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及课件(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该怎样备课?,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及课件?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及课件(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及课件

“乘法的初步认识”该怎样备课?

作者:小农人math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在讲授这节课的时候,需要我们先进行认真地备课,仔细认真研究学生的学情,把握准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备课”不是“背课”,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先认真地研读教材和教参,把握好教材的课时划分;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实进行学情分析,以便于进行针对性地教学;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找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借助一些教学手段,更好地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更好地教好本节课。

一、深度解析教材

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引导学生们初步了解、认识和掌握乘法。知道每一个乘法算式都可以用来表示两种不同的含义,每一个可以用乘法来进行表示的事物都可以用两个乘法算式来进行表示。在教材的编排上面,比较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一些联系。先给学生们呈现了几个相同的加数求和的情况,进一步引导学生们进行观察、分析和比较,从而在学生们的头脑之中建立起乘法的意义。

二、全面了解学情

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之前,学生们对于用几个相同的数求和这一个数学知识点已经熟练掌握了,这是学生们学习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基础和前提。可以让学生们在一些具体的情境之中感受和理解出生活之中大量的相同加数求和的一些具体的例子,从而加深学生们对乘法的感知,加深学生们对于乘法概念的深入理解。

三、剖析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们掌握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出乘法算式。这个教学重点我们可以创设一些具体的情境或者是一些具体的动手实践操作活动来突破这个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这个教学难点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们观察、分析、比较一些连加算式与其相对应的乘法算式,从而引导帮助学生们体验乘法的形成过程。

四、研究教法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之中,可以创设一些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自体验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与探索的兴趣。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可以借助一些实物进行动手操作、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玩一玩等一些学习手段,结合所学的知识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提出生活实际中所存在的测量问题,并且进行及时地解决。

五、规范课堂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在上本节课的时候,可以通过学生们自己的小手来进行一些小活动,伸出其中的一只小手,数一数有5根手指,再引导数一数4位同学的小手合起来一共是几根?5根、5根、5根、5根,有4个5根。引导学生们初步感知“相同的加数相加求和”的过程体验。引导学生们列出加法算式,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好多个加数相同的例子,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这些算式。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整体感知,初步认识乘法。可以出示相关的游乐场的相关情境图片,先请学生们仔细认真观察,看看从其中能观察到的数学信息。先看一看每架旋转小飞机里面一共有3个人,可以进行求一求在玩旋转小飞机的总人数。可以3个3个地数,一共有5个3,写成相对应的加法算式:3 3 3 3 3=15(人)。计算完了旋转小飞机的人数之后,再引导学生们计算出小火车里面一共坐的总人数:每个车厢有6人,有4个这样的车厢,一共有4个6,也就是24人。列出相对应的加法算式:6 6 6 6=24(人)。2、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在这里,引导学生们将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3 3 3 3 3=15,这个算式里面有5个3,像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可以写成乘法算式3*5=15或者是5*3=15。读作:3乘5等于15和5乘3等于15。接着让学生们借助自己刚刚所学的知识再次进行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改变。3、介绍乘法算式各个部分的名称。3乘5等于15这个乘法算式中,3和5都叫做“乘数”,15是这两个乘法算式的得数,也称为“积”。让学生们在猜测、读、辨析活动中掌握乘法算式中各个部分的名称,同时巩固乘法的意义。

(三)借助习题,巩固练习。 这时可以先借助数学书本上本节课的相关习题来进行练习,发现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有错误较多的地方,要及时地进行查漏补缺。

(四)课堂小结,总结反思。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本节课我们知道了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来进行表示。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可以用心地仔细观察,相信一定会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奥秘。

教书育人,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和本职责任。课堂,就是我们的主战场;课堂,才是我们的天;课堂,才是我们的主要阵地。课堂,是我们最应该付出很多努力的地方,我们应该充分地备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节课,让我们的数学课堂也焕发出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活力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