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创达涨8.85%(中科创达深度报告)

(报告出品方/作者:首创证券,翟炜,李星锦)

1 全球领先智能操作系统提供商

1.1 坚持“技术 生态”平台发展战略

中科创达是智能操作系统产品和技术提供商。围绕智能操作系统核心技 术,公司面向智能手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物联网、企业市场推出了一系 列完整的解决方案及产品。同时也向产业链各方提供开发、支持等各类服务。

公司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2008-2014 年为公司初创与成长期。公司成立于 2008 年,最早致力于 智能软件业务,随着 Android 系统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提前布局 Android 系 统的中科创达迎来快速发展,2011 年公司获得高通、ARM、北极光创投等公司 1 亿元战略投资,进入快速扩张阶段,2011 年至 2014 年,公司营业利润年均 增长 30%。

随着车联网、物联网的发展,2015 年公司在创业板上市后,开始实施 2.0 转型升级战略,重点布局车联网和物联网业务,新业务投入力度大,陆续 通过外延拓展智能车载以及智能硬件业务,2016 年收购专业车载系统厂商北 京爱普新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和北京慧驰科技有限公司 100%股权,2017 年、 2018 年相继完成汽车用户界面软件提供商 Rightware 和海外图像视觉技术公 司 MM Solutions 的收购,使得智能网联汽车业务布局更加全面。

2018 年以来,公司进入战略扩张期,智能网联汽车业务收入高速增长, 物联网发布多款新一代 SoM 产品,2019 年推出 TurboX 边缘智能平台,2020 年推出 TurboX EB5 边缘智能站,物联网业务开始放量。

公司控股股东为董事长兼总经理赵鸿飞,技术出身,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工学硕士学位,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持有公司 28.78% 股份。

中科创达涨8.85%(中科创达深度报告)(1)

公司旗下子公司包括全资子公司畅索软件科技(上海)、上海慧达汽车、 上海慧行智能、爱普新思、慧驰科技等,控股子公司苏州畅行智驾、创通联 达以及间接控股子公司 MM Solutions EAD、Rightware.Oy 等数十家子公司。

1.2 布局三大核心领域

公司业务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适用于智能手机、无人机、机器人、智能相机、VR/AR 等移动智能 终端的定制化专属智能操作系统解决方案;

面向智能物联网行业推出开放平台——TurboX 智能大脑平台,旨 在助力并加速物联网终端原型到产品化。该平台提供包括核心计算 模块 SoM、操作系统、算法和 SDK 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同时包含开 发板及社区服务;

面向全球汽车厂商和 Tier1 可以提供以智能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为基 础,以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全数字液晶仪表、汽车总线、车载通信 系统相融合的完整的智能驾驶舱解决方案以及 Kanzi 3D 开发引擎、 Kanzi Connect 和自动化测试等工具产品;

面向边缘计算场景推出边云协同的物联网开发框架平台—— TurboX Edge Platform,采用层级化、模块化的设计理念以及容器 化的部署方式,包含基础层、中间件层和应用层,并且层级之间、 模块之间通过标准定义的接口进行互联互通;

自主研发物体识别、缺陷检测、场景检测及宠物识别等诸多 AI 应 用,并向开发者和制造商推出 AI 开发套件,联合产学研伙伴打造 人工智能生态平台。

中科创达业务领域涵盖三大类,分别为智能软件业务、智能网联汽车业 务和智能物联网业务。从历年营收可以看出,2015 年之后,随着公司转型升 级,公司营收结构发生较大变化。2015 年以前,公司智能软件业务为公司主 要业务,2015 年占其收入占比为 85.49%。2016 年,公司前期投入的智能车 载与智能硬件的相关收入开始体现,收入占比分别为 5.45%、15.12%,到 2021 年,智能软件业务、智能汽车与物联网业务收入已接近 4:3:3。

中科创达涨8.85%(中科创达深度报告)(2)

1.3 财务情况

随着公司在操作系统、视觉、语音、图形图像的优势进一步扩大,以及 和产业链周边企业合作的深入,客户数量及质量显著提升。公司历年收入稳 健增长,2015-2020 年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33.71%,2020、2021 营业 总收入为 26.28 亿元、41.27 亿元,同比增长 43.85%、57.04%;归母净利润 快速增长,19-21 年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 44.63%、86.61%、45.96%。2021 年公司业绩提升明显,2021 年营业总收入 41.27 亿元,同比增长 57.04%,归 母净利润 6.47 亿元,同比增长 45.96%,主要原因是公司智能操作系统技术 优势持续扩大、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业务产品化能力不断强化, 智能物联网业务中智能计算模组出货量大幅增加。

2017-2020 年公司销售净利率与销售毛利率逐年上升,2020 年分别由 36.38%、6.55%升至 44.22%、17.11%。2021 年净利率与毛利率均有下降,分 别下降至 15.27%、39.40%,与毛利率较低的物联网业务占比提升有关。

