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华明子孙(叶挺之子叶华明)

1945年8月,重庆街头,两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形色匆匆,经过许久的周旋,他们摆脱了身后跟踪的特务,来到了渝中曾家岩50号。这里又称作即周公馆,由于抗战需求,周恩来从1938年起以个人名义租住了这里。三个孩子见到周总理后,立即拿出了藏了已久的信封。

叶华明子孙(叶挺之子叶华明)(1)

周总理打开信封,这是一封叶挺将军的来信。自皖南事变之后,叶挺将军一直被国民党囚禁,期间各种软硬兼施,甚至要以缅甸远征军托付,都被叶挺将军拒绝。狱中叶挺写下了著名的《囚歌》明志,表明了视死如归志向。

严峻的形势下,叶挺将军匆忙在信中将三个孩子托付给周恩来,周恩来带孩子们在重庆见过毛主席后,很快就把他们转移到延安。

1946年4月8日,叶挺乘坐的飞机由重庆飞往延安,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附近失事,叶挺夫妇遭遇空难身亡。为了不负叶挺所托,5月份周恩来将三个孩子从条件艰苦的延安转移到条件较好的张家口,住在聂荣臻家里。而这期间,邓小平正指挥中原野战军作战,经常会到聂荣臻家里,并且见到几个孩子。

叶华明子孙(叶挺之子叶华明)(2)

邓小平非常喜欢年轻后辈,这些充满活力的孩子们代表着民族的未来。邓小平曾跟人说过,自己因为自己年轻的时候缺乏营养,影响了身高发育。所以他非常重视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和营养,常给叶挺的几个孩子带来一些好吃的。

当初重庆街头上那个比较小的男孩,就是叶挺的第四个儿子叶华明。父亲去世后,他悲痛万分,也深刻的感受到了父辈们对自己的照顾。那时候邓小平经常来到聂荣臻元帅家中,叶华明记得很深刻。可是后来他去了东北读书,出国留学,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导弹科学家,很多曾经照顾过他的父辈都未曾再见面。他更不会想到等他再次见到邓小平时,已经是40多年后了,当初的孩子也年近花甲。

……

1989年11月,邓小平辞去了最后担任的中央军委主席职务,开始成为一名“普通的中国公民”。但是这位“普通公民”仍然深深的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1992年1月17日也就是农历的正月十四,已经88岁的邓小平带着家人,坐上了从北京到深圳的火车专列,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是要看一看人民生活的改善情况,并且要坚定人们放大胆子,加快速度发展经济的信心。

邓小平乘坐的火车在运行了十几个小时后,在1月18日元宵节这天上午抵达湖北武汉。对于一个88岁的老人来说,即便火车上的有家人的悉心照料,十几个小时也足以令长者精疲力尽。但是当上午10点31分火车在武昌车站1号站台停靠,车门打开后,人们发现邓小平神采非常好,步伐有力而稳健。

寒冬未能抵挡邓小平对湖北和武汉人民的关心,他对关广富等人说:“我们边散步边谈吧”。

1月份的湖北正是湿冷的时候,只有500米的武汉火车站站台,邓小平带着大伙走走停停,来回四趟。

叶华明子孙(叶挺之子叶华明)(3)

这一路上他不想打扰沿途省份,在武汉停下来,是因为有话要讲。

他提到了“发展才是硬道理”,“能快不能慢”,以及著名的“三个有利于”,他心心念念的还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他告诉大伙要发扬实干精神,少走形式主义----“毛主席不开长会,文章短而精,讲话也很精炼。周总理在四届会议上的报告,毛主席指定我起草,要求不超过5000字,我完成了任务。5000字,不是也很管用吗?我建议抓一下这个问题。”

邓小平用了29分钟,把一些关键的话说完后,上了火车,前往下一站湖南长沙。

湖南刚刚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邓小平前往长沙,就是希望了解一下那里的灾情。当得知长沙在大灾之年夺得了大丰收,粮棉油产量创造了历史之后,非常满意,并鼓励人们放开胆子,经济发展要快一点,力争几年上一个台阶。

与众人合影之后,邓小平下一站的目标就是此行的主要目的地---深圳。

到了深圳,我坐不住啊

1月19日上午9点,88岁的邓小平历经约40个小时火车车程之后,终于抵达了深圳。

叶华明子孙(叶挺之子叶华明)(4)

郑玉良说出了深圳人民的心声:“深圳人民盼望您来,已经盼了8年了。”

邓小平随着众人登上了一辆面包车,前往迎宾馆桂园。

所有人都以为88岁的邓小平经历了如此漫长的旅途,一定需要休息。结果邓小平却毫无倦意,过了不久就走到院子里散步,他说:“到了深圳,我坐不住啊”。二女儿邓楠对他提起1984年为深圳题词的事情,邓小平一字不漏的能够把八年前的题词都记下来,并且读给现场的人听,大家都被他惊人的记忆力折服了。大家此刻也深刻的明白,当年的题词是经过绝对的深思熟虑的。

