的影子,凸显出岭南建筑的包容性特征。

代表元素有:

以木棉、棕榈为主的植物;碉楼、船厅、廊桥等地方建筑类型;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艺术。

中华海棠园游记(我们推荐岭南四大名园)(4)

图源/@探云VincentZ

岭南建筑的拥有者多为岭南一带的富商和官员,园林与住宅结合为一体的宅院形式,规模小巧,建筑材料以青灰色的砖瓦为主,显得阴凉清淡。

而岭南园林大多不逾数亩,只有二三亭阁,一泓池水,几丛花木,园主向往的是“天籁人籁,合同而化”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成为夏季避暑和休闲娱乐的地方。

至明清时期,社会上开始出现“士人商人化”“商人士人化”的现象,私家园林也如雨后春笋,涌现于全国各地,尤其在南方形成了空前绝后的造园高潮。此时的岭南园林主人多为士商合流的社会成员,园林多用于园主的应酬宴请、听曲赏戏,兴建园林成为炫耀自身财富与彰显社会地位的手段。

02

造园特点

园林布局

岭南园林多采用因意立构、由内而外的布局,大致可分为四种:建筑绕庭;前庭后院;书斋侧庭;前宅后院。

在建筑组合方式上,一般建成南北向的两种形式:

中华海棠园游记(我们推荐岭南四大名园)(5)

东莞可园采用“连房博厦”形式 图源/东莞市可园博物馆官网

中华海棠园游记(我们推荐岭南四大名园)(6)

佛山梁园采用“高墙冷巷”形式 图源/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

一是“连房博厦”,把建筑与庭院连为一体,通过大片房屋进行降温,突出实用特点,有别于江南庭园在园林中那种点景式的散放格局;

二是“高墙冷巷”,把建筑院落进行多进多庭院组合,高墙指园林建筑的山墙高出屋脊两侧,冷巷指院落边与隔壁山墙距离很近,日照多在邻跨的屋顶或由山墙阻挡,既可通风,又可遮阳,还能通行,凸显了岭南先人的建筑智慧。

中华海棠园游记(我们推荐岭南四大名园)(7)

清晖园的矩廊 图源/清晖园博物馆官网

矩廊是岭南园林的显著特点,用于连接各个建筑物。因岭南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炎热多雨,常受台风吹袭。有了短廊走廊等开放性的空间,从封闭的室内环境中走向自然,让人感到自由、舒畅、开敞。这种建筑在功能上还起到隔热、遮阳、遮雨、防风等作用。

园林装饰

想必大家来逛岭南园林时一定会被建筑上的小细节所吸引,岭南园林装饰普遍利用屏风、门格、窗扇、格心、嵌以彩色玻璃,并绘以人物、山水、花鸟、禽鱼或古钱、彝鼎、书法等,构成绚丽明净的室内环境,给人一种清奇古雅的感受。

中华海棠园游记(我们推荐岭南四大名园)(8)

清晖园的满洲窗,描绘的是清乾隆年间羊城八景

广式满洲窗是岭南古建筑的特色,是由驻粤满洲八旗兵从北方带来的传统窗式,既继承了满洲窗大面积开窗的特色,又大量使用玻璃材料进行工艺改良。

中华海棠园游记(我们推荐岭南四大名园)(9)

余荫山房蝶恋花题材满洲窗 图源/微博@广东四大名园余荫山房

窗扇玻璃常见的颜色有青蓝色、绿色、黄色、红色、银白色、紫色、蓝绿色和银白色等,因为冷色比暖色在视觉上更有效地降低室外事物的明度,更适用于岭南地区。同时,借助阳光的照射,满洲窗会折射出多彩的光色效果,丰富和改善屋内的环境。

奇峰异石

在岭南园林的构建元素中,山、水、石等自然要素十分关键,奇峰异石的设置与组合更是岭南园林造园的重要手段。

中华海棠园游记(我们推荐岭南四大名园)(10)