2018-2020 年,公司费用管控得当,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逐年下降, 2020 年分别降至 9.97%、4.15%。2018 年销售费用率由 4.00%小幅提升至 6.52%, 原因是公司为扩大市场占有率,拓展优质客户,建立全球销售网络,2021 年 销售费用率下降至 3.12%;2021 管理费用率较 2020 年有所下降,为 9.85%;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17-2020 年公司研发费用绝对值不断提升,研发 费用率保持在稳定水平,2021 年研发费用率为 12.43%;公司财务费用整体处 于平稳低水平,2021 年公司财务费用率为 0.28%。(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中科创达涨8.85%(中科创达深度报告)(3)

2 智能软件业务

2.1 5G 催化,终端市场迭代升级

5G 撑起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占比近八成。2017 年以来,智能手机市 场显现疲态,2020年全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96亿部,同比下降20.4%, 延续了自 2017 年以来的下降趋势。但与此同时,5G 智能手机的产业升级趋 势愈发明显,不断从高端机型向中低端机型渗透。据信通院消息,2021 年 1- 11 月,我国 5G 手机出货量达 2.66 亿部,占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的 76%,同 比增长 63.5%,拉动智能手机整体出货量。国内 5G 智能手机渗透率远超全球 平均水平(出货量占比:40.7%),随着 5G 的技术普及与应用不断落地,全球 5G 手机普及率及出货量有望持续高增长。展望 2022 年,Counterpoint 预计 全球 5G 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超过 8 亿部,取代 LTE 成为移动设备的主流无线 通信技术标准。

智能移动终端产业链上游供应商主要是元器件厂商、设计外包公司、人 力资源咨询公司、测试仪器厂商等。下游客户主要有六大类,包括移动智能 终端厂商、操作系统厂商、移动芯片厂商、电信运营商、应用软件和互联网 厂商及元器件厂商。

操作系统技术在产业链中具备承上启下的作用,行业内企业需要与产业 链上下游的移动芯片厂商、操作系统厂商、元器件厂商、移动智能终端厂商、 电信运营商、应用软件和互联网厂商密切配合。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产品 和技术提供商对智能移动终端产业链的各环节提供操作系统增值产品和服务。

目前,国内提供操作系统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主要有中科创达、诚迈科 技、播思通讯等。海外有日本 FUJISOFT、芬兰叠拓信息、印度 Sasken 等企 业。5G 市场的发展和演进, 智能手机芯片不断更新换代,性能不断提升,对 应的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也需要相应更新升级,操作系统的创新定制开发需 求开发增加,在包括兼容性、协议、认证、功耗、稳定性、射频天线等技术 领域带来了大量的研发需求, 并且由于 5G 带来的研发复杂性,进一步提高 了手机行业的技术门槛。推进国际化战略的国内智能手机厂商在安全、运营 商定制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科创达涨8.85%(中科创达深度报告)(4)

2.2 产业链垂直整合,基本盘稳健增长

公司的上游供应商主要是元器件厂商、设计外包公司、人力资源咨询公 司、测试仪器厂商等。下游客户主要有六大类,包括移动智能终端厂商、操 作系统厂商、移动芯片厂商、电信运营商、应用软件和互联网厂商及元器件 厂商。公司智能软件业务收入主要来自终端厂商和芯片厂商,2021 年收入占 智能软件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 65%、23%。

与上下游厂商紧密合作,高通等客户为公司长期合作伙伴。在智能移动 终端产业链中,移动芯片厂商和操作系统厂商处于相对核心的位置,与移动 芯片和操作系统厂商的长期紧密合作也成为了重要壁垒之一。因厂商对技术、 安全管理、国际化服务能力等高要求,选择战略合作伙伴较为谨慎,也就形 成了较高的客户粘性。公司主要移动芯片厂商客户包括高通、展讯、ARM 等, 其中与海外顶级芯片供应商高通合作紧密,包括 QRD(Qualcomm Reference Design)手机的联合开发,2010 年签约建立联合实验室,为中国移动终端厂 商提供技术支持,对 IHV 元器件进行联合认证。除此之外,二者合作广度已 拓展到智能硬件领域,2016 年高通中国与中科创达成立合资企业重庆创通, 在智能相机、机器人、虚拟现实设备、可穿戴设备、无人机、医疗设备及工 业物联网等智能硬件,意在加快中国 IoT 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技术壁垒短期内难以突破。公司 2009 年开始从 Linux 操作系统向 Android 操作系统转型,随着 Android 系统市场份额不断提升,2011-2014 年 中科创达营业收入年均增长 62%,净利润年均增长 158%。期间公司业务的快 速发展的缘由,与公司的技术定位密不可分。原生的 Android 系统不能全部 满足各厂商不同的需求,尤其是个性化需求与运营商定制,再加上移动设备 中较复杂的软硬件适配问题,由此产生了对操作系统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行 业内企业主要以 Android 系统为基础向客户提供相关产品与服务,终端厂商 因研发能力、产品周期和成本等方面受限,与操作系统产品和服务提供商的 合作有利于其提效降本,这也是公司当时业务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科创达涨8.85%(中科创达深度报告)(5)

