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纯碱分析 对纯碱行业认知的再提高

最新纯碱分析 对纯碱行业认知的再提高(1)

马里克很认同一句话:“认知,是人与人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投资是认知的变现!”

我相信大家对纯碱行业的认知和我一样,3月中旬以前还停留在:光伏增量 产能减量 地产供需弱平衡。因为前两者的关系,所以从去年开始纯碱行业一直被看好。

但是自从金委会会议释放的房地产松绑信号,尤其是稳增长政策预期下,房地产施工、竣工速度得到加速改善。那么看好纯碱行业中地产方面的变量就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供需弱平衡变成了供需平衡。之前的认知发生变化,那当下的认知就得重新梳理,因为投资认知的落后、落伍意味着亏损会失去机会。

对纯碱行业的重新梳理还是从成本端、需求端、供给端、库存端、工艺技术端再详细分析一下。

成本端:动力煤在纯碱生产原料中成本占比最大,一吨纯碱半吨煤,纯碱属于重工业对动力煤需求大,所以大多纯碱企业和煤企签的是长协价,纯碱价格走高会平滑掉煤炭长协价向上浮动的那部分压力。在成本端纯碱相对于其他化工行业还是有些优势的。

需求端:在纯碱行业需求端,平板玻璃、日用玻璃、光伏玻璃占比最高,分别为46.8%、16.8%、8.2%。这些玻璃产品对应的终端市场主要为房地产和新能源产业。

最新纯碱分析 对纯碱行业认知的再提高(2)

  房地产端:随着房地产松绑,稳增长政策预期下,房地产施工、竣工有望得到改善。昨日又有一个城市取消限购,看来各地房地产政策有加速边际放松的趋势。国家相关地产研究机构预计今年我国房屋竣工面积同比增速达3.2%,一斤玻璃二两碱,玻璃占纯碱市场消耗的50%,那么对应的纯碱需求量为1423.9万吨,地产用玻璃拉动纯碱总需求增长2.6%。

新能源端:新能源产业其中以光伏玻璃和电动车为纯碱需求的主力增长点。1、光伏玻璃听证制度3月逐步实施,各地光伏玻璃项目落地提速,行业产能有望加快提升。根据CPIA预测,2022年乐观情况下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可达225GW,同比增长32.4%,其中,国内新增装机量为75GW,同比增长15.4%。将带动光伏玻璃需求量快速提升。预计今年光伏玻璃拉动我国纯碱需求量达276.3万吨,同比去年增长97.7万吨,光伏玻璃拉动纯碱总需求增长3.4%。

2、电动车方面,一吨碳酸锂,两吨纯碱起,随着碳酸锂的持续扩能,对纯碱的需求日益增长。2022-2023年,将有23个企业碳酸锂项目投产,若全部投产计划按期执行,理论上将对应增加39.24万吨纯碱需求。

  供给端面临落后产能退出,新增产能受限的局面

最新纯碱分析 对纯碱行业认知的再提高(3)

最新纯碱分析 对纯碱行业认知的再提高(4)

新产能:到2023年全国合计退出氨碱法产能190万吨,连云港碱业130万吨/年装置已经退出。新增产能方面,短期来看新增较少全部为联碱法,长期来看新增产能主要集中于天然碱法。今年拟增85万吨左右,由于江苏德邦60万吨的不确定性,安徽红四方20万吨年底才上线,唯一确定的是金山化工30万吨/年,预计2022年国内纯碱行业产能减少3.0%,供给吃紧。在地产松绑、新能源高景气度需求下,将对2022年纯碱供给造成一定压力。

  库存端:今年开年以来,国内纯碱工厂库存由年初的150万吨下降到2月底的103万吨,截至3月31号回升至120万吨的高位(这也就能解释纯碱跑输电解铝和化肥的原因,之前三者并驾齐驱)。根据需求端光伏装机、新能源装机和房地产竣工的三、四季度黄金周期效应,预计今年下半年库存将有望大幅回落。库存属于助涨助跌因素,伴随行业库存不断消化,行业供给持续偏紧,将对纯碱价格起到明显的影响。

工艺端:纯碱主流生产工艺分为氨碱法、联碱法及天然碱法。根据2019年发改委修订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除天然碱外,未来纯碱产能难有提升。天然碱法的成本低于联碱法与氨碱法,联碱法成本1800元/吨,中源天然碱成本1050元/吨、银根纯碱成本556元/吨,纯碱的生产成本主要包含原料成本、动力煤成本、和电费成本等,随着未来生产成本的提高和碳中和政策导向,天然碱法能耗低、碳排放少、环保优势明显,未来纯碱行业当以天然碱法最具优势。 

纯碱行业产能分布和工艺制法如下: 

远兴能源:现有纯碱产能148万吨 预期500万吨(一期2022年底 300万吨建成),规划2025年总产能达960万吨 天然碱法

三友化工:纯碱产能340万吨 氯氨碱法山东海化:280 万吨 氯氨碱法

中盐化工:240万吨 氯氨碱法 联碱法

金晶科技:150万吨 氯氨碱法

和邦生物:120万吨 联碱法

双环科技:110万吨 联碱法

云图科技:60万吨 联碱法

华昌化工不详

最新纯碱分析 对纯碱行业认知的再提高(5)

选择纯碱行业投资方法:先工艺技术比较(天然碱法>联碱法>氯氨碱法)再产能比较。提高认知后选谁不选谁就一目了然了吧。

以上对纯碱行业详细梳理后请大家重视纯碱景气上行的机会。

提示:再好的逻辑,也要结合大盘涨跌和个股趋势来选择介入跟退出的时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