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橘子洲怎样形成的(细说长沙橘子洲的前世今生)

古城长沙,山水洲城,岳麓为屏,湘江北去,橘子洲为带,一根特大号的腰带,似流动的画,又如放大的盆景,从空中俯瞰犹如一艘航空母舰,停泊在北去的湘江中。

长沙橘子洲怎样形成的(细说长沙橘子洲的前世今生)(1)

毛泽东上了橘子洲

一个甲子年前的1961年暑期,即将小学毕业的我,在牛头洲完小参加为期三天的夏令营活动。我们这些城里小学生,大多都是第一次坐轮渡再走路来到橘子洲头(橘子洲南端)。

新中国成立后,从1954年开始,每次回湖南,只要时间允许,毛泽东都会重游湘江,并踏上橘子洲那片宝地,与洲上居民交谈,关心洲上的乡亲,回味过往时光。

——摘自《长沙橘子洲》“晚年毛泽东畅游湘江”篇章

夏令营活动的首日上午,橘子洲完小的校长和两位男女同学,激动地回顾他们见到毛主席的情景:

1959年6月24日下午两点,毛泽东从湘江边登上轮船,稍事休息便更衣下水。时值汛期,浊流湍急,波涛滚滚。他在江里边游边与身旁陪游的运动员说话,鼓励他们勇于力争上游。游到橘子洲头分水处水流湍急的地方,毛泽东提出上橘子洲头看看。一位陪游说,这里水流最急,请主席等一下。毛主席却说,这里水流最急,正要从这地方上去。于是,劈波斩浪,靠岸后,踏着荆棘杂草,上了橘子洲头。

他身披一件蓝白条毛巾衣,步履稳健地走过一片菜地,来到一户菜农家门前,一位老人立刻认出了毛主席,激动地搬来一条板凳,请毛主席坐。附近群众闻讯赶来,毛主席一一与他们打招呼。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含着热泪捧着一杯热茶,来到他面前,毛主席连忙起身接过茶……

这天,橘子洲头完小的师生正在上劳动课,有两个眼尖的,一眼认出了他,“是毛主席”。同学们纷纷围上来行队礼,他亲切地问:你们是哪个学校的,到你们学校去看看好不好……于是,毛主席左手拉着一个男孩,右手牵着一个女孩,跨进校门,高兴地与师生们打招呼,并与他们合影(那两位同学就是这两个男女孩)……

下午,夏令营组织我们在橘子洲头东面游泳,距毛主席当年游泳上岸处不远,我和两位同学想去那儿游,被老师阻止了,那儿确实水流湍急、波涛汹涌。

长沙橘子洲怎样形成的(细说长沙橘子洲的前世今生)(2)

1959 年6 月24 日,毛泽东游湘江后,在橘子洲看农家小孩跳舞 图源/共产党员网

上岸时,有位白胡子爹爹[diǎ]对我们说:吃过晚饭后来这里,我给你们讲故事。

长沙橘子洲怎样形成的(细说长沙橘子洲的前世今生)(3)

橘子洲的传说

吃过晚饭,我们偷偷溜出校门来到洲头东面江边,那位白胡子爹爹[diǎ],坐在河边竹床上,摇着大蒲扇慢悠悠地给我们讲述橘子洲的传说

很久以前,湘江河很宽,河中也没有洲,站在河东望不见河西;河水无风三尺浪,刮风下雨时浪顶天,天压浪,分不清哪是河,哪是天。在这条可怕的河上,生活着一群苦难的渔民,不分白天黑夜打鱼,还难以糊口度日。

在渔民中,有个叫“胡子爹”的渔翁,勤快会打鱼,孤身一人,本可吃饱飯的,但他宁可自己饿肚子,也要把粮食送给生活最苦的渔民。大家都很感激他,都想为他做点事。

大家商定要给他做一根宽阔厚实的腰带,暖和有劲又护腰。于是,七个最会绣花的姑娘,用雪白的渔网线织成了一根结实宽大的腰带。又在腰带上用各种颜色的绒线绣上大河,大河中绣了个小洲,小洲上到处是橘树和柳树。