公司围绕智能操作系统技术持续研发与创新,形成了从硬件驱动、操作 系统内核、中间件到上层应用的全面技术体系,核心技术涵盖 4G/5G 通信协 议栈、深度学习、图形图像技术、系统优化、自动化测试和安全技术等多个 方面。

智能软件业务营收快速增长,毛利率持续提高。公司作为智能操作系统 平台产品的全球领军者,凭借着在操作系统平台产品和技术的领先地位,实 现了智能软件业务营收快速增长。2018-2021 年营收增速不断提升,同比增 长率分别为 13.90%、13.83%、20.24%、40.33%,营业收入由 2017 年的 7.45 亿元提升至 2021 年的 16.31 亿元,系因公司与全球的终端客户、芯片厂商保 持紧密合作并建立了更加全面且深入的客户粘性。毛利率方面,2018 年毛利 率大幅提升至 48.20%,系公司经过多年积累后学习曲线效应的显现,公司已 建立起围绕智能操作系统技术的进入壁垒。2019-2021 年毛利率持续提高, 由 48.20%提高至 50.01%。(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 智能网联汽车业务

智能网联汽车迈入关键发展期,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加速演进。近几年 来,全球汽车行业呈现“新四化”趋势,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 其中,网联化是指车联网布局,是功能实现的纽带,通过融合现代网络通讯 技术,实现车内、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服务平台间无线通讯和信 息交换的大系统网络。智能化主要有两大发展方向,驾驶自动化和座舱智能 化,通过智能驾驶(ADAS/AD)和智能座舱实现。随着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的 发展,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功能不断优化完善,智能座舱提供了智能驾驶、 人车交互等新技术的关键接口。

3.1 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及渗透率加速提升

智能座舱:智能座舱是车企智能化、高端化的刚需,也是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智能座舱集合了硬件、人机交互系统和系统软件, 以座舱域控制器(DCU)为核心,推动包含液晶仪表盘、中控屏、流媒体后视 镜、抬头显示系统等部件在内的多屏融合,实现语音控制、手势操作等更智 能化的交互方式。从汽车整体架构来看,座舱域控制器(DCU)链接传统座舱 电子部件,进一步整合智能辅助驾驶 ADAS 系统和车联网 V2X 系统,使智能汽 车可以进一步优化整合自动驾驶、车载互联、信息娱乐等功能,完整的解决 方案帮助智能汽车从代步工具逐渐成为可移动生活空间。

中科创达涨8.85%(中科创达深度报告)(6)

与传统座舱相比,智能座舱以液晶仪表盘和大尺寸中控屏代替机械仪表 盘和传统中控屏,以触控交互代替物理按键,信息娱乐功能更丰富,安全度、 集成度与智能化程度明显提升。随着用户对座舱功能需求经历了从安全为主 到“主动 智能”的逐渐演变,智能座舱功能不断进化。

智能座舱产业链上游是指二级供应商,主要是给一级供应商提供各类软 硬件部件,硬件部分主要包括显示面板、PCB、功率插件以及芯片等,软件部 分包括底层操作系统等。中游是指一级供应商,通过整合上游各类软硬件、 组装成智能座舱产品,然后提供给下游集成厂商。下游主要是指整车制造的 车企。

智能座舱产业趋向于跨界、融合、集成的网状结构。上游零部件企业寻 求后向一体化,下游整车厂寻求前向一体化,独立研发算法和智能硬件,与 此同时,新兴互联网公司与传统整车、零部件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推出 智能座舱整体解决方案。对于整车厂而言,其拥有成熟的汽车研发、生产、 供应链体系,但相对来讲软件开发实力略有不足,缺乏良好的生态体系。对 于新兴互联网公司而言,其具备完善的应用生态、强大的系统开发能力,但 缺乏相关行业经验,对硬件的集成开发的能力相对较弱。对于 Tier1 供应商 而言,其独特优势在于系统定制能力和丰富的车规级硬件开发经验。

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及渗透率将加速提升。主流智能座舱包含全液晶仪表 盘、汽车中控屏、HUD 和流媒体后视镜等四大模块。2017 年国内智能座舱市 场规模约 383.1 亿元,2020 的市场规模测算达 566.8 亿元。未来随着用户需 求的增加以及产品的加速创新,我国智能座舱带来的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 预计 2021-2025 年的市场年复合增速将达 15%,2025 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1000 亿元。随着传统车企与电动车加大对智能座舱的产品配置,液晶仪表等 渗透率有望实现快速提升。IHS Markit 在《智能座舱市场与技术发展趋势研 究白皮书》中指出,2020 年,中国市场座舱智能配置水平的新车渗透率约为 48.8%,高于全球市场的装配率水平,到 2025 年预计可以超过 75%。

