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音箱和homepod对比 重振旗鼓的新款

时隔 5 年再度回归的 HomePod,似乎预示着苹果要向智能音箱市场吹响重振号角的信号,与初代 HomePod 在发布 4 年后以无预警便宣告停产收场,苹果这次对新款 HomePod (第二代)做出了多项的调整和升级,其中包括以更低的售价、全新触控面板、加入温度与湿度传感器的加持等新特性,以提升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


外观设计变化有限,以优化为主


ai音箱和homepod对比 重振旗鼓的新款(1)


在包装设计上,不同于 5 年前的初代 HomePod,新款 HomePod 的外包装设计风格更加极简,除了包装前后面印有外观以外,其它四个面则分布了苹果 LOGO 和相关的产品描述,也延续了近代 iPhone 产品的纸质易拉条代替塑料膜,起到减少塑料的浪费以及生产,实现了 96% 或以上的纤维包装材料,进一步履行了环保理念。


ai音箱和homepod对比 重振旗鼓的新款(2)


打开包装后,可以发现除了新款 HomePod 主体以外,还标配了电源线、说明⽂档、保修卡等纸质卡片,几乎是最基础的配件组合了,环保理念依旧贯彻得十分到位了。


ai音箱和homepod对比 重振旗鼓的新款(3)


新款 HomePod 提供了午夜⾊、⽩⾊两款配色,这两款最百搭的经典配色应该是目前市场上接受程度最高的两款配色了,而且午夜⾊比上一代的颜色黑得更深沉了,有一种向 iPhone 14 午夜色选色靠拢的味道。只是与 HomePod mini 的五种可选配色相比,新款 HomePod 在配色方面缺少了点个性化的选择。


ai音箱和homepod对比 重振旗鼓的新款(4)


ai音箱和homepod对比 重振旗鼓的新款(5)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新款 HomePod 终于采用了防呆插拔电源线与机身可分离的设计,以减少特殊环境下的电线源连接困扰,且该 TPE 材质电源线采用了协调的同色搭配设计,以确保外观设计的一致性。


ai音箱和homepod对比 重振旗鼓的新款(6)


不难发现,新款 HomePod 音箱主体的外观设计似乎没有太大的变化,延续上一代的⽆接缝织⽹和顶部背光触控板构成了整个极简的外观设计,且两款配色的编织网均使⽤再⽣材料制作,其中午夜⾊⽹⾯织物采⽤ 100% 的再⽣塑料,⽩⾊⽹⾯织物采⽤近 30% 的再⽣塑料,这层包裹机身周围的编织网的手感摸上去会有柔软感。与上一代 HomePod 相比,新款 HomePod 的高度降至 168 毫米,比上一代略矮了 4毫米,宽度仍保持在 142 毫米,重量则从 2.5 千克降至 2.3 千克,整体变化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ai音箱和homepod对比 重振旗鼓的新款(7)


得益于机身顶部的⽆边式触控板,新款 HomePod 可以独立完成播放媒体内容的控制,例如通过轻点的点击数、长按,还有独立的音量 /- 按键,以实现歌曲的切换、播放、音量大小调节、Siri 的启动(长按⽆边式触控板中间区域),上述交互特性基本可以满足一些最常用的基础操作了。


其中一个最大的外观变化,还要数顶部带来了全面屏形态的⽆边式触控板,显示面积几乎覆盖了整个顶部面板,视觉效果确实更加“哇塞”了。只是新款 HomePod 午夜⾊的黑底 亮面 凹陷的特性组合,很难不让这块⽆边式触控板变成指纹、灰尘收集器,比较介意不耐脏的问题,我还是建议考虑白色款缓解上述痛点。


声学阵容有所缩水,可是智能化有所升级


ai音箱和homepod对比 重振旗鼓的新款(8)


ai音箱和homepod对比 重振旗鼓的新款(9)


对于连接的体验,由于新款 HomePod 拥有了 U1 芯片的加入,使它仅需触碰或靠近即可快速配对。不过,iOS 16.2 或以上的固件才能正常使用该连接方式,这对于那些坚守旧固件的用户群体似乎不太友好了。


归根结蒂,音箱的本质就是提供听觉的享受,尽可能还原比较真实的声音。然而,新款 HomePod 最具争议的地方,莫过于它的声学硬件阵容在初代 HomePod 的基础下不升反降,其中从 7 个高音单元减配至 5 个,并且传闻高振幅低音单元的尺寸也有所调整,这一点还没有得到准确的验证。


ai音箱和homepod对比 重振旗鼓的新款(10)


尽管在我看来,其实音箱单元数量并不能完全与好音质挂钩,可是在几乎相近的体积之下,新款 HomePod 采取的这种单元调整方式,更多被视为是一种对成本控制而进行的考量,毕竟成本的控制也会直接反映到最终的产品定价之上,这就解释了为何新款 HomePod 的售价也有所变化了。


