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用编程做游戏教程(我让在家的妹妹体验了一下游戏化编程)

怎么用编程做游戏教程(我让在家的妹妹体验了一下游戏化编程)(1)

等疫情结束,我可能还会带她继续玩。

我妹妹今年12岁,还在上小学。因为疫情的缘故,二月月初,我老家浙江就发布通知,全省各大中小学,包括幼儿园,月底前都不开学。因此在过去一个月中,她“赋闲”在家,也是最近,学校才开始组织直播上课。

这段时间,大家或多或少也能看到,学生与老师之间笑料不断,都发生了不少状况,双方在抓狂中相互适应。直播上课刚过第一周时,游研社也写过一篇文章,聊了聊当时的许多趣事。

现在一个多月过去了,不仅仅是直播上课,在此期间,学生们还经历了更多。

比如上海“为了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在二月初就决定,像出DLC一样,为学生发放寒假作者补充版。如今补充版已经下发,专门由家长打印出来,给孩子们写。

怎么用编程做游戏教程(我让在家的妹妹体验了一下游戏化编程)(2)

27.5万大人为此点赞

前些天,我也问了我妹妹寒假作业的事,还问她最近直播上课好不好玩。她就反问我,上课有什么好玩的,交作业还那么麻烦。我又问,最近作业很多吗?她说没以前多,可她在家也不想做,非常实诚,也和在家办公的大人们很像。

她还说,现在交作业“特别、特别麻烦”。

这可能是师生都始料未及的:交作业、批改作业这件事,在过去一个月越来越难了。我听妹妹解释了一下,才知道他们班级的情况是,每位学生必须一张张地拍摄作业上传给老师,要拍得很清楚,否则老师会打回重拍。

老师是有苦衷的。一个班平均几十人,所有人一交作业,就是五花八门的数百张照片,字小一点的、分辨率不够的,往往要看好几个小时,很费眼睛。有的学生还得催交,等订正了,又得再次批改。

怎么用编程做游戏教程(我让在家的妹妹体验了一下游戏化编程)(3)

而我妹妹这样相对高年级的小学生,随着课程深入、进度加快,作业量必然也就变大,写完密密麻麻,拍大张图,不清楚,往小了拍,又得拍许多张。

我看妹妹最近上课挺愁,就打算给她整点东西玩玩。我本人不在老家,肉身相隔很远,能做的事有限。首先带她玩游戏是不可能的,因为我妹妹是在家,只要是在家,无论做什么,我爸妈就觉得她整天都在玩。

浙江前两年高考改革,信息技术(含编程)已经成了7门选考科目之一,2018年以来全国多个省市高考也出现了编程题。正好近期网上有大量编程相关的教育资源、付费课程免费开放,我就让妹妹试了试游戏化编程,这是家长不会反对的。

我带她玩的是腾讯扣叮。这是一个面向6-18岁的青少年编程教育平台,扣叮就来自编程“coding”一词,因为其中用到很多“游戏化教学”的方法,也算是我相对熟悉的领域。

怎么用编程做游戏教程(我让在家的妹妹体验了一下游戏化编程)(4)

打开扣叮官网就能看见免费课程

针对最近的疫情,扣叮上推出了一系列免费课程,覆盖人工智能科普、艺术编程、语言学习等几个领域。不过我觉得更方便的,是扣叮提供了一个游戏化的编程平台,这就跟她平时看的直播上课,产生了比较大的不同。

为了调动兴趣,我先陪她玩了一会儿游戏实验室。这是最简单的一个实验室,跟玩游戏一样。核心玩法是铺路,把左边的积木块按顺序排列即可,机器人就会照着行进,胜利的条件则是一次性收集三颗星星。

怎么用编程做游戏教程(我让在家的妹妹体验了一下游戏化编程)(5)

我自己试了前几关,觉得难度太低,对我妹妹来说也偏低,就让她一个人自己先玩着。过了一会儿,她突然在语音里问我:这个循环是不是少一块积木呀?