中科创达涨8.85%(中科创达深度报告)(7)

3.2 全球智能驾驶处于 L2 向 L3 过渡的阶段

智能驾驶级别:当前全球智能驾驶处于 L2 向 L3 级别转变的阶段 2016 年,NHTSA 和 SAE 对智能驾驶发展程度率先给出了分级定义标准,将智能网联汽车的无人驾驶程度由低到高划分为6个层级。2020年3月9日, 我国工信部公示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推荐性国家标准报批稿,2021 年 8 月 20 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 2022 年 3 月 1 日起实施。

中美分类标准对每个具体的驾驶自动化功能分级结果基本一致。根据 “开启自动驾驶功能后,驾驶员是否应该处于驾驶状态”为标准。SAE 发布的 自动驾驶分级标准中,L3 级以上(包括 L3 级)的功能才能称之为“自动驾 驶功能”;中国《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中,以 L3 为界限,动态驾驶任务的 接管者的主体发生改变。因此,L3 及以上级别才可被称为“高等级自动驾驶”。 即智能驾驶以 L3 为分界线,L3 以上(包括 L3)被称为自动驾驶,L3 以下被 称为辅助驾驶。

目前,全球智能驾驶处于 L2 向 L3 级别转化的过程。L2 级的 ADAS(高 级驾驶辅助系统)是实现高等级自动驾驶的基础,目前全球正处于 L2 向 L3 级别转化的过程,即高级辅助驾驶向自动驾驶转化,是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 的分水岭。在 L3 阶段,依据驾驶环境信息,由无人驾驶系统完成所有的驾驶 操作,根据系统请求,驾驶者提供适当的应答,在特定环境下(高速公路等) 实现无人驾驶。

智能驾驶产业链:上游感知、传输、决策和执行层,中游平台层,下游 为整车与服务

智能驾驶汽车功能的实现需要汽车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车载计算平 台开发商、出行服务供应商等多方主体参与,因此,智能驾驶汽车的产业链 较长。具体而言,上游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决策层和执行层;中游为平台 层,包括整合的智能驾舱平台、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以及传统的车联网 TSP 平 台;下游主要为整车厂和第三方服务。

其中,上游感知层包括车载摄像头、雷达系统、高精度定位、导航系统、 路侧设备等;传输层基于通信设备和服务为自动驾驶提供信号传输,主要包 括通信设备和通信服务;决策层包括计算平台、芯片、操作系统、算法等; 执行层,对决策命令进行执行,包含线控、电子驱动/转向/制动、系统集成 及其他汽车零部件厂商。四条系统环环相扣,实现汽车网联化功能。

中科创达涨8.85%(中科创达深度报告)(8)

据 CAICV 联盟数据显示,2021 年 1-8 月,我国智能网联乘用车(L2 级) 总销量为 274.6 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 20.9%,比重较 2020 年的 15%提 升 5.9 个百分点,其中销量靠前的车厂有一汽、广汽、上汽、长城汽车、特 斯拉等,特斯拉 L2 渗透率最高(100%),沃尔沃、一汽丰田、领克的 L2 级渗 透率均超过 70%。2020 年全年,我国 L2 级智能网联乘用车累计销量 303.2 万 辆,市场渗透率达到了 15%。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提出, 要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其中智能网联的目标是:到 2025 年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到 2035 年高度自 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2020 年 11 月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 图 2.0》将智能网联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发展期 2020-2025 年、推广期 2026- 2030 年、成熟期 2031-2035 年,并提出到 2025 年 PA 级和 CA 级新车将达到 50%,到 2030 年超过 70%。根据市场研究机构 MarketsandMarkets 预测,全 球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在 2027 年将达到 2,127 亿美元,2019-2027 的年复 合增长率将达到 22.3%。

3.3 智能座舱产品布局

公司自 2013 年开始正式进入智能网联汽车业务领域,目前已经成为全 球知名的智能网联汽车平台产品提供商,在全球拥有超过 200 家智能网联汽 车客户。公司不断深耕汽车软件市场, 积累了丰富的、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 操作系统、3D 引擎、机器视觉、语音和音频、自动化测试等产品和技术。公 司能够提供从操作系统开发、核心技术授权到应用定制、自动化测试等一站 式、全产品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基于车 云一体的 SOA 的整车智能操作系统。2021 年, 公司智能网联汽车业务实现营 业收入 122403.21 万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 58.91%。其中软件开发、技术服务 收入 108237.18 万元,软件许可收入 14166.03 万元。

继收购 Rightware 后,中科创达和 Rightware 进一步整合操作系统和用 户界面的优势,推出了基于 Kanzi 和 Kanzi Connect 的一体化智能驾驶舱解 决方案。Kanzi 由 Rightware 自主研发,为智能驾驶舱 HMI 开发工具,Kanzi Connect 中间件可实现应用间、系统间以及屏幕间的数据传输。