腰带绣好了,姑娘们把它捧给胡子爹。胡子爹看着雪白的腰带,看着绣在腰带上的小洲、橘树、柳树,一把接过来,感动得哭了起来。渔民们把腰带牢牢地扎在胡子爹的腰上。从此,这腰带终年不离胡子爹的腰间。冬天不冷,打渔有劲,休息时胡子爹高兴得唱起歌来,大家发现,胡子爹好像返老还童了。

一天,大家又在河里打鱼,从早打到晚,连最会打鱼的胡子爹,也没打到一条小鱼。难道河里鱼儿都到龙王宫旅游去了吗?渔民们着急了,直到天黑大家还没上岸! 就在这时,风云突变,一场大风雨来了。大家匆匆把船往岸边靠,可惜晚了。

浪把渔船冲到天空,风又把渔船压到水上,一次又一次,风雨越来越大,胡子爹年老体衰,慢慢地支撑不住了,大家赶紧向他靠拢。他望着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的渔民们,流泪了……此时,一个大浪把胡子爹冲上了天,船翻了,掉进了浪谷。大家哭喊起来:“胡子爹!胡子爹!”

我们正为胡子爹的安危担心,学校的哨声却响了,我们不得不回学校了,白胡子爹爹[diǎ]说:“且听明晚分解。”

长沙橘子洲怎样形成的(细说长沙橘子洲的前世今生)(4)

橘子洲旧影 图源/陈先枢

第二天上午,我们参观正在建设中的橘洲公园,据园艺工人叔叔说,这里曾栖息着鹤、鹭、鸥、狐、獾等珍稀动物。洲上居民以作菜和打鱼为生,房前屋后都种了橘树,生产队集体种了橘树,硕果累累,今年又是稳产丰收了。

沿着橘洲路前行,看到天伦造纸厂和橘洲豆豉厂,这可是当时橘子洲和长沙的大厂子。又来到水上文化宫、海员宿舍、橘洲百货商店围聚之中的一颗大樟树下,这棵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浓荫遮日,我们六个同学指尖对指尖,勉强将树合抱。树干上木牌显示:树高30米,胸径1.7米(腰围约6米),树龄300年。洲上的“树王”,堪称“镇洲之宝”。

下午到洲头西面游泳场游泳,此处俗称湘江小河,无轮船通过,沙滩水浅坡度小,游泳较安全,不收门票。

吃过晚饭,老地方又听白胡子爹爹[diǎ]继续讲故事:

胡子爹并没有掉进浪谷,他只觉得腰间有股力量举着他,在空中行走,走到那平靜的岸上,原来举着他的力量竟是腰带发出的。他立刻解下腰带,捧着腰带说:“腰带啊腰带,请你救下那些受苦的渔民吧!”说完,用力把腰带向渔民抛去。

腰带向渔民们飘落下去,越飘越长、越飘越大,一条巨大的腰带落在渔船的前面,浮在浪上,又落在水上,就变成了一块腰带形的长满橘树和柳树的绿洲。渔民们登上绿洲,得救了,欢呼着:“胡子爹,搭帮你了!”可胡子爹再也没有出现。

渔民们就在绿洲上建庙,塑胡子爹像,供奉在庙里,让他永远和大家在一起。在洲上安家落户、辛勤耕种和打鱼,将绿州耕耘成一座美丽的长岛。

长沙橘子洲怎样形成的(细说长沙橘子洲的前世今生)(5)

明崇祯十二年(1639)《长沙府志》长沙山川图中标记有“水陆洲”

白胡子爹爹[diǎ]讲完故事后说:“上次毛主席到橘子洲头看望岛上居民时,我就是那个给毛主席端茶的人啊!他双手接过茶杯,让我坐在他身边,还和我紧紧握手,亲切地问我高寿。我说毛主席就是人民的大救星啊!”