很快车准备好,邓小平就开始跟随大伙参观深圳的发展,看到深圳发展的很好,他非常高兴。他提出希望用20年的时间,广东省能够赶上亚洲四小龙。

19日在深圳参观的最后一个地方,是皇岗口岸,他站在深圳河大桥的桥头,深情的望着香港。

20日,邓小平登上了当时全国第一高楼国贸大厦,听到李灏说深圳人均收入从1984年600元提升到了2000元,他非常高兴,称赞了深圳人民的实干精神。

离开国贸大厦后,他们前往深圳先科激光公司,这是一家高科技公司,靠引进荷兰飞利浦公司的先进生产技术,成为了我国唯一生产激光唱片、视盘和光盘放送机的公司。

“你是叶老二吧?”,“不是,我是老四”

先科公司此前并不知道是邓小平要来,只是接到通知将有“重要外宾”到访。

当邓小平的车子到达先科激光公司时,董事长叶华明等人赶紧迎上去,同邓小平握手。

邓小平握住叶华明的手问道:“你是叶老二吧”。

“不是,我是老四,”叶华明伸出四个指头,对老人家解释道。

“呵,我们快四十年没见面了,”邓小平握着叶华明的手,满含深情。

原来40年前,叶华明和他的弟弟叶正光在1960年之前曾经先后住在聂荣臻元帅家中,邓小平经常去聂荣臻元帅家中,见过叶华明兄弟俩。只是当初十几岁的少年,现在也已经57岁了,邓小平自然很难具体分辨兄弟二人。

叶挺将军夫妇去世后,毛主席、朱德和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非常关心他们后人的成长。

叶挺将军之子

叶华明是叶挺将军四子。

1946年4月8日,伟大的叶挺将军与夫人乘坐的飞机在返回延安途中发生了空难。将军一生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鞠躬尽瘁,在被国民党囚禁时曾经创作《囚歌》明志。他离开渣滓洞后,人们依稀可以看到他用毛笔在墙上写下的: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正气压邪气,不变应万变。坐牢三个月,胜读十年书。

叶华明子孙(叶挺之子叶华明)(5)

新中国成立后,《囚歌》收录到了语文课本中,那句“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革命前辈们视死如归的精神,也深深地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将军后代中,三子早夭,除了大女叶扬眉和出生后尚未来得及起名字的幼子和父母一同遇难,还有5男1女。他们分别是叶挺将军的长子叶正大、次子叶正明、四子叶华明、五子叶正光、六子叶启光,和小女叶剑眉。

叶华明子孙(叶挺之子叶华明)(6)

将军留下的子女或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出贡献,或继承父亲遗志为军事建设献身,个个都是中国人的骄傲。

1945年,叶华明和哥哥妹妹拿着父亲叶挺写的信,趁着国共谈判的机会,拿着叶挺将军给周恩来的亲笔信,摆脱国民党特务的监视千里迢迢来到重庆曾家岩50号找到了周恩来,才得以逃出虎口。

叶华明兄妹到达延安后,住在周恩来所住的窑洞里,每天三餐饭由朱德总司令安排。当周恩来从重庆返回延安后,又立即将他们送到学校里去读书。哥哥叶正大被送到延安大学,叶华明和妹妹扬眉送入延安中学。那时他们的衣、食、住行全由学校安排。每逢周末,朱德总司令还派自己的警卫员牵着一匹马将叶华明兄妹三人从学校接回枣园,改善一下他们的生活。

1946年,周总理考虑到延安的生活比较艰苦,就安排兄妹几人到解放区的大城市张家口生活,在这里他们的生活开始由聂荣臻元帅照顾。后来为了保证他们的安全,又被送到了东北,住在贺龙和聂荣臻元帅家里。就是这一时期,邓小平因为经常到聂帅家里的原因,认识了叶华明兄弟俩。

1953年,叶华明中学毕业后,心中一直惦念着父亲空难一事,希望成为一名飞行员。

聂荣臻元帅深情的劝道:你的父母和弟弟妹妹四人牺牲于空难,我不能让你再冒一点风险了。既然你对航空事业有心,那么就去大学学习航空,为国家造更好的飞机,让我们的飞机更安全,这样你的父母也会感到安慰。

叶华明子孙(叶挺之子叶华明)(7)

叶华明一直认为父亲出事,是因为美国制造的飞机质量不过关,暗暗发誓一定要为祖国制造更好的飞机。于是他听从了聂远帅的建议,到陈赓大将主政的哈军工学习航空发动机专业,不久后被派到莫斯科军事航空工程学院学习3年,这期间叶华明学习很刻苦,每一门功课都是满分!