中科创达涨8.85%(中科创达深度报告)(9)

公司智能网联汽车业务以“IP 服务 解决方案”的综合商业模式为主, 采取两种收费模式:一是软件开发、技术服务费,整体解决方案约为 1-2 年 开发周期;二是 IP 授权费,二者收入比重约为 88%、12%。软件开发、技术服 务贡献主要增量,2021 年软件许可等收入 14,166.03 万元,软件开发、技术 服务收入 108,237 万元,同比增长 72.87%。

技术驱动及持续研发投入。与 2009 年提前布局 Android 系统技术研发 一样,中科创达在 2013 年前瞻性布局车联网,从为汽车提供 IVI 信息娱乐系 统开始跨入车联网领域。中科创达在车联网业务的技术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移动智能终端的核心技术延展,二是融合发展外部技术。公司具有十多年的 Linux、Android 系统的技术基础,将技术延展至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硬 件领域。除了本身投入研发外,中科创达还先后收购了三家汽车软件相关的 公司:专注于汽车前装市场信息娱乐系统研发的独立设计公司 Appsys(爱普 新思)、汽车用户界面软件技术及服务供应商 Rightware 和图像视觉技术公 司 MM Solutions,大力布局智能网联汽车软件技术。Rightware 的 Kanzi 业 务,由最初专注于为手机和平板电脑构建图形界面转为汽车开发图形用户界 面的公司,Kanzi 产品目前已经被全球 50 余个汽车品牌采用。

2020 年公司新发布的 TurboX Auto 4.5,在人格化个性化交互终端、车 内外视觉感知和车云一体等方面进行了改进。一是基于 SOA 架构进行多场景 的快速部署,支持用户场景自定义,连接更多的 IOT 设备和应用,实现更进 一步的车云一体;二是包括 DMS 在内的车内外视觉感知系统的升级;三是人 格化、个性化的交互终端,比如拟人化的智能机器人。

2022 年发布基于高通 SA8295 新一代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在 2022 年 CES 展上,公司发布了基于高通第四代数字座舱平台(高通 SA8295)的智能座舱解 决方案和融合泊车技术与解决方案,此外其全资子公司 Rightware 还推出了 一体化 HMI 工具链 Kanzi One,为汽车多元化的智能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 持。

中科创达涨8.85%(中科创达深度报告)(10)

公司在 CES 上推出的基于高通 SA8295 平台的智能座舱,将软件的内容, 场景和价值提高到全新的水平。新产品的优势在于:(1) 通过 SA8295 的 AI 算力和多摄像头支持能力,实现了低速辅助驾驶与座舱域融合,从而更好地 支持 360°环视和智能泊车功能;(2)结合 SA8295 在 Security & Safety 方 面的新特性,为智能座舱带来了用户数据加密、存储安全、功能安全,车到 云安全等全方位的安全防护; (3)Kanzi One 为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带来了电 影级视觉效果的 3D 设计,以及前所未有的人机交互体验; (4)一站式投屏 解决方案,在业内首次集成了 CarLink,可全方位满足消费者对于汽车多元 化的智能需求等。

3.4 智能驾驶产品布局

公司在智能汽车领域不断拓展,通过收购全球领先的视觉技术公司 MM Solutions 以及中国领先的泊车技术提供商辅易航等一系列公司,在自动驾 驶领域进一步延伸。

自动驾驶可分为低速领域与高速领域。主要的产品包括-SmartParking 智能泊车产品、SmartDrive 智能驾驶产品环向视觉-AVM、环向视觉-CMS 电子 后视镜图像处理解决方案、舱内视觉-FaceID/DMS/OMS、前向视觉-SmartDVR 等。

低速领域具备APA技术能力。2020 年12 月中科创达收购辅易航51.48% 股权,发力中低速 APA 领域,从座舱切入和渗透到低速驾驶的场景,目前公 司座舱域的算法已经具备支撑低速驾驶领域-比如自动泊车、即自动泊车辅助 系统(APA)的能力。辅易航是国内“低速场景下的 ADAS 自动驾驶”公司,研 发团队约 80 人,目前已形成五大核心产品:低速感知系统、驻车辅助系统、 智能泊车系统、全自动泊车系统,自主驾驶,实现集软硬件为一体的整体解 决方案。已实现融合型泊车、全自动泊车、遥控泊车、半自动泊车、盲区检 测、低速紧急制动等 ADAS 及低速自主驾驶功能。

公司在 CES 2022 上发布了中科创达融合智能泊车解决方案。中科创达 融合智能泊车打通座舱和自驾两大技术域,基于座舱域的冗余算力,在实现 安全低速泊车的同时降低方案成本;同时,它将传统的超声波雷达测距算法 与 AI 智能视觉技术融合,提升在复杂泊车环境中的判断和处理能力。融合智 能泊车的 AVM(全景环视系统)、APA(自动泊车系统)界面基于一站式智 能座舱 HMI 工具链 KanziOne 打造。