我们握着白胡子爹爹[diǎ]那双和毛主席握过手的手,告别了橘子洲,一别三十多年。

长沙橘子洲怎样形成的(细说长沙橘子洲的前世今生)(6)

当年我写的导游词

1992年,我在单位从事旅游工作,到橘子洲踩点,规划旅游线路,写就“橘子洲一日游”导游词如下:

湘江长沙市区段的江心有一长岛,名橘子洲。全长约5公里,宽40-200米,总面积74公顷,几乎与长沙旧城区等长。长沙湘江大桥横跨橘子洲,大桥西头南引桥直达橘子洲中部。此处尚存美孚洋行、教会神职人员公寓及海关旧址等。

据《长沙橘子洲》书中记载,橘子洲形成于晋惠帝永兴二年(305),是由江里的沙土堆积而成的,距今已有1700余年,但从自然演变过程推算,至少有一万年。古时原有橘洲、织洲、誓洲、泉洲四洲。直到唐宋时,还是一串不相连的沙洲,分为上、中、下三洲(又叫牛头洲、水陆洲、傅家洲)。今演变成一串长岛,称“橘子洲”(北端傅家洲,与橘子洲不相连)。

长沙橘子洲怎样形成的(细说长沙橘子洲的前世今生)(7)

清嘉庆《长沙县志》载水陆洲图 图源/陈先枢

橘子洲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史书和古今名人游记上多有记载。橘子洲以风景绮丽著称,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任长沙掾(即长沙府的副官)时,曾作《潇湘八景图》诗,把橘子洲尾一带描绘为“江天暮雪”:“蓑笠无踪失钓船,彤云黯淡混江天。湘妃独对君山老,镜里修眉已皓然。”这些古迹虽不在了,但漫天雪花静静飘落的美好记忆一直都在橘子洲。清肖大经《拱极楼消夏》称有如蓬莱岛上当神仙。清学者郭悛《橘洲赋并序》,对橘子洲的美景进行了生动描述。

近代,来自英、日、美、德、俄等国的官员、商人、传教士纷纷在洲上建领事馆、洋行别墅,橘子洲成为外国人的乐园。

长沙橘子洲怎样形成的(细说长沙橘子洲的前世今生)(8)

1910年橘子洲英国领事馆 图源/《老照片中的长沙》(陈先枢\梁小进著) 斯威尔摄

橘子洲古迹众多,有水陆寺(江神庙)、拱极楼、洞庭庙、裴公亭、朱张渡等。(原建筑已不存,今已重建)

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范读书和教书时,常和要好的同学来此游泳、漫步、在沙滩上进行日光浴。毛泽东1925年秋,伫立洲头披襟迎风,即兴题咏的《沁园春·长沙》,为亿万人民所传诵。词中提及的橘子洲头位于橘子洲南端,本地人称牛头洲。

长沙橘子洲怎样形成的(细说长沙橘子洲的前世今生)(9)

橘子洲头旧影(资料图)

橘洲公园始建于1960年,占地14公顷,为全洲面积的20%。从长沙火车站乘16路车,末站即达。进大门,迎面相见一长方形花坛和由雪松、杜鹃组成的“屏风”。两翼桂花、山茶等花开数度,宽广的草坪齐整如茵。

绕过“屏风”,是望不到头的橘树。橘树千余,品种数十。秋来果实累累,为公园一绝。橘园内石径远伸,间以修竹和游乐场,两侧游路掩映在法桐香樟芙蓉迎春之中。路旁建有东、西亭廊和草坪藤架及“西施靠椅”。在此小憩,或凭栏远眺,或专注江涛,乐不思返。

穿过橘园,跃入眼帘的是镌有毛泽东手迹《沁园春·长沙》和“橘子洲头”四个大字的巨型汉白玉碑,四周箭竹丛丛。

长沙橘子洲怎样形成的(细说长沙橘子洲的前世今生)(10)

再往前,来到望江亭。亭为正方形,16根水磨石柱相撑,重檐歇顶,淡黄色琉璃瓦,顶中有宝顶,全亭黄白相间,典雅庄重。两翼各建卷棚式方亭,转角游廊相连,好比金凤展翅南飞。