我第一反应是:什么循环?原来这个游戏在几关之后,引入了编程中循环的概念,可用的积木越来越少。比如下面这一关卡,只用两块积木的循环,就命令机器人不断前进。

从积木的堆叠上看,也很好地体现了嵌套的概念,积木与积木之前严丝合缝。

怎么用编程做游戏教程(我让在家的妹妹体验了一下游戏化编程)(6)

而就在下面这一关,她觉得积木不够用了,说明明还差一块“向东”的积木。因为机器人得向东、向北、向西、再向东,从拐角里出来。

怎么用编程做游戏教程(我让在家的妹妹体验了一下游戏化编程)(7)

我看了一会儿,说,那你直接点“开始”试试。她点了,机器人向东、向北、向北、向西——然后就继续向东,走出了拐角。

我妹妹也明白了,自己错在把“向东、向北、向北、向西、向东”想成了一个循环,实际上“向东、向北、向北、向西”就已经完成循环了。

问题其实很简单,但她脑经没转过弯来,或者说比较粗心,按道理,她这个年纪的孩子不该在这种地方卡关。我也顺势教育起来,实践出真知云云,做事不可马虎大意云云。她叫我别烦,继续玩了下去。

陪她一起玩游戏化编程的这两天,我也感受到了这种平台,或者说这样类型的工具,相比直播上课的优势所在。

首先这套可视化积木编程有趣味,也很直观。简单来说,它把下图左边,变成了下图右边,对于一个编程初学者来说,至少从理解上是很有帮助的。

怎么用编程做游戏教程(我让在家的妹妹体验了一下游戏化编程)(8)

这些积木代码的功能很丰富,而扣叮也在次基础上,提供了一些素材库,和可视化界面。

怎么用编程做游戏教程(我让在家的妹妹体验了一下游戏化编程)(9)

最终我们看到的这一整套东西已相当完善。其中最主要的积木代码,是基于国外成名已久的Scratch研发。

Scratch,可能关注编程教育的人有听说过,它是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产品,已经有十余年历史,专门用来帮助不会编程的人设计程序。

这套方案可以做很多事情,门槛很低,却有相当高的上限。在国外Scratch官网上,甚至可以看到由此制作的《空洞骑士》:

怎么用编程做游戏教程(我让在家的妹妹体验了一下游戏化编程)(10)

以及数十个不同版本的《我的世界》:

怎么用编程做游戏教程(我让在家的妹妹体验了一下游戏化编程)(11)

当然,这还属于“别人的”积木编程。

扣叮是去年上线,积累尚没有那么深,但目前也已经提供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平台,逐渐也开始有一些编程作品出现,其中也有不少属于游戏类型。

怎么用编程做游戏教程(我让在家的妹妹体验了一下游戏化编程)(12)

有的小朋友还把自己的头像P在作品封面上

从小朋友的创作中可以发现,不仅仅是教育产品在游戏化,一些游戏也被应用于编程教育,腾讯自家的一些产品也在扣叮中发挥了作用。

在扣叮的动画库中,有不少授权素材是与其他腾讯游戏合作推出。孩子们本身对《天天爱消除》《QQ飞车》等游戏相对熟悉,要是有兴趣,还可以基于这些素材来编程,比如花上10分钟,用20行代码让自己的飞车跑起来。

怎么用编程做游戏教程(我让在家的妹妹体验了一下游戏化编程)(13)

除了上面提到的游戏实验室以外,扣叮上也有可以学语言的Python、JS和C实验室,以及更加进阶的人工智能实验室。

我翻了一些人工智能实验室的样例,有的看起来上限很高,让人不明觉厉。比如下面这个神奇的序列,据介绍可以用来预测波士顿房价。其中的“序贯模型”“损失函数”“张量”,若由我来解释恐怕只能让内外的空气快活起来。

怎么用编程做游戏教程(我让在家的妹妹体验了一下游戏化编程)(14)