中科创达涨8.85%(中科创达深度报告)(11)

驾驶领域核心, 提供软件平台层服务。在平台层公司所做的是“范操作 系统平台”。即从应用层算法 API 往下到 BSP 以上的软件领域,再加上 Kernel 级的操作系统。通过公司平台层技术,可以降低应用算法和主机厂对于应用算 法移植的难度,最终主机厂可以选择用自己的框架,或者依托公司的平台,在 平台上进行设计和后期的调试。如果整车厂有自己的 ADAS 应用层方面的能 力,公司更多提供系统软件的能力。如果整车厂在该领域能力有限,公司可以 提供包括系统软件层、应用软件层的整体方案提供给客户。

高通自动驾驶产品不断完善,利好公司相关业务。2022 年 4 月 1 日, 高通和投资公司 SSW Partners 完成了瑞典汽车技术公司维宁尔(Veoneer) 的收购,补上了自动驾驶算法的短板。在高通现有的 Snapdragon Ride 平台 上,高通主要提供的是以芯片为基础的硬件架构,其中的软件采用 Arriver。 中科创达作为高通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在移动终端、汽车、物联网多领域进 行合作,公司聚焦操作系统技术,在汽车业务上进行智能汽车平台相关的基 础软件、中间件开发及整合工作,为主机厂提供更好的软件算力平台。高通 Snapdragon Ride 平台组合不断丰富,加快拓展 ADAS 和 AD 领域,也将促进 公司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能力及市场空间的提升。

智能汽车领域合作不断升级。2021 年 11 月,公司与实控人赵鸿飞先生 控制的企业伽承荷华共同出资设立智能驾驶平台公司,定位为自动驾驶域控 制器和新一代 CCU(中央计算平台),预计此举将推动公司进军自动驾驶和未 来 CCU 市场。2021 年 12 月,公司与领先的智能硬件平台型企业华勤技术达 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智能网联汽车与智能手机领域建立长期深度的战略合 作关系,共同推动双方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HMI 设计、视觉算法、智能网 联及其它新兴市场的竞争力。

3.5 SOA 平台

当前整车电子电气(EE)架构正在快速发生变革,从传统的分布式正逐步 进化到域集成式或中央集成式。整个演变过程被分为三个大的步骤,分布式 架构、跨域集中架构、车辆集中架构,以及六个阶段,模块化、集成化、集 中化、域融合、车载中央电脑、车载云计算,随着车辆智能化升级加速,复 杂性、ECU 数量不断提升,而域控制器的引入,解决了分布式架构算力不足、 更新迭代困难、安全性等问题。

中科创达涨8.85%(中科创达深度报告)(12)

SOA 是一种基于服务的软件架构。具备“松耦合”“标准化的服务接口” “易于扩展”等特点,将功能的开发转变为服务的组合,能以最小的软件变 更应对迭代多变的需求。公司自研的 SOA 智能软件平台实现了车云一体、跨 域、跨 OS 的灵活部署和配置方案,为软件开发、整车集成等方面提供开发工 具链,可支持 Android、Linux 和 QNX 等操作系统,同时支持标准的服务描述 语言,确保了整车环境下不同平台的兼容性。

与华人运通联手共创 H-SOA 新智能操作系统。2021 年, 公司与华人运 通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将成立合资公司专注汽车智能系统及软件开发,联手打 造面向下一代智能汽车的计算平台和工具链,推出新一代智能汽车操作系统。该合资公司将基于中科创达操作系统技术,依托华人运通设计理念和整车架 构,设计研发能够支持、贯穿智能汽车底盘与动力控制域(VDCM)、车身域 (BDCM)、自动智能座舱域(IDCM)与驾驶域(ADCM)开放性中间层软件架构, 并提供相应软件开发工具链、软件开发技术咨询、车载硬件标准设计及产品。 首款 H-SOA 架构的智能汽车高合 HiPhi X 在 2021 年 5 月量产落地,实现了 软件定义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业务营收不断增长,毛利率持续保持高位。自 2013 年开始 战略部署智能网联汽车业务后,公司智能网联汽车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收入 持续不断增长。2021 年公司在智能汽车 OS 领域的核心优势, 继续带动汽车 业务的快速发展,实现营业收入 12.24 亿元,同比增长 58.91%。毛利率方面, 2017-2021 年毛利率基本保持在 50%左右,2021 年实现毛利 6.26 亿元,毛利 率达 51.16%。

4 智能物联网业务

4.1 物联网万亿蓝海市场,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不断扩张。人工智能、5G、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技 术的不断进步,推动物联网市场的快速发展,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 GSMA 发布的《The mobile economy 2020(2020 年移动经济)》报告显示, 2019 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达到 120 亿,预计到 2025 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规 模将达到 246 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13%。据贝恩公司数据显示,2021 年全 球物联网营收将达到 5200 亿美元。IDC 预测,到 2025 年全球物联网市场将 达到 1.1 万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 11.4%。