1959年,叶华明回国后到钱学森手下工作,成为新中国的第一批地空导弹专家。

因为本身就是一位出色的科学家,所以叶华明对于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非常认同。

让激光光盘进入寻常中国百姓家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国家的科技成果呈现井喷,许多民用科技成果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欧美日等国家的综合国力也不断提高。当时国内科学家主要以军工领域为主,当改革开放到来时,以叶华明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深刻明白自己身上任重而道远。

1983年叶华明以学者身份前往荷兰学习,飞利浦公司开发的激光光盘项目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当时国内在这一领域,还处于完全空白的状态。

“中国人一定要有自己的激光光盘技术!”叶华明决定,前往深圳,实现这一目标。

于是他借了一部分钱,又到香港去找到一部分资金,开始和荷兰飞利浦公司合作生产激光视盘,逐步引进对方的设备和技术,带领团队潜心消化,在一众人不看好的情况下,终于生产出了中国第一张激光唱片、第一张激光视盘、第一台激光唱片机,另外还生产了中国第一张DVD光盘、第一台DVD放送机。

正是有了叶华明,国产的中国激光光盘的生产基地形成了,国内从南到北开始,从富裕地区开始,家家户户逐渐用上了VCD、DVD。

叶华明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朴素、平和的气质从来没有丢掉。一些深圳老一辈商界泰斗回忆起叶华明,无一不对他事业成功后仍然保持艰苦朴素作风的精神感到敬佩。

邓小平体验先科公司的科研成果

1992年邓小平在先科公司见到叶华明之后,对于这位叶挺将军后人的成长非常关心,而叶华明现在的事业也不仅仅是他自己的事业,也是民族工业的希望啊。

邓小平跟叶华明来到公司的贵宾厅,认真的看了激光光盘的特性,感受音响效果以及多种功能。当邓小平看到记录邓颖超生平的电影《我们的邓大姐》光盘时,跟二女儿邓楠开始讨论邓颖超的祖籍是河南还是广西。

叶华明子孙(叶挺之子叶华明)(8)

先科公司一位四川籍女歌手用先科的音响演唱了一首《在希望的田野上》,邓小平开心的鼓掌:“声音很好,我听的很清楚,音响效果也不错。”

高科技要让年轻人搞

参观完先科公司的产品之后,邓小平看到公司的职工都很年轻,就问叶华明:“这些职工多大年纪?”

叶华明回答:“大多数是二十五岁到三十岁,由全国各地招聘来的,大部分是科技人员。”

邓小平高兴地说:“高科技项目要让年轻人干,希望在年轻人身上。”

此时已经88岁的邓小平最关心的就是中国科技的发展和中国年轻人,尤其是叶华明在他面前的时候更会有这种感觉。叶华明是叶挺的儿子,自己的晚辈,也是一名优秀的科学家。

然后邓小平跟着叶华明到生产车间,当得知先科公司每年要生产一部分外国电影激光视盘时,邓小平问道:“版权怎么解决。”

叶华明回答:“按照国际上的规定向外国电影公司购买版权。”

邓小平满意的说:“应该这样,要遵守国际有关知识产权的规定。”

邓小平洞悉国家经济、科技和工业发展的趋势,他从长远出发,很早就注意尊重知识产权,深知想要走得远、走得稳、走得快,这些国际规则必须有。

而叶华明投身商业,响应改革开放的号召,很早就前往深圳创业,更多的不是为自己,而是在父辈们勇于探索风险的精神驱动下做出的决定,所以他对于邓小平改革开放的高瞻远瞩也有着深刻的理解。叶华明的创业,使先科公司成为中国精密模具和机电产品生产基地,创建了民族工业的榜样。

叶华明和新科公司展现出来的是老革命家后人继续为国家奋斗的状态,也呈现出了改革开放后年青一代对科技的钻研,对创造新生活的激情。

邓小平从新科公司出来后,饶有兴致的去了新镇中国民俗文化村,这里把全国各地的景色都浓缩在一起,邓小平坐上一辆电瓶车参观。他专门去看了一下微缩景区的小卖部,很有兴趣的看了一下那里的纪念品等商品。

当他路过“布达拉宫”景点时说:“中国所有地方我都去过,就是没到过西藏。”所以拉着家人,在深圳微缩景区的“布达拉宫”前拍了一张“合家欢”。

让全国人民都发财

在深圳的最后一天,邓小平参观游览了深圳仙湖植物园。在转弯的地方,他看到了一种特别特殊的竹子,植物专家陈谭清告诉他说,这是从四川宜宾地区引种来的,竹节似人面,所以叫人面竹,号称每株价值1万元。邓小平风趣的说:“我是四川人,我有技术产权,你悄悄的从我们四川引种,我要罚你啊。”

叶华明子孙(叶挺之子叶华明)(9)

大家被邓小平的幽默感染,都笑了起来。

来到一棵“发财树”前,女儿邓蓉对邓小平说:“以后咱家也种一棵。”

邓小平深情的说道:“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

这是邓小平的愿望,也是叶挺将军的愿望。是叶华明在努力的,也是无数中国人在努力的。

叶挺将军在1942年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将所作《囚歌》诗托付探望的夫人李秀文带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烈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叶挺将军的诗中预言自己将会得到永生。他的战友,他的后人,亿万中国人奋力拼搏,他的梦想经过岁月的沉淀正在一步步的成为现实。他的生命,也早已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了永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