出望江亭,为半月形水泥坪,酷似巨舰之首。伫立“舰首”,举目遥望,湘江滔滔南来,气势甚为壮观。堤岸围砌护坡和石栏,垂柳护堤。“舰首”正前方设下水码头,可由此登艇游览,或搏浪江中。

橘子洲自古以来就有着优美的生态环境,现仍生长着数千种花草藤蔓植物,其中名贵植物就有143种。有胸径40厘米以上的古树名木31株,其中樟树12株、银杏7株、罗汉松2株、黄连木4株、榆树1株、桑树4株、拐枣树1株(摘自《岳麓区志》)。洲头绿化,以橘园为主,还有李子、板栗、茶园和枇杷、桃、梨、杏等人为栽种的水果,山楂、猕猴桃、金樱子、山海棠等野果,可谓“江中果园”和“水上公园”。

橘子洲头为长沙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融美化、香化、果化、净化为一体,观山、观水、观橘、观桂、观城,四时皆宜。

橘洲公园1986年获省级“最佳公园”称号,1987年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和“园林绿化红旗单位”,1982-1987年底共计接待游客209.5万人次。

长沙橘子洲怎样形成的(细说长沙橘子洲的前世今生)(11)

长沙橘子洲怎样形成的(细说长沙橘子洲的前世今生)(12)

见证橘子洲的开发与保护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旅游或红色旅游不如现在盛行。我带过的两个团,游客都对橘子洲的生态环境和红色资源赞不绝口。尤以南宁的教委团的某中学张老师和我交谈甚欢,他说:橘子洲历史文化底蕴和红色旅游资源深厚,仍有待挖掘和保护,生态环境有待加强保护,如洲上和游船上的直往江里排污恶习一定要禁止。建议将洲上的工厂、单位和住民全部外迁,建成纯生态旅游和休闲的“世外橘园”。

我也有同感,在参加当年的市旅游工作会议上,曾向袁汉坤市长进言献策,得到他的首肯。

星移斗转,橘子洲这艘超级航母驶入21世纪。2002年,开始移民搬迁,橘子洲开发启动。2004年5月12日,“长沙市橘子洲开发建设指挥部”挂牌。2009年元旦,橘子洲景区基本建成,对外试开园,同年4月21日,张剑飞市长在橘子洲头向市民千金一诺(市长底气源于政府独资):橘子洲免费向公众开放,不收门票。

长沙橘子洲怎样形成的(细说长沙橘子洲的前世今生)(13)

2006年3月5日,施工人员正在加紧进行橘子洲景区改造工程。新华社记者 龙弘涛 摄

六年两千多天里,政府和建设者通过移民、搬迁、拆除、新建、改建、扩建、利用等方式,对景区内7处11栋保护性建筑,“修旧如旧”、“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并为20多株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树,安装避雷针不惜花费近8万元;过去直接排往湘江的污水采用先进的中水回用处理技术,处理后的中水用来浇灌花草,实现了橘子洲污水的零排放……

坚持生态、文化、旅游、休闲的建设定位,按照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提升城市品位,贯穿于橘子洲建设的全过程。

长沙橘子洲怎样形成的(细说长沙橘子洲的前世今生)(14)

六十年后,听美女导游讲现在的橘子洲

今日的橘子洲与六十年或二十五年前,在我的导游词中描述的,不可同日而语了,早已被打造成长沙市呈献给世界的一张绚丽城市名片。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全国首批“红色旅游”经典景点之一,省级文明单位、湖南百景单位、潇湘八景之一。

不妨跟着某旅行社金牌导游,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橘子洲一日游”。

地铁2号线“橘子洲站”出来,乘坐观光车到终点。身材窈窕,肌肤如雪,紧裹着橘红色职业套装的美女周导的无线话筒中传出甜美声音:

各位朋友,这就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首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中的橘子洲头。