中科创达涨8.85%(中科创达深度报告)(13)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物联网市场,占比超过 25%。我国物联网连接数全球 占比高达 30%,2019 年我国的物联网连接数 36.3 亿,其中移动物联网连接数 占比较大,已从 2018 年的 6.71 亿增长到 2019 年底的 10.3 亿。到 2025 年, 预计我国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 80.1 亿,年复合增长率 14.1%。截止 2020 年, 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突破 1.7 万亿元,十三五期间物联网总体产业规模保持 20%的年均增长率。IDC 预测,2021 年全球物联网支出将达到 7,542.8 亿美 元,并有望在2025年达到1.2万亿美元,五年(2021-2025)复合增长率(CAGR) 11.4%。其中,中国市场规模将在 2025 年超过 3000 亿美元,全球占比约 26.1%。 从行业维度来看,IDC 预测,制造业、政府和消费者三大行业将持续增长,到 2025 年这三大行支出将占市场支出的一半以上。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 城市和智慧家居、智能可穿戴等物联网典型场景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物联网产业链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感知识别层、网络传输层、平台 控制层、终端应用层。感知识别层中传感器是物联网中收集需要的数据信息 的基础和关键,由传感器搭配识别技术构成,形成了比生物更精确更敏锐的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网络传输层包含通信模组、基础通信设施等,通信模 组是完成物联网终端网络接入以及数据信号传输的关键,也是必备的组件; 平台层是物联网数据处理、信息交互计算的平台,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 其中包括终端控制、连接管理、应用支持、业务分析等多个平台;终端应用 层是整个物联网技术落实的最后一步,包含相应的软件应用、智能硬件、物 联网终端、智能控制器等。

无论是车联网、工业互联网还是泛在电力物联网或者其他终端场景,随 着 5G 基础设施的完善,接入物联网的终端硬件越来越多,相对应的软件应用 层需求也会逐渐产生,软件的需求多种多样,空间广阔,且可能衍生出新的 商业模式,未来可以支撑众多厂商在此长期成长。

中科创达物联网业务的形态, 也从终端走向端-边-云一体,为全球客户 提供从模组到整机的全场景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在机器人、智能视觉、XR、 手持终端等产品领域不断扩大产品出货和客户拓展。

中科创达涨8.85%(中科创达深度报告)(14)

4.2 多产品布局物联网领域

2016 年,公司与美国高通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创通联达,公司目前持股 比例为 62.81%。同年,创通联达推出 TurboX 智能大脑平台,该平台提供了 包括核心计算模块、开发套件、操作系统、算法和 SDK 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创通联达作为物联网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通过人工智能、5G、物联网以 及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融合创新,为 OEM/ODM、企业级以及开发者客户提供 从芯片层、驱动层、操作系统层、算法层一直到应用层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加速智能产品从原型到量产的过程,构建以 IoTOS 为核心的端(终端), 边(边 缘计算), 云(云服务)分布式 OS 的一体化和全场景解决方案。

TurboX 智能大脑平台: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公司面向智能物联网市场推出的 TurboX 智能大脑平台产品以及 TurboX Cloud 智能物联网云平台产品,为客户提供物联网应用开发的标准化产品及 一站式技术支持服务。

其中,TurboX 智能大脑平台是中科创达推出的面向智能硬件产品的开 放平台,旨在助力并加速智能硬件原型到产品化。包括了核心计算模块 SoM、 操作系统、算法以及 SDK 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同时包含开发板及社区服务。 TurboX 智能大脑平台汇集产业链包括内容、应用、云服务等多方资源,为智 能硬件企业及创新创业者提供产业平台,推动智能硬件技术发展。

TurboX Cloud 智能物联网云平台旨在为企业与开发者提供完整的物联 网端到端应用解决方案,在快速实现产品商用的同时,更能执行好后期的设 备管理、升级以及数据存储与分析等重要环节。

TurboX Cloud 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分别是:设备管理平台、FOTA 平 台、应用赋能平台和数据分析平台。不同于一般的云平台,TurboX Cloud 专 门针对物联网垂直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全面升级,面对不同的物联网开发和应 用场景,四个平台都将发挥独特的作用,提供多种支持方案。同时,结合 TurboX 智能大脑平台,企业与开发者可以基于 TurboX 智能硬件开发平台、 TurboX 核心计算模块与 TurboX Cloud 云平台快速开发物联网端到端应用。 中科创达能真正做到物联网应用开发的一站式技术支持。

中科创达涨8.85%(中科创达深度报告)(15)

蜂窝模组/终端业务

此外,中科创达也涉足感知层的蜂窝模组/终端业务。2016 年,创通联 达推出“核心板 操作系统 核心算法”一体化的 SoM (System on Module)产 品。SoM 作为物联网领域智能产品的“大脑”,终端厂商采购 SoM 核心板并进 行产品化开发,可以降低产品开发门槛及成本,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最终实 现具有竞争力的物联网终端产品。