佛山梁园中的奇石 图源/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官网

岭南庭园造山,以石山为多,石材多为英石、湖石、珊瑚石、黄腊石、花岗石等,石法有峰型砌筑法、孤散平置法、嵌壁法和塑石法。

英石是岭南园林中用得最多的一种石材,盛产于广东英德,故得名英石。兼有青色、灰黑色、白色各色数种;其石质坚润,扣之微有声;形态嶙峋突屹,纹理清晰多样,折皱紧密。

理水手法

水是园林景象构成的重要因素,作为自然景观,水比山更有亲切感。

中华海棠园游记(我们推荐岭南四大名园)(11)

图源/微博@广东四大名园余荫山房

岭南庭园建筑面积小,水池多用规则几何形式,建筑物沿水池外围边界成群成组地布置,形成一种向心内聚的格局,使有限的空间产生幽静亲切感。理水手法按中国传统园林“大分小聚”的理水原则,以聚合式静水为主。

03

四大园林

01/顺德清晖园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中华海棠园游记(我们推荐岭南四大名园)(12)

地点: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清晖路23号

开放时间:9:00-17:30 (16:30停止进园)

门票:常规票15元/张;团体票12元/人

明朝万历丁未(1607)状元黄士俊于明天启元年(1621)建筑黄家祠、天章阁和灵阿之阁。清乾隆年间大良进士龙应时购得旧址,修葺扩建,植花莳草,渐成规模。

中华海棠园游记(我们推荐岭南四大名园)(13)

该院归龙家后,龙氏后人经年精修,这一古老园林渐富岭南特色,园称“清晖园”,以示筑园之意是为了报答父母如日光和煦普照之恩,并请同榜进士、书法名家李兆洛题写园名。

中华海棠园游记(我们推荐岭南四大名园)(14)

新中国成立后,顺德政府多次出资将原先的清晖园修缮,并与楚香园、广大园以及附近的宅院合并,统称为清晖园,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清晖园。

中华海棠园游记(我们推荐岭南四大名园)(15)

清晖园园景 图源/清晖园博物馆公众号

清晖园的庭院布局为岭南园林庭院布局中常见的前庭后院(宅) 式。整个园林可以分为南部水景区、中部林园区以及北部住宅区三个部分。这种布局形式,空间由南向北依次展开,建筑布置在后,庭院布置在前,形成前疏后密、前低后高的建筑格局。

中华海棠园游记(我们推荐岭南四大名园)(16)

清晖园凤来峰 图源/清晖园博物馆官网

凤来峰是清晖园的最高峰,借“凤城”取名为“凤来峰”,高12.8米,以宋代列为贡品的山东花石岗二千多吨筑就,是广东最大的花岗石山。其造型夸张,气势雄伟;山间斜径盘饶,亭台峭然于峰,山洞钟乳倒挂;古榕凝势,飞瀑泻玉。

02/佛山梁园

秀水、奇石、名帖

中华海棠园游记(我们推荐岭南四大名园)(17)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松风路先锋古道93号

开放时间:9:00—17:00,16:40停止进园

门票:10元/张

佛山梁园为佛山松桂里梁氏家族私家园林的总称,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由岭南著名诗书画家梁蔼如与梁九章、梁九华、梁九图叔侄四人陆续建成。

中华海棠园游记(我们推荐岭南四大名园)(18)

园内主要包括梁蔼如的“无怠懈斋”,梁九章的“寒香馆”,梁九华的“群星草堂”及梁九图的“十二石山斋”和“汾江草庐”等五组各具特色的园林建筑。

中华海棠园游记(我们推荐岭南四大名园)(19)

鼎盛时期的梁氏园林曾达到两百多亩,造园者巧妙地将宅第、祠堂、园林三者连接为一体。梁园作为清代粤中四大名园之一,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之作,园中亭台楼阁、石山小径、小桥流水、奇花异草布局精妙,尽显岭南建筑特色。

中华海棠园游记(我们推荐岭南四大名园)(20)

佛山梁园园景 图源/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官网

园中的秀水、奇石、名帖并称“梁园三宝”。相传佛山梁园园内各种异石多达四百多块,遂有“积石比书多”的美誉。特别是梁园造园主个个癖石如痴,正所谓“垂老弟兄同癖石,忘形叔侄互裁诗”。