另外还有一个艺术实验室,也比较有趣,可以利用编程来进行艺术表达,教大家写代码,绘制各种图画,包括蒙德里安那样的几何格子画。

怎么用编程做游戏教程(我让在家的妹妹体验了一下游戏化编程)(15)

在让妹妹体验了相对简单的几个实验室后,我问她,觉得这玩意儿有意思吗?她给我看了“P开头实验室”(Python)的一个案例,就是下面这张图,说每一个字都能看懂。

怎么用编程做游戏教程(我让在家的妹妹体验了一下游戏化编程)(16)

通过这种可视化,让青少年觉得编程可以弄懂,我觉得这些积木的确做得不赖。

游戏化教育到现在,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理论。我有一个实感是,在理论之外,近几年相关的产品,或者说落地的工具已越来越多。从我相对关注的游戏领域看,在国外,青少年创作游戏已逐渐成为一个趋势。

大家相对熟悉的乐高、《我的世界》,都对青少年的教育有帮助,这俩一个是玩具,一个是游戏。但过去几年,国外有一个工具感更强的产品,正在异军突起。

这个产品叫《Roblox》,2005年诞生,近几年的发展大有拿破仑进军巴黎之势,早先还在说“或将成为《我的世界》的有力竞争者”,到去年已经“月活跃用户破亿,超越《我的世界》”。

怎么用编程做游戏教程(我让在家的妹妹体验了一下游戏化编程)(17)

《Roblox》之所以发展很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深受青少年喜爱。它本身并不是一种玩具或游戏,而是一个开发平台,上面所有游戏都是由一个个独立开发者完成的,《Roblox》本身只提供基本的程序框架,美术素材和网络服务,就好像可视化编程。

而在实际接触Scratch、扣叮这类教育平台之后,我越发觉得工具的不断涌现,是大趋势下的必然。如果存在一个坐标系的话,教育平台靠编程一些,《Roblox》等产品则更靠游戏一些,但两者同处一个区间,很难将两者孤立来看。

从人的角度看,编程与游戏素来也不可分割:埃隆·马斯克在12岁就开发了一款游戏,并且把代码卖给了计算机杂志,赚得人生第一桶金500美元;比尔·盖茨,他在中学时代写了人生最初的程序,一个井字棋游戏;岩田聪,高中时就在计算器上编写网球游戏。

怎么用编程做游戏教程(我让在家的妹妹体验了一下游戏化编程)(18)

根据马斯克代码重制的游戏

这份名单可以很长,其中马克·扎克伯格是最直接的,他把自己进入编程行业归功于游戏。

在2015年,扎克伯格曾接受过一次QA问答,说他最喜欢的游戏是《文明》,而且说“如果小时候没玩游戏,我肯定不会进入编程行业”。他提出,游戏可以为未来创造工程师。

怎么用编程做游戏教程(我让在家的妹妹体验了一下游戏化编程)(19)

为未来创造工程师,这大概是全世界的共同想法。近几年把编程纳入义务教育的国家接二连三:英国,2014年;美国,2015年;芬兰,2016年;韩国,2018年;日本,2020年。从趋势来看,编程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的人才格局。

至于国内,2017年国务院颁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后,政策对青少年编程的推动很明显。这回疫情发生,更是对教育行业影响深远,学校、家长对线上教育的重视都提高了许多。

我在带妹妹玩的过程中,也看见了青少年编程有许多闪光点,是值得推荐的。尤其是游戏化教学,不仅是大家常说的,可以降低门槛,激发孩子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我相信也能借之来减轻老师和学生负担。

这段特殊时间,学生辛苦,老师更辛苦,我们需要成熟的工具、平台,乃至体系去辅助线上课堂。而对于低龄的,或者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孩子们,我想也应该给予更多寓教于乐的、有温度的教育,确保他们的身心健康。

等疫情结束,一切不仅仅应当回到正轨,我们的教育事业也必须做得更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