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糕的最正宗做法(博野美食之-扒糕)

我自己对扒糕的印象并不深刻,可能是小时候没怎么吃过的缘故,跟我说起扒糕的人,大部分是些上了岁数的人。于是,我就片面地认为,“扒糕”,就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怀旧的食物。后来,我一年到头总是下乡调查,这才发现,在博野,不喜欢吃扒糕的人,一百个里面也找不出一个来。

镜糕的最正宗做法(博野美食之-扒糕)(1)

黄瓜蒜末搭配

做扒糕的原料是荞麦面。荞麦,在博野叫“棱子”。有史以来,在博野,棱子是补种的品种。当别的庄稼安不上苗了,才种棱子。博野农谚说“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就要种荞麦”。棱子下种的时间最迟不晚于三伏。棱子春种则夏收,夏种则秋收,生长期短,亩产也就一百多斤。博野现在的棱子面,大部分是从西北运过来的。

从前要想得到上好的棱子面非常不容易。需要上碾子碾成面,反复碾,反复用细箩筛,筛出的面越细越好。所以,早年间的扒糕,不是农家的日常食品。即便是卖扒糕的,也舍不得让自家馋的流口水的孩子们吃。那个时候一块扒糕卖一毛钱,赶个大集下来,也赚不了多少。扒糕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取适量纯棱子面,拌入适量五香面和食盐。锅里烧开水,把拌好的棱子面倒进去,搅成黏糊糊的稀糊。边熬边搅,越熬越稠。大约熬半个小时,熬成灰褐色的膏,感觉搅动费劲了,停火出锅。趁热,手沾凉白开將熬成的膏拍成烧饼大小的圆饼,晾凉,扒糕就做好了。

镜糕的最正宗做法(博野美食之-扒糕)(2)

扒糕

从前的扒糕是不进饭店的。吃扒糕,得赶个集。卖扒糕的小摊,支着两个长方形的大挑盘,上面摆着小碗和调料罐,人们就坐在大挑盘前面的小矮凳上,现切现拌现吃,扒糕吃起来香泛劲道,不沾不硬,老少皆宜。卖扒糕的麻利地拿出小圆饼,切成棱形的窄条装盘。醋、蒜、芝麻香油、麻酱调成浓汁,盛在小碗里。吃扒糕用的家什是小竹叉子,用小叉子叉起扒糕,饱沾浓汁,慢慢品尝,味道浓郁。

镜糕的最正宗做法(博野美食之-扒糕)(3)

大集上的扒糕摊

如今,不管去哪家饭店吃饭,似乎总能见到扒糕的身影。浅灰褐色的扒糕切成菱形条码在盘子里,上面浇上醋蒜芝麻油麻酱调出来的浓汁,筋道爽口,一点也不粘,这显然是饭店改良过的吃法,要想体验最传统最地道的吃法,得去赶集。博野县城大集上,还保留着传统销售模式的扒糕生意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