那实际上新款 HomePod 听起来如何?不得不说,新款 HomePod 的声音仍保持着苹果旗舰智能音箱该有的高水准,首先它的高频明显比初代变得明亮了不少,与初代较注重低频表现的听感风格有着较大的差异,这也解释了为何不少初代 HomePod 久听容易轰头。


ai音箱和homepod对比 重振旗鼓的新款(11)


当然,这并不代表新款 HomePod 的低频退步了,我反而更喜欢这次新款相对节制的低频调校,因为它的低频下潜有了明显改善,在使用它收听 Anson Seabra《Peter Pan Was Right》的时候,无论是开头的钢琴声,还收中后段的鼓声时,鼓点声音下潜很深,它都能带来相对克制的三频表现力,中频与低频不会给人一种过于突出的听感,只是像我这种注重人声表现的用户群体,偶尔还是觉得新款 HomePod 低频的量感还是有点多了,不过用户可以在健康 APP 中开启“减少低音”功能以调整声音的风格。


ai音箱和homepod对比 重振旗鼓的新款(12)


不过,在使用新款 HomePod 欣赏卢广仲《刻在我心底里的名字》、陈绮贞《旅行的意义》歌曲时,一旦把音量调节到 70% 以上,就可以明显感受到音箱的齿音/高频毛刺感变明显了,如果适当的把控齿音问题,那么在欣赏以人声为主的歌曲时,听感应该有进一步的拔高。


因此,我主观认为新款 HomePod 的听感表现是更均衡的,它相对均衡的三频表现力可以满足不同音乐风格用户的歌曲欣赏需求,或许在低频量感上确实不及初代产品,可是在计算音频技术室内空间感应杜比全景声的空间音频的加持下,新款 HomePod 并没有输给前辈产品。


ai音箱和homepod对比 重振旗鼓的新款(13)


除了声学阵容不同带来的听感差异以外,其它硬件方面,新款 HomePod 的环形阵列麦克风也从 6 个变成了 4 个,无线模块更是从初代的 802.11ac(Wi-Fi 5),变成了与 HomePod mini 同款的 802.11n(Wi-Fi 4)、且不再支持 MIMO 技术。


在实际的使用中,即便麦克风数量降至 4 个,可是新款 HomePod 对于唤醒 Siri 的灵敏度却没有因此发生负面体验,对于注重语音体验的用户尽管放心入手。苹果的这一波的小屠刀,多少有点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毕竟这些元器件的降级,似乎对于降本的效果不会太显著,可仔细思考不难发现,新款 HomePod 由于搭载了 Apple Watch Seris 7 同款 S7 芯片自身最高仅支持 802.11n(Wi-Fi 4)的缘故,自然就揭开了为何时隔五年的新品 Wi-Fi 规格出现了开倒车的现象。


ai音箱和homepod对比 重振旗鼓的新款(14)


不仅如此,这次新款 HomePod 也加入了温度与湿度传感器的加持,用户可以直接在家庭 App 中查看到实时的温度、湿度数据,有了这些芯片的加持,新款 HomePod 可以参与一些智能家居产品的联动,例如一定温度自动关闭窗帘、湿度过高自动开启抽湿机等,为智能化的联动打好一定基础。新增了声音识别特性的新款 HomePod,还可以监听烟雾和一氧化碳警报,一旦附近有相关识别发出声音后,用户的手机会自动获取到相关的通知推送。


ai音箱和homepod对比 重振旗鼓的新款(15)


对于芯片的选择,我觉得按照目前的 S7 芯片应用在一款高端智能音箱上是完全够用的,毕竟这是一款基于 A13 处理器改造的芯片,在性能及算力等方面相比 A8 会有巨幅提升,还能对功耗有所兼顾。因此我更倾向于认为苹果认为一款智能音箱似乎也没必要那么极致堆料,秉承着够用的原则来打造这款新品,毕竟初代 HomePod 的教训还是历历在目的。


重新起航,苹果再一次冲击智能音箱市场


即使近年苹果在初代 HomePod、AirPods Max 这些产品上屡屡出现碰壁情况,可是并不能掩盖苹果在音频领域的骄人成绩,其中 AirPods 系列耳机一经推出就推动了真无线耳机时代的蓬勃发展,这一次新款 HomePod 在初代产品不尽完美的基础下,也实现了听感、定价、智能化等方面的调整,确实让消费者们感受到了苹果的诚意。


ai音箱和homepod对比 重振旗鼓的新款(16)


话说回来,新款 HomePod 在 AppleMusic 丰富的优质音频资源下,使它继承了苹果一贯出色的软件协同能力。考虑到 HomePod 在连接方式的局限性,也令非苹果生态链的产品无法感受这款产品的魅力。


如今苹果也放下高姿态,重新向高端智能音箱发起挑战书,其售价也从 2799 元降至 2299 元,较大程度地降低了消费者的入手门槛,不知道通过这一次的产品升级和 500 元的降价幅度,是否能重新燃起苹果用户们对于 HomePod 的热情呢?何况在苹果封闭的生态下,苹果用户可以选购的智能音箱也就只有新款 HomePod 或 HomePod mini,并不推荐大家去反向入手最近被炒热的初代 HomePod,真心没必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