矗立在洲头的毛泽东青年时期大型雕塑,总高32米,长83米,宽41米。飘逸的长发,俊秀的脸庞,轻锁的眉头,深邃的目光朝向东南方,下巴的那颗世人熟知的痣,凸现出独特个性,再现一代伟人的气质。

长沙橘子洲怎样形成的(细说长沙橘子洲的前世今生)(15)

整个雕塑为钢筋混土框架结构,外挂永定红花岗石岩。雕塑的基座3500平方米,由8000多块巨石拼接而成,设计成毛泽东的肩膀,内部为空旷的纪念馆,陈列毛泽东的生平。

山体和雕像外立面采用石料,因石头耐得住大自然的风化,又跟毛泽东的乳名“石三伢子”相符合。纵观毛泽东一生坚如磐石,故全部采用石料。而这些巨石采取福建永定的“永定红”。它在阳光下呈红灰色,下雨时会呈现饱满的红色。红色是国旗的颜色,也是国人钟爱的颜色,且寓意“江山永定”。

沿着毛泽东青年塑像前方的中轴线往南百米来到望江亭,在传说中唐朝始建的古洞庭宫遗址上建造的。原亭是临江而建的,嵌有署名为安福(今临澧)黄道让书写的对联“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现亭是2008年进行修复的。

长沙橘子洲怎样形成的(细说长沙橘子洲的前世今生)(16)

问天台”因毛润之32岁时吟诵“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并改变和推进中国和世界历史的进程而得名,位于橘子洲头最南端。有32级踏步梯,依湘江沙滩而建,面积2000平方米。问天台是橘子洲上凭栏观赏湘江美景和东西两岸风光带的最佳位置,也是橘子洲的核心景点区域。

一棵经历了橘子洲苍桑变幻,树龄达180年的古朴树,一块书写“指点江山”的石碑,横亘在问天台和望江亭的中央,它见证了毛主席早期革命活动经历:1913-1923年,毛润之和蔡和森、张昆弟、罗学瓒等挚友中流击水、横渡湘江,在树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探求救国救民、“改造中国和世界”的真理和方略。

长沙橘子洲怎样形成的(细说长沙橘子洲的前世今生)(17)

回首往北来到诗词碑林……诗词碑始建于1967年8月,位于望江亭北向100米处中央广场处,长8米,宽0.8米,高4.8米,诗词碑四周花岗石镶边,中嵌长6.7米宽、0.7米、高1.5米白色大理石,北面刻毛泽东手书“橘子洲头”四字,南面刻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均贴金箔,东、西两端上方嵌大理石浮雕雄鹰,下设花坛。

新的《沁园春·长沙》诗词碑,位于橘子洲中部桂园内,采用由广东英德运来的一块天然黄蜡石制作而成,高3米、长7米、重60多吨。以毛泽东1961年10月16日手书水印木刻《沁园春》复制稿制作而成。天然石材与毛泽东的书法相得益彰,浑然天成。

长沙橘子洲怎样形成的(细说长沙橘子洲的前世今生)(18)

橘子洲不仅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且独特,人文历史底蕴深厚,还有着迷人的自然植物景观。

进入核心景区后,大家一定发现到,园区的植物变得特色分明。因为这里坐落着各具景色的五座园林,其中隐藏着古建筑。从南往北,依次为橘园、竹园、梅园、桃园、桂园。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的主题和特色:春有桃花盛开,夏有翠竹迎风,秋有丹桂飘香,冬有寒梅立雪。无论在哪个季节来,都可以感受到橘子洲上生机盎然的美景。

眼前的橘树翠绿清新,我们来到了柑橘文化园。橘园里主要以种植橘树为主,有南橘、蜜橘、金橘、酸橙等44个品种,有3800多株橘树。每到收获季节,橙黄色橘子挂滿枝头,一树挨着一树,橘香浓厚,阳光洒满橘林,色彩明丽,格调清新,正是:“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长沙橘子洲怎样形成的(细说长沙橘子洲的前世今生)(19)

