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届世界技能大赛官网(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先进事迹报告会举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桂杰)8月13日,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山西省大同市举行。

第四十五届世界技能大赛官网(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先进事迹报告会举行)(1)

报告会上,有两位发言代表格外引人注目。一位是来自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技工学校的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代表队技能专家组组长雷定鸣;另一位是来自赛场东道主山西省天镇县的高技能人才张扩忠。他们通过分享各自的工作、人生经历,阐释了“技能成就梦想,技能成就人生”的技能风尚。

雷定鸣已担任第44、45届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专家组长,是名副其实的“金牌专家”。他说:“要想在世界技能大赛的舞台上获得好成绩,关键在于项目团队要不断创新钻研。”

与刻苦训练的世赛选手不同,专家的任务在于“对症下药”,根据每位选手能力、素质的高低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他们的目标都是相同的:让选手的素质能力更强,为了金牌而冲刺努力。

为提高集训选手作品的精度,雷定鸣的团队不断进行自主创新,研制和改进了集训需用的大小工具。皮数杆是典型的代表,为了提高砌筑的精度,皮数杆经历了三代更新,曾帮助3届世赛选手得世赛好成绩。现在,雷定鸣团队研制的皮数杆已经成为全国多数省市的选手使用的工具,甚至已被上海世赛博物馆收藏。

张扩忠积极参与建筑工程技术创新,致力于提高民企建筑领域科研水平和技术含量。近年来,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4项,众多科研成果在市场上广泛应用,较好地支撑了民企建筑的健康发展。从创业创新中,张扩忠获得更多精神力量,这激励着他不断向前。

“农民工辛苦,农民工劳累,但我从来不后悔。这几年,虽然我脱贫致富了,可是更深深感到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张扩忠说。

为了提高广大农民工素质,培养农民工的就业本领,近年来,张扩忠所在的企业办起了农民工培训学校,为农民工建立培训就业的学堂,促进农民工从“三无”——无文凭、无技能、无保障,向“三有”——有文凭、有技能、有保障转变,保证了他们在毕业之后有可靠稳定的收入来源,实现脱贫致富。

张扩忠说,他始终不忘自己是一个农民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保持农民工本色,坚持奉献建筑行业,终身服务社会是他永远不变的初心。“未来,我要充分发挥农民工群体的积极作用,让更多人更好掌握技能。”

除了雷定鸣、张扩忠,来自“三区三州”四川凉山的焊接项目金牌获得者赵脯菠,商品展示技术项目银牌获得者罗丽萍,混凝土建筑项目金牌获得者陈君辉,花艺项目金牌获得者陆亦炜也做了宣讲,这些世界技能大赛金牌银牌获得者都来自贫困地区或者家庭。

世界技能大赛是最高层级的世界性职业技能赛事,代表了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先进水平,是当今世界地位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职业技能赛事,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是世界技能组织成员展示和交流职业技能的重要平台。

自2010年10月加入世界技能组织以来,我国先后参加了5届世界技能大赛。2015年8月,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代表队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特别是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59名选手在52个项目中获奖,项目获奖比例达92.9%,在水处理技术、建筑石雕、混凝土建筑这3个新兴项目上,首次参赛就获得金牌,网络安全项目首次参加即获得银牌。

“我是幸运的,出生在一个伟大的新时代,国家对贫困地区出台大量扶持政策。”赵脯菠说出了来自贫困地区的众多学子们的心里话,“是这个时代成就了我们,也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来自贫困地区的技能工匠。”

“毕业后,我选择留校成为一名校内教练,新的角色和使命,我已做好准备,再踏新征程。”罗丽萍来自一个贫困家庭,她说,以行动实践于身,学好专业知识,是每一位技能人才不变的自我要求与希望。

混凝土建筑项目金牌获得者陈君辉也表达了技能报国、传递梦想的心愿。“未来,我将以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作为毕生事业,弘扬工匠精神,把长期训练的成果以及专家教练传授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后来者。”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