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艾灸一定要灸9天(二十节气灸夏至艾灸)

#艾灸##冬病夏治,排毒养生好时节##夏至#,有缘分看到发的艾灸文章,请您关注一下,相信总有一篇您会需要,请给艾灸一个机会!

6月21日,周二,夏至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

冬至艾灸一定要灸9天(二十节气灸夏至艾灸)(1)

一、夏至养生

进入夏至,也是进入中医养生的重要时期,夏至正值盛阳覆盖其上,阴气始生于下,所谓“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是说尽管天气炎热,可阴气已开始生长。

在此节气中,盛阳覆盖于其上,阴气始生于其下,喜阴的生物开始滋生,而喜阳的生物则开始死去,阴阳交替,人体容易患各种疾病。所以,在此时节合理的养生保健非常重要。

古人很重视夏季养生,自古就有“冬病夏治”的习惯,《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意思是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

冬至艾灸一定要灸9天(二十节气灸夏至艾灸)(2)

与此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调,皆非所宜。嵇康《养生论》对炎炎夏季有其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

夏至还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横跨五毒月、三伏天两大中医重点养生节点,中医认为,“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治疗某些属于寒性的疾病,可以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改善,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二、夏至护阳

“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夏至一到,尽管天气炎热,可阴气已开始生长。

此时,盛阳覆盖于其上,阴气始生于其下,喜阴的生物开始滋生,而喜阳的生物则开始死去,阴阳交替,阳极生阴,人体容易患各种疾病。因此,这时要顺应夏季阳盛于阴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

冬至艾灸一定要灸9天(二十节气灸夏至艾灸)(3)

阳气对人有多重要?《黄帝内经》开篇就记载人的生、长、壮、老、已的过程,就是阳气的消长盛衰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如何养阳,以下3点需做到:

1、以阳补阳,多晒太阳

每天晨9点多或下午四五点钟,晒上15分钟太阳,能防止骨质疏松,也有助于卵巢功能的稳定。

别忘了多晒晒背,因为背上有督脉。

2、艾灸按摩涌泉穴

中医认为,“精从足底生”,精即指人体能量。足底有一个重要穴位,即涌泉穴。夏至后艾灸按摩涌泉,引肾经之气上涌,滋养全身,养护一身阳气。

冬至艾灸一定要灸9天(二十节气灸夏至艾灸)(4)

3、大汗避吹空调

大汗淋漓猛吹空调,最伤阳气。这样做会让毛孔突然关闭,寒气郁结体内,易造成暑湿感冒,出现发热、烦乱、头重如裹、身重肢倦等现象。

开空调时,室内外温度差不能超过7℃。平时以26℃-27℃为宜,睡眠时还应再高1℃-2℃。在空调房内腰腹不可暴露于外,少吃冷饮、西瓜,以免损伤阳气。

4、心静养阳,动能生阳

夏季养心,宜静不宜动,心静则守阳,汗液也会减少,不能贪凉处在阴凉潮湿的地方,少吃寒凉食物,以免寒气困阳,出现不会出汗、头晕乏力、不思吃食等症。

动能生阳,散步、慢跑、做操、放风筝、打球等项目均可进行。

二、夏至祛湿

夏至后,高温多雨,让人几乎天天在“蒸桑拿”,最易生湿。俗话说的好:“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夏季湿气重,会让人出现四肢沉重、恶心、食欲差、失眠等症状。

一些体虚多病的人,比如容易反复发作感冒、咳嗽、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脾胃虚寒等,要抓住冬病夏治的时机,好好补养气血,增强体质。

艾灸是温壮元阳、激发经络之气、调动与开发机体潜能、健身防病的传统方法。夏季养生,首选艾灸,温通经络,深入脏腑,调和气血,扶正驱邪,促进血液循环,加强代谢,达到防治疾病和保健强身的目的!