园内有听江亭、枕江亭、揽岳亭,均始建于1967年8月。听江亭只有9平方米,位于原橘洲公园大门东侧临江处,今不存。揽岳亭位于西侧临江处,建筑面积约60平方米,钢筋水泥结构。枕江亭位于东侧临江处,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北侧之字形回廊,为民国时期庭院式建筑风格,因枕于江心,听滔滔江水北去,看万类霜天竞自由而得名,其建筑自然洒脱,具有浓厚的江南园林风格。

园里座落着两处建筑。

橘子洲客栈原系张孝准故居。张孝准(1882-1925),辛亥革命著名人物。其两栋旧居为青瓦灰墙的曲尺形砖木结构楼房,一二层有走廊,二层还设护栏,原建筑面积636.48平方米。新中国成立后曾被用作居民住宅,作为大革命风起云涌时期的历史见证物,2005年被公布为长沙近现代保护建筑。修缮后作为客栈,原有建筑风貌基本得到保留,实为高级宾馆,后闲置。2016年起,用作长沙非遗展示馆。

原天伦造纸厂两栋有70多年历史旳红色的厂房,修复改造成长株潭两型社会展览馆,面积2800平方米,是全国首个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为主题的展馆。

园内坐落着“谁主沉浮”雕像群,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向警予、萧三的雕像栩栩如生,矗立在绿荫之中,鲜花依偎,橘林相伴。这是景区原有的一处景点,也是橘子洲景区名人文化的精华所在。

长沙橘子洲怎样形成的(细说长沙橘子洲的前世今生)(20)

竹园和梅园是近邻,足以演义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浪漫的典故。炎炎夏日,青竹带来的清爽飘逸之感让人心旷神怡。园区面积约91亩,汇聚了各种名竹,有龟甲竹、圣英竹、白纹阴阳竹等名贵和乡土品种60多种,是江南地区品种最齐全的竹园之一。园内建有湖南民俗博物馆,展示明清以来较有代表性的湖南民俗、民居风格的家具、渔具、农具等实物,以及湖湘文化元素的字画,使大家对湖南民俗有所了解。

长沙橘子洲怎样形成的(细说长沙橘子洲的前世今生)(21)

著名的朱张古渡位于竹园之中。南宋的著名理学大师朱熹,造访岳麓书院山长张栻,著名的“朱张会讲”,在岳麓书院设坛论道,首创不同学派会谈之风。朱熹还应张栻之邀,到城南书院讲学,因岳麓书院与城南书院一江之隔,只得经常渡江而行。相传朱张曾将渡口西岸命名为文津,通往岳麓书院的古道称为文津道,将东岸命名为道岸。后人为纪念两位鸿儒的当年“渡江讲学”的教学美德和思辩精神,将当时涉江而过的渡口称为“朱张古渡”。

现恢复了朱张渡原有风貌,并重建“渡学楼”,建筑保持南宋风格。橘子洲上渡学楼为一层或二层,采用小体量、淡雅的古亭风格设计,以谦卑的姿态面对千年学府的广博风范。渡学搂与湘江两岸的渡口及“文津”“道岸”牌坊相呼应,形成一条跨江东西景观轴,眺望东、西渡口和岳麓山风景。

长沙橘子洲怎样形成的(细说长沙橘子洲的前世今生)(22)

出竹园步入梅园,似有隆冬时节、寒梅傲雪之感。约60亩土地上,植有美人梅、垂直梅、游龙梅、红梅、绿梅等14个种类,600多株梅花。于清冷中透出几分傲视群花的绝美,让人回味无穷。

穿过梅园和竹园,来到春有桃花烂漫的桃园。桃园内座落着潇湘名人会所,由唐生智公馆修缮而成。唐先生是中国国民党著名将领、湖南省主席、爱国民主人士,为湖南和平解放作过重要贡献。

长沙橘子洲怎样形成的(细说长沙橘子洲的前世今生)(23)

