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湿热调理(湿热伤身首伤三焦)

我们说湿热源于脾胃,因为脾胃的虚弱导致内外湿热之邪侵袭人体,继而发病。但是湿热伤身,首伤“膜原”。

膜原:泛指伏邪在体内潜伏的部位。清代医家周学海提出“伏邪皆在膜原”一说。他认为人感受四时不正之气,变为伏邪潜伏于体内,附着于“膜原”部位。此膜原为广义之膜原,即伏邪在体内潜伏之所。

狭义膜原:为内外交界之地,乃一身之半表半里,居于卫表肌腠之内,五胆六腑之外的膜及膜所围成的空样结构。膜原与肠胃相联系,上连于宗筋。它既是外邪侵入体内的必由途径,又是体内邪气排出体外的必经通路。若正气衰弱,外邪每由膜原入内,进而侵及内部脏腑;若正气恢复,正气鼓邪外出,内邪每经膜原透达于外。

而“膜原”又为三焦之关键和门户,为手少阳所主,其与三焦气机的输布运行密切相关。所以我们说湿热之邪伤人,首伤膜原,即首伤三焦。清代医家薛生白根据湿热阻遏膜原的病理特征,提出“膜原为阳明之半表半里”之说。他在《湿热病篇》自注中讲:“膜原者,外通肌肉,内近胃腑,即三焦之门户,实一身之半表半里也”。湿热伏于膜原证,既非阳明里证,又与伤寒之邪传里化热而在足少阳之半表半里证有所区别,根据湿遏热伏的病理特征和湿热秽浊之邪阻遏膜原的症状表现,多近于中焦阳明部位,所以论治湿热,从三焦入手是正确的。

三焦湿热调理(湿热伤身首伤三焦)(1)

尤其是湿热发病时,从口鼻吸收的外邪,则“邪由上受,直趋中道,故病多归膜原”,即三焦。所以基于此理论,借用三焦养生理念来除去湿热病,对防治湿热病有很大的作用利意义,需要认真考虑。

另外,三焦是人体元气(原气)升降出入的道路,人体元气是通过三焦而到达五脏六腑和全身各处的。三焦者,还是水谷之道路,上焦主纳,中焦主腐熟,下焦主浊、主出,跟食物的消化、吸收,营养分布等也有重要关系。并且在《黄帝内经‧灵枢‧本输》中讲:“三焦者,中渎之腑,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腑也。”说明三焦是人体管理水液的器官,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

综上所述,三焦功能失常,则会导致诸气虚损,食谷运化失常,水液代谢出现问题,人也易从各方面招致湿热之邪袭身,继而引发湿病。所以养护三焦,是赶走湿热的重要举措。从三焦论治诸多种湿热病的防治与养护,可以帮你轻松抵制湿热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