暑病的发生,是由于冬季寒邪藏伏于体内,至夏而发的伏气温病。

冬至艾灸一定要灸9天(二十节气灸夏至艾灸)(5)

夏至时节,人体阳气达到顶峰,此时针对暑病行艾灸疗法,可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有效地扶阳避寒邪、祛除冬病根因,使体内阳气得到升发和振奋,外界的风湿暑邪便不易侵犯,从而阻断了发病途径,使得冬季的伏邪不能触发。

对于有虚寒性疾病(如哮喘、咳嗽、关节炎、脾胃病等)或虚寒性体质(如经常怕冷、手脚冰凉)的人、老年人、体质虚弱者可以多艾灸以下穴位,可改善夏季脏腑缺乏阳气温煦的状况。

1、背俞穴

在背腰部,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背部各有一个背俞穴,如心俞穴、肝俞穴、大肠俞穴等,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其位置大体与相关脏腑所在部位的上下排列相接近。

冬至艾灸一定要灸9天(二十节气灸夏至艾灸)(6)

中医讲背部为阳,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是夏天用阳之位补阳的重要场所。可补充背部的阳气,也就是补充全身的阳气,人体内的寒邪就容易去除。

每穴可艾灸35-45分钟,以自己适应为度。

2、神阙、气海、关元

冬至艾灸一定要灸9天(二十节气灸夏至艾灸)(7)

腹部为阴,故而可常灸,艾灸此三穴可培补正气,温补元阳,健运脾胃,理气和肠。神阕穴在腹中部,脐中央(肚脐眼)。气海穴在下下腹部,肚脐正下1.5寸,关元穴在下腹部,肚脐正下3寸。

夏至这天,特别是别忘了要灸神阙!每穴可艾灸35-45分钟,以自己舒适为度。

3、足三里

冬至艾灸一定要灸9天(二十节气灸夏至艾灸)(8)

夏季炎热,消化不好胃口也差,灸足三里可调理脾胃,调理气血,助消化,补虚弱。在小腿外侧,膝盖之下外侧凹陷处(外膝眼)下3寸。

三十岁以后经常灸足三里可延年益寿。这是根据《外台秘要》:凡人年三十以上,苦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以三里下气。意思就是三十岁以后可灸足三里穴,气血不能上攻头,不头晕。

四、夏至节气灸的保健作用

冬至艾灸一定要灸9天(二十节气灸夏至艾灸)(9)

夏至节气灸对人体的保健作用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的

1、扶正祛邪

长期患有体虚易感、过敏性鼻炎、哮喘、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往往容易在冬季发病,这是因为这些病人平素正气不足,到冬天气温偏低,病邪力量较强的时候,体内的正气不足以与病邪相抗争从而发病,故而冬天宜治标为主,尽可能减轻症状。而夏天正是扶正祛邪的好时机,这时候影响发病的气候因素比较少,症状相对较轻,这个时候扶正固本,可以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更好地透邪外出。

2、培补脾胃

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人体消化功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体的能量供给。脾脏喜燥恶湿,湿邪最易困脾,影响我们的消化功能,夏季培补脾胃,可以健脾化湿,使我们远离腹胀、腹痛、腹泻的困扰。夏季阳浮于外,过食寒凉也会引起诸多消化系统问题,如胃痛、腹痛、腹泻等,所以夏季固护脾胃尤为重要。

3、助阳散寒

在冬季除了呼吸系统病高发以外,还有一类疾病的发病率也不容小觑,那就是阳虚证和颈肩腰腿痛。和呼吸系统疾病一样,在冬季寒气盛的时候,人们感受了寒邪而产生的疾病,在冬季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只有到了盛夏季节,人体本身的阳气充盛了,才可以更好地驱散体内的寒邪。而夏至节气针灸正是这样一种可以激发人体经气,防病治病的好方法。

五、夏至养生注意事项

按照古中医《内经》的养生理念,知道在夏天我们体内的阳气是大量往外生发的,多处于外热内虚,上热下寒的状态,就知道如何来养生了:

1.首先生冷寒凉尽量少吃最好是不吃;

2.进入空调冷气房要注意保暖,没有必要空调风扇少用或不用,尽量让人体顺应夏天阳气生发旺盛的自然状态,也适当发发汗,以排出体内的寒湿邪气;

3.谨防受寒,尤其是平时就是虚寒湿的虚弱体质,气血两亏容易疲累者,容易感冒,手脚怕冷者,鼻敏感,鼻炎,哮喘等患者。

如果身体问题可以留言,定回复;如果您有艾灸调理案例,都可以留言分享出来,让更多人了解艾灸,使用艾灸,真正做到绿色理疗。此号专业艾灸学习号,欢迎您的点赞、关注;一起学习艾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