唐公馆建于1926年,占地312平方米,建筑面积653平方米,坐北朝南,平面呈曲尺形,带有八角形阁楼的两层中西合壁外廊式楼房。外形上看欧化痕迹较少,而传统建筑风味更浓。新中国成立后曾为橘子洲小学和湖南省食用菌研穷所使用。2002年公布为长沙近现代保护建筑。

唐公馆恢复和修缮后作为潇湘名人会所,集学术、研究和交流为一体,用以接待中外友人与文人墨客。

长沙橘子洲怎样形成的(细说长沙橘子洲的前世今生)(24)

接着来到秋来丹桂飘香的桂园: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200多株桂花树,面积约46亩。园内建有湖南特色民居,与园中湖泊互为映衬,营造成幽静、淡雅的环境。

参观完橘、竹、梅、桃、桂园主题园林景观,来到橘子洲中部的中心地段,正对着湘江东岸的杜甫江阁,较宽阔的池塘中有大型音乐喷泉,喷射高度可达80-100米,马力全开最可喷达109米,称百米高喷。水柱随音乐起伏,百米主喷和数柱副喷构成一柱冲天,数柱簇拥的壮美水景,形如“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境界,与古色古香的杜甫江阁遥相呼应,在湘江上勾绘出一幅优美的水景图。

长沙橘子洲怎样形成的(细说长沙橘子洲的前世今生)(25)

百米高喷以东湘江边,是湖南首个专门的临江音乐喷泉和焰火燃放广场。焰火广场南北长500米,音乐喷泉长300米。每到周六或盛大节假日,燃放焰火或大型音乐焰火晚会都在这里举行,持续时间15-45分钟不等。

今年七一,时长20分钟,首创长沙独有的山、水、洲、城景色与焰火融为一体的全景艺术焰火表演模式,与“一江两岸”灯光秀、现场音乐等交相辉映。这是对党百年辉煌的礼赞,对大美长沙和橘子洲的礼赞。最佳观赏地点为湘江中路、潇湘中路、杜甫江阁、四羊方尊广场等湘江沿线处。

长沙橘子洲怎样形成的(细说长沙橘子洲的前世今生)(26)

七一橘子洲烟花 媒体资料图

橘子洲中部靠湘江主航道一侧的美孚洋行,始建于1924年,占地面积446平方米,建筑面积892平方米,为中西合壁式两层美式建筑。门庭阳台上有“美孚”标志,另有附楼一栋,小巧玲珑,与主楼相得益彰,豪华气派,专作洋行经理们的住宅。

美孚洋行在河东太平街,设洋行办事处在三叉矶、北门外建了“洋油池”。现这栋住宅楼至今犹存,是保存最完整的橘子洲近现代建筑之一,其外部造型几乎完好如初,也是长沙现存唯一的洋行建筑,已列入不可移动文物,2004年被列为近现代保护建筑。

美孚洋行曾为航运公司宿舍,现经“修旧如旧”整体提质改造后,将以其为中心的周边区域,打造成婚庆园。园内建有欧式亭台,南、北两侧设有草坪广场,种植冬夏两季草种,四季常绿,用作崇尚浪漫的人群拍摄婚纱照以及举办户外婚礼的场所,成为时尚的婚庆绿化广场。

长沙橘子洲怎样形成的(细说长沙橘子洲的前世今生)(27)

位于橘子洲中部,湘江大桥南引桥下方,原为清政府设置的海关公廨,1904年长沙开埠后,清政府曾在小西门设立海关,后又设新海关于潮宗街。1910年两海关在长沙抢米风潮中均被焚毁,1911年重建新海关公廨于橘子洲。2002年,长沙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近现代保护建筑,同年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现改造为长沙海关博物馆

我们现所在的游客服务中心,当年为天主教神职人员公寓,占地985平方米,建筑面积1970平方米,均为两层外廊式清水红砖房,其中一栋附有民国时期长沙流行的八角楼。20世纪初英国人在此修建的领事馆,是当时长沙最漂亮的房子。新中国成立后,交与天主教堂使用。原共有5栋,修湘江大桥时,拆除了一栋。

