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岸观荷寻蝶影莲塘赏梅觅鱼踪(赏诗阅文游西湖)

大自然界的植物,在杭州西湖,经过人们有意或无意的安排,纷纷成为富有人文内涵的经典美景。著名的有柳永《望海潮》词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还有今时的市树四季香樟;在古往今来的西湖胜景中,有苏堤桃花,云栖竹径,鱼沼秋蓉;有龙井问茶,满陇桂雨,西溪探梅;更有六桥烟柳,九里云松……

柳岸观荷寻蝶影莲塘赏梅觅鱼踪(赏诗阅文游西湖)(1)

灵峰探梅(原灵峰寺处)

正月,乃赏梅之季。杭州的热门赏梅处,除了西溪探梅,有著名的孤山梅林归鹤景点,有近郊的超山梅林景点……在西湖北山中还有灵峰探梅景点。

先略谈赏梅于西湖的诗文。可追溯至唐代,公元825年,白居易作《忆杭州梅花因叙旧游寄萧协律》诗,诗云:

“三年闲闷在余杭,曾为梅花醉几场。伍相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

蹋随游骑心长惜,折赠佳人手亦香。赏自初开直至落,欢因小饮便成狂……”

从诗中知,白居易在杭州的赏梅地点,一是吴山的伍子胥庙边,二是西湖孤山;赏梅时间跨度是从花开到花落之整个开花季。

再将眼光落在北宋,白居易诗中的孤山是文人们赏梅咏梅的打卡地,更是因为孤山处士林逋梅妻鹤子的传说与林逋诗中的咏梅佳句。

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林逋咏梅佳句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中疏影、暗香两词,还被南宋著名词人姜白石用作词牌名自制传世的咏梅长短句。

《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四*委巷丛谈》有载,说林和靖疏影暗香之联,欧阳文忠(欧阳修)极赏之;黄鲁直(黄庭坚)则爱“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谓胜前句;王直方则谓“池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可与前句伯仲。此三联诗,均出自林逋的咏梅诗中。

《西湖游览志》又云:“善乎马鹤窗(浩澜)有言,林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句,写梅之风韵;高(侍郎)季迪‘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之句,状梅之精神;杨铁崖(廉夫)‘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为天下春’之句,道梅之气节。”

北宋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其五》诗,写的亦是孤山梅花:

“春入西湖到处花,裙腰芳草抱山斜。盈盈解佩临烟浦,脉脉当垆傍酒家。”

自北宋起,之后的各朝各代,孤山皆是人们探梅的圣地。但在南宋时,孤山几乎是皇家禁苑(四圣延祥观),百姓去孤山赏梅,或不容易,好在西湖边到处都有梅花树。

南宋时除却孤山,在杭州城内曾有两个著名的赏梅胜地,一是在城南的皇家德寿宫,另一是城北的玉照堂。

德寿宫,宋高宗禅位后所居的宫殿,据周必大《玉堂杂记》载,宫中东南西北四地中,东有梅堂(香远堂),西有梅坡,另冷泉堂上种有古梅。古梅亦称苔梅,所谓苔梅,多为梅枝古老,“其枝樛曲万状,苍藓鳞皴”。宋·周密 《乾淳起居注》载,宋高宗在德寿宫对宋孝宗言:"苔梅有二种, 宜兴张公洞者,苔藓甚厚,花极香;一种出越土,苔如绿,丝长尺馀。"

这种对苔梅的独特欣赏情趣,或也影响了古代画人作梅画时对老干虬枝的偏好。

南宋灵隐寺高僧释居简曾有一首《泉上苔梅方着一花》诗:

“华风先试老茶牙,暖破苍苔着一花。浅浅石泉都冻了,不容疎影浸横斜。”

玉照堂,南宋著名诗人张鎡园林中专种梅树的地方,有各种梅树三百余本,位于张家的南湖园林——桂隐园内。玉照堂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张鎡著有《玉照堂梅品》文,与当时范成大的《梅谱》同为赏梅文化的里程碑之作,张鎡的《玉照堂梅品》,是世界首部专论梅花审美标准与情趣的名篇。后人写赏梅诗,常有提及玉照堂的。如清末诗人曹家达《梅花杂咏二十首*其七》:

“领取清标作散香,小桥流水送斜阳。南湖荒圃都萧瑟,犹说当年玉照堂。”

明代学者冯梦桢(秀水人)的《西山看梅记》文中论杭州梅花:“武林梅花最盛者,法华山下十里如雪,其次西山……”另作有《法华山看梅遂至西溪记》文。法华山,在灵峰山北,古代属西溪分野,可推知,西溪赏梅,在明代已成名。更有明代文人沈麖《梅花集句诗序》句可佐证:“盖孤屿精神传三百于冰雪,西溪风韵标千万于芬芳。”孤屿即孤山也。

明•谢三秀《题赵文度画西溪梅花》诗:

“欲雪不雪天凄凄,南枝北枝开渐齐。因访梅花过桥去,始知春在西溪西。”

柳岸观荷寻蝶影莲塘赏梅觅鱼踪(赏诗阅文游西湖)(2)

灵峰探梅

清人继承了前人的赏梅传统。大约在清末,于杭州,又开辟了超山与灵峰这两个较为出名的赏梅景点。

灵峰探梅景点,在北山仙姑山一带的杭州植物园内,经青芝坞村从植物园西北门入山,片刻即可见到一大片梅林,各品种的梅花,甚至还有一大片与梅花(蔷薇科)不同植物分类的腊梅(腊梅科),腊梅的花季要更早一些。这两种梅在花开之季,当各是灵峰赏梅的佳时。

而在明代的《西湖游览志》说灵峰:“(青芝坞)其后,有灵峰禅寺,(后)晋开运间,吴越王建。延伏虎光禅师居之,舍田数千亩,度僧数百。宋治平间,改赐今额。寺内有翠微阁,眠云堂,洗钵池。幽僻岑寂,游人罕至。天阴月黑,时闻伥魈悲啸林间。”宋时的灵峰,有一个寺庙;明时的灵峰,已沦为荒僻野林之地,似乎皆与赏梅无关。

宋 • 饶节《送印大師参灵峰卿老》诗:

“四海无家一道人,云山未肯便安身。冷泉亭畔腰包去,芝草峰边更問津。”芝草峰应就是灵峰,芝草之说,是传说青芝坞曾产青色的灵芝草。

清嘉庆时,浙江都卫莲溪重修灵峰寺,四周植梅花一百多株。宣统元年周梦坡又植梅三百株,灵峰寺才成为赏梅佳地,至此才有"灵峰探梅"之名。人们才兴起灵峰探梅之行。有“灵峰连麓呼猿洞,梅花弹彻听三弄。”之句。

清末民国初的袁思古有《东风第一枝*忆杭州》词,中有“探梅曾入灵峰路,绕翠微殿角”句。

清末藏书家诗人諸宗元有《立春日挈儿辈看梅灵峰寺》:

“便持寒腊作芳晨,湖崦巾車碾陌尘。家食得闲休厌寂,寺梅來看恰先春。

儿如黃犊爭翁健,坞入青芝觉径新。岂独南枝问消息,填胸生意为轮囷。”

今植物园中的灵峰山麓下的梅林是新中国成立后种植的,开花季时,色彩斑斓,香海一片,已是十分美丽壮观了,如只是赏枝头梅花,问春的消息,到此梅林足矣!但如“岂独南枝问消息”,不仅仅满足于此,还欲“填胸生意为轮囷”,去看看古梅枝盘曲离奇的轮囷之貌,更须从植物园梅林后的山径盘旋而上,到半山腰的原灵峰寺,到清代的灵峰探梅之处,去寻寻至少百年树龄的古梅树,也惜乎绝无仅有。倒是有两株年轻美丽的鸽子花树——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的珙桐树,能一睹其芳容,也值。

柳岸观荷寻蝶影莲塘赏梅觅鱼踪(赏诗阅文游西湖)(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