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乌镇六大古镇(去水乡古镇周庄)

周庄乌镇六大古镇(去水乡古镇周庄)(1)

在苏州城外有个水乡,那里住着一户富贵人家,富到什么程度呢?

富可敌国。

说到这儿,应该知道我说的是谁了。一个在明朝响当当的人物,他的有名,主要就是“有钱”

如今的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也不及他,比如现在的马云、马化腾、王健林千亿富翁对吧,多少人膜拜的商业奇才。

不过在他的财富面前也不算什么,这个人就是钱多到朱元璋都眼红的沈万三。

而且有钱到“被神话”,说沈万三有个聚宝盆,在地里干活的时候发现的,从此以后,只要往里面丢金、银、珠、宝,就会如潮水般涌出金、银、珠、宝。不然怎会如此有钱?

或许更多人愿意相信,成功来源于某种常人无法做到的手段,而不愿相信,成功来源于自身的努力。

因为成功的路途实在太难,情愿看着别人站在山巅,自己朴实一生就够了,所以成功始终属于少部分人。

沈万三的致富,离不开他父亲和他自身的努力。

周庄乌镇六大古镇(去水乡古镇周庄)(2)

沈万三祖籍是浙江南浔,家里同样是耕地人家,后来通过一家人开垦荒地,土地越来越多,慢慢的通过收租挣钱,一步步积累原始资本。

每次讲解沈万三,都会说到沈万三靠“耕田起家”。

所谓的聚宝盆,不过就是我们想要一夜暴富的心理罢了。

沈万三的父亲沈祐,来到昆山周庄后,善加利用周庄的水系,继续发家致富,而更具商业头脑的沈万三眼光长远,做外贸生意。

将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等在国外稀少又昂贵的货物,运往南洋一带;

事后,又将挣到的钱购买南洋的象牙、珠宝、犀角、香料和药材回国售卖,这一捣腾,挣得钵体满满。

自然,江南第一巨富沈万三就火了,在全国都有他的田产,半个姑苏城都是他的商铺。确实是“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

周庄乌镇六大古镇(去水乡古镇周庄)(3)

据说沈万三和吴王张士诚的关系也不一般,朱元璋攻打苏州诚时,足足打了八个月,才打下来,这其中,离不开沈万三的资金资助。

而且他们两家还是亲家,张士诚投降元朝的时候,沈万三还专门给张士诚弄了一块记功碑,相当于是赞扬他顾全大局,没有用武力反抗元朝,让百姓可以少遭战争迫害。

不过这块碑也成了张士诚投降元朝的证据,张士诚内心深处本是不想投降元朝的,却是不得已。这块碑在苏州北寺塔可以看到。

朱元璋打下苏州诚后,苏州的富商让朱元璋很痛恨,如果不是这些人,他怎会打得如此辛苦。

但同时,他也需要这些富商的资助,比如修建南京城墙,而沈万三是最佳人选,同时承担“大头”,他主动申请修建南京城墙的三分之一。

沈万三修建城墙的匠师、士兵卖力,比朱元璋还早早完成任务,沈万三出尽风头,让朱元璋觉得有失颜面,但又挑不出毛病。

更让朱元璋生气的是,沈万三提出用黄金万两,犒赏三军。“什么??你沈万三想用钱收买我的军队吗?拖下去,斩了。”

一代商业奇才,明朝首富,从此陨落?

朱元璋应该在想,终于抓到你的把柄了。

若不是马皇后求情,怕是斩杀庙堂之上了,就不会有今天在贵州安顺“天龙屯堡”的沈家后裔了。

沈万三免去死罪,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罚没家产,搭配边疆(云南),后来到贵州安顺,今天的天龙屯堡还有沈家后裔,并且保持着和昆山相似的发音和服饰,以及民间戏剧皆有相似。

发配到边疆的沈万三,利用茶马古道,同样开始他的贸易路,把丝绸、茶叶运到缅甸、印度等地销售,搞活了边疆经济。

果然,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拥有头脑和一技之长的人,在哪儿都饿不死。

“不做巨富又怎样,至少保我一家安宁”

沈万三晚年拜张三丰为师,更加神话他的一生,而修道对于沈万三来说,会是神奇一生中最好的结局吧。

在今天的周庄古镇里,有一个占地面积最大的古建筑——沈厅。

沈厅是清代(1742年)沈三万后代沈本仁建的,客人常问我的是,沈万三住过吗?没有。

毕竟沈万三是明朝的,大宅是清朝建的,那么沈万三住哪儿呢?大致在镇外面,如果去到周庄,乘环镇游的手摇船可以看到。

今天的沈厅,前后共有七进,是周庄目前最大体量的古建筑。

走在这样一个大宅里,同样让你回想起沈万三的故事,是怎样的一个人,在明朝的时候就创立了这样一个商业帝国。

周庄乌镇六大古镇(去水乡古镇周庄)(4)

在历史的长河里,不知这个码头,承载了多少沈家的金钱与货物。

周庄的前世繁华,来自明朝沈万三。

周庄的今时美好,得益热爱周庄的每一个人。

来周庄吧,更多沈万三的故事,想要说给你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