经过翻新的这四栋建筑,在阳光映衬下显得整洁干净,地面铺满橘红色的地砖,与房屋的外立面相互辉映。在第一栋建筑的墙面上留有牌匾——原神职人员寓所。2002年,这4栋建筑被列为长沙近现代保护建筑。

今通过对橘子洲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分析,在原江神庙遗址重建的江神庙、庙前街、拱极楼、裴公亭等景点,矗立在橘子洲上,成为洲尾民俗文化区的核心景点。当然重建并不是严格意义上在原址,建筑据说参考了清嘉庆《长沙县志》载大西门、水陆洲图,但已与原貌相去甚远。欲重现潇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美景:“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山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长沙橘子洲怎样形成的(细说长沙橘子洲的前世今生)(28)

江神庙即水陆寺,青瓦灰砖,左右对称,正中弥勒佛,两个石狮分立门两边,门联:教演扁圆统摄九界齐济度;统全福慧高超十地独称尊。左右格窗,木雕花门,门上有梅、竹、花,花朵似牡丹或芙蓉。外回廊上的石雕,皆蝠云纹,云龙纹,中间为荷。

站在江神庙中心,南有戏台,台后屏上有大写繁体“戏”字,戏台左右有上台的阶梯。后栋为大雄宝殿,宝殿台阶下左右各有许愿墙,来人将心中愿望寄予在江神庙前,期待着美好的未来。庙前有街,平日人不多,但庙会时,街两边有各种特色小吃,旅游品卖,还有很多人专门来赶庙会,不长的街,很为繁华热闹。

拱极楼,在江神庙后,坐北朝南,构造独特,包括主楼、橘园等副楼,主楼共有4层,高约31米,包括裙楼在内共占地1500平方米。屹立于橘子洲中洲最北处,与洲头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各占一端,且等高,是洲上最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也是人们登高祈福的去处。

据资料记载,原拱极楼与水陆寺同建于元代,或不晚于康熙年间;三层四方歇山顶亭,楼高20多米。清乾隆46年(1781),长沙城南书院山长余廷灿代湖南巡抚李世杰作《江神庙记》云:“昔人尾洲建拱记楼,雄观俯瞰,所以培护墉皇,夹辅形势,与岳阳、黄鹤名相望也。”登上拱极楼,长沙山水洲城一览无遗。冬天观看“江天暮雪”,夏天避暑乘凉。古有联云:拱极楼中,五六月间无暑气;潇湘江上,二三更里有渔歌。

长沙橘子洲怎样形成的(细说长沙橘子洲的前世今生)(29)

裴公亭重建在江神庙西侧临江处,原亭建在橘洲中部,以纪念晚唐相国裴休在长沙即潭洲为官。

橘子洲尾还有沙滩园区、水上运动区。远景规划中的“橘子洲论坛”,将建在洲尾傅家洲上。景区总面积现为94公顷,将来可达140公顷。

长沙橘子洲怎样形成的(细说长沙橘子洲的前世今生)(30)

长沙橘子洲怎样形成的(细说长沙橘子洲的前世今生)(31)

如果说城市是一本书,那长沙这座山水洲城的“封面”是什么?无疑是岳麓山——橘子洲,红色资源让“网红长沙”底色更红,青山绿水,一江两岸多彩绚丽灯光秀,在央视强势霸屏,长沙已成为网红打卡集中地。

据《2021红色旅游发展报告》统计,长沙异军突起,成为上半年最“出圈”的旅游地,很多年轻游客特别是25岁以下的游客,前往橘子洲青年毛泽东雕塑“打卡”已成风潮。

参考资料 :

《长沙橘子洲》 (王丽君、桂颖芳编撰)

《长沙:长岛人歌动地诗》(杨乔、陈先枢著)

END

*本文由城市记忆CityMemory独家发布,作者 | 谢昌明,编辑 | 明明。文中橘子洲景区内照片为作者拍摄部分图源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