中华海棠园游记(我们推荐岭南四大名园)(21)

佛山梁园的十二石斋是孤散平置法古典园林的代表 图源/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官网

在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的基础上,出于对传统石文化的偏爱,利用石头造景的同时也赋予了它们更丰富的历史内涵与人文精神。

03/余荫山房

百年山房,余荫留芳

中华海棠园游记(我们推荐岭南四大名园)(22)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北大街

开放时间:8:00-18:00(全年),17:00停止售票、入园

门票:全票18元;半票9元

余荫山房为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建成于同治十年(1871年),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余荫山房的园林面积虽不到两千平方米,但亭桥楼榭、曲径回栏、荷池石山、名花异卉等一应俱全,以小巧玲珑的独特风格闻名于世。

中华海棠园游记(我们推荐岭南四大名园)(23)

图源/微博@广东四大名园余荫山房

园林总体的营造既借鉴了北方园林的“拙”及江南园林的“秀”,又借鉴了广州“海山仙馆”的造园技法,可谓晚清园林集大成者,被世人誉为岭南园林小型宅园的代表作。

中华海棠园游记(我们推荐岭南四大名园)(24)

余荫山房园景 图源/微博@广东四大名园余荫山房

余荫山房的造园有四巧:

一是嘉树浓荫,藏而不露。满园绿树遮蔽,荫凉幽静,显现“余荫”意境。

二是缩龙成寸,小中见大。虽园地面积仅为三亩,但内部设计巧妙得当,亭、堂、楼、榭与山、石、池、桥搭配自如,建筑布局紧凑,有条不紊,营造出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幽深广阔的绝妙佳境。

三是以水居中,环水建园。园林建筑分设周边,游人环水而行,深浅曲折,峰回路转,常有未尽之感。

四是书香文雅,满园诗联,文采缤纷。园林中多处可见诗文题字,建筑中只要开门之处必设对联,凸显文人雅致。

04/东莞可园

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

中华海棠园游记(我们推荐岭南四大名园)(25)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可园路32号

开放时间:09:30-17:30;每周二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门票:可园博物馆分为两个馆区,古建筑门票为8元;综合馆区免费

可园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创建人张敬修投笔从戎,官至江西按察使署理布政使,后因官海沉浮退隐返乡,寄情山水园林及琴棋书画之中,可园的建造亦是他退隐生活的重要成就。

中华海棠园游记(我们推荐岭南四大名园)(26)

此外,可园还是岭南画派的重要策源地,张敬修曾邀请居巢、居廉在此作画传艺,从可园中孕育出来的居派绘画艺术因居廉桃李满门而发扬光大。

中华海棠园游记(我们推荐岭南四大名园)(27)

可园园景 图源/可园博物馆官网

可园以“小巧玲珑、设计精巧”著称,全园共有一楼、六阁、五亭、六台、五池、三桥、十九厅、十五房,通过百余道式样不同的门和游廊、走道联成一体,将住宅、庭院、书斋等艺术地揉合在一起,以精巧的园林建筑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岭南园林中独树一帜。

中华海棠园游记(我们推荐岭南四大名园)(28)

园内建筑清一色的采用水磨青砖结构,地面大多采用东莞特有的褐红砖阶,再辅助于花台、花径、假山等,园林布局高低错落,曲折回环,空处有景,疏处不虚,被称赞为“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


岭南园林作为岭南人园居生活的一种形式,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代表了岭南传统的造园艺术。

不同于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园林、以苏州为代表的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努力表现山环水绕、精巧绚丽的画境,就好像一幅五彩斑斓的工笔画,以画人境,贴近生活,朴实自然,雅俗共赏。

参考文献:

朱千华:《雨打芭蕉落闲庭:岭南画舫录》

陆琦:《岭南造园与审美》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六版)

陆秀兴:《岭南四大名园的空间布局及其审美取向研究》

陆琦:《岭南园林几何形水庭》

符文涛:《岭南四大园林的审美取向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研究》

-END-

编辑整理丨艺旅文化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