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与战国的分水岭是哪里(为什么春秋与战国的分水岭是三家分晋)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开篇写到: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后世把这一标志性事件成为三家分晋,同时也是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线。我们知道历史上把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公元前453年的时候,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了晋国作为标志。春秋时期的时间主要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而战国时期是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国家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最后秦统一了六国。

春秋与战国的分水岭是哪里(为什么春秋与战国的分水岭是三家分晋)(1)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诸侯之间更是互相征伐。而到了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之间更是大小战数百场。春秋时百家争鸣,各个学派百花齐放,战国时期法家,儒家,鬼谷各派也是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历史上为什么单单把三家分晋作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线呢。下边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三家分晋:当初,晋国的大夫智宣子以智瑶为家族继承人,然而智果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智瑶能力什么的都好,然而知瑶不能以仁德待人。智果的原话是:“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智宣子不听,智果认为智瑶迟早会导致灭族,就跟智宣子分家,别成一族。智瑶上位,也就是后来的智伯。

同时期晋国的另一家赵氏,也就是电视剧赵氏孤儿的那一家,也在族内远继承人。赵简子有两个儿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赵简子就把家训什么的写成书,让两个儿子看。三年后的一天问兄弟两个,结果伯鲁的书简早就不知丢哪个山沟沟里了。再看无恤,对答如流。赵无恤自然而然被选定为赵家的继承人。

智宣子去世后,智伯掌握了晋国的大权。有次就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将由我。其嚣张气焰可见一斑。智伯跟韩康子要土地,韩康子不想给,段规劝说韩康子:您不给他地,他肯定出兵打我们,不如给他,智伯这么贪婪,肯定去跟别家要,别家不给必定兵戎相见,那时我们就有机会了。韩康子就把一个万人的城池给了智伯。智伯很高兴啊,找到了发家致富的好办法。下一个就找魏恒子要,魏家也不想给,家里的谋士就劝魏恒子,给他吧,现在胳膊拧不过大腿,欲先取之,必先与之。魏家想了想,也给了个万邑之城。

有了前两次索地之后,智伯的胃口更大了,又跟赵襄子赵无恤要地。赵襄子那是铮铮铁骨,要土地不给,寸土不让。智伯大怒,别人都给,就你跟我对着干,揍他。智伯点齐自己的兵马,然后在带上韩魏两家的人马,攻打赵氏。赵氏不敌,退守晋阳,三家把晋阳围了个水泄不通,然后引水灌城。韩魏陪智伯城下观察敌情,智伯说了句“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韩魏两家从这句话里感受到了唇亡齿寒,下一个恐怕就是他两家。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而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于是韩赵魏三家达成共识,结成同盟共同对付智氏。趁夜色杀死守敌,决河堤水淹智氏大军,打败智伯。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

然后就发生了开头的一幕,韩赵魏族灭智氏以后,迁晋国公室与他处,三家瓜分晋国。表奏周天子,请立为诸侯。晋国原为周天子的旁支,如今国灭,周天子也无能为力,在韩赵魏三家的逼迫下,不得不承认三家自立。在三家分晋之前,周王室就已经徒有虚名,已经不能号令天下了。然而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认为,战国的开始不是韩赵魏篡权,而是周天子承认韩赵魏三家分晋这件事标志着战国的开始。周王室没有实力,齐楚燕秦等大国之所以不敢对周王室兵戎相见,维持着天下宗主的地位,徒已名分尚存之故。而今周王室承认了韩赵魏位列诸侯之名,标志着周王室把名器丢掉了,春秋的礼乐制度崩塌了。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所以说,周天子下令韩赵魏为诸侯的那一刻,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篇章,一个群雄逐鹿中原的时代。有想法的小伙伴,请留下你的观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