目前,创通联达已经积累了超过 100 多项知识产权,20 多种智能终端 产品,10 多种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以及 20 多种 AI 算法。凭借在各垂直行业的 积累,创通联达已经与超过 300 家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除面向渠道客户提 供通用型功能的 SoM 核心板外,公司亦面向细分领域客户提供差异化产品, 主要包括机器人、VR/AR、智能 Camera、可穿戴设备、资产定位器、远程视频 会议系统等。公司主要客户包括全球知名的扫地机器人厂商、视频会议系统 厂商、JVC、优必选、全球知名的 AR/VR 厂商、互联网厂商以及国内知名终端 厂商等。

目前,中科创达的智能物联网的业务模式以商品销售为主。商品销售模 式是指向产业链内各类厂商销售软硬件一体化产品,PCBA 和整机产品的设计 服务、配套软件产品的授权、软件定制工具的提供和软件开发服务等。资料 显示,自 2012 年以来,商品销售模式下的主营收入总额不断提升。2021 年, 公司智能物联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27183.52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82.87%。

智能物联网业务近年营收爆发,毛利率稳定增长。公司智能物联网业务 经历了前期的技术投入,收入大幅增长,智能物联网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机 器人、智能相机、AR/VR 眼镜、可穿戴设备、智能音箱、智能零售、智慧工业 等诸多领域。2017-2019 年,营业收入为 2.63、3.36、3.79 亿元,同比增长 28.00%、12.80%。2020 年,公司智能物联网业务爆发,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高达 83.40%,系全球机器人、物联网设备快速放量所致。2021 年,智能物联 网业务继续维持高增长,营业收入增长至 12.72 亿元。收入的增长伴随着毛 利率的增长,2017 年-2020 年,公司毛利率持续增长,分别为 8.85%、16.20%、16.33%、22.91%。2021 年毛利率有所下降,原因是智能物联网业务仍属于导 入期,公司为组建针对不同领域的专业市场团队在培养组织人才方面的支出 增加。

中科创达涨8.85%(中科创达深度报告)(16)

4.3 提前布局边缘计算,静待成果

边缘计算是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融合网络、计算、存储、 应用核心能力的分布式开放平台,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满足行业数字化 在敏捷连接、实时业务、数据优化、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关 键需求。

边缘计算作为巨大的增量市场,近年来国内市场增速均在 50%以上。根 据 IDC 数据,2020 年全球边缘计算市场规模约为 36 亿美元,并将以约 37%的 增速不断扩大,预计 2025 年该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 167 亿美元。据 CCID 数 据显示,2020 年,中国边缘计算市场规模达 199.4 亿元,同比增长 62.2%;2021 年中国边缘计算市场规模预计达到 325.3 亿元,同比增长 63.1%。典型应用 场景包括 5G 应用、AR/VR、无人机、医疗保健和智能交通等。

当前边缘计算仍处于产业起步阶段,产业界各方积极探索其成熟的商 用部署模式。由于边缘计算涉及领域多,细分领域广,市场容量相当大,能 实现多家巨头共存的竞争格局。整体来看,边缘计算应用市场主要分为四个 派系、以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为代表的云计算巨头派、以华为、中兴通讯 为代表的设备巨头派、以网宿科技为代表的 CDN 玩家派、和以中科海微、江 行智能、微云智联、秒如科技、轻舟云等为代表的创业公司派。其中,边缘 计算系统及设备提供商聚集产业链中数量最多的企业,面向各个领域聚集了 大量的创业公司。未来,随着边缘计算逐步进入稳健发展期,5G MEC、云原 生边缘计算、垂直行业边缘计算等发展路径将在竞合中发展。

边缘智能软件平台领域以云平台企业为主。中科创达凭借其深厚的云端 和软件开发能力,助力其进入边缘智能软件平台领域。同时,其他云平台企 业也在进入这一领域,比如 AWS、Azure、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百度云 等。这些企业规模较大,各方面的综合实力也较强,有可能构成中科创达强 劲的竞争对手。

具备一定产品基础,未来发展可以期待。2020 年,公司推出了自有产 品 EB5,在国内外多个行业落地,公司初步搭建了边缘计算产品的开发平台 和架构。此外,公司也已推出针对边缘计算的设备管理/应用管理平台 IoT Harbor 和算法训练平台 Model Farm。可见,公司具备边缘计算产品矩阵的 开发能力,为公司未来边缘计算领域新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研发提供了良好的 基础。

中科创达涨8.85%(中科创达深度报告)(17)

创通联达 EBX 系列边缘智能站是专为满足全球客户在不同边缘计算领 域的多样化需求而设计。公司于 2020 年发布的 EB5 边缘智能站已被众多客 户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智慧工厂、智慧楼宇等多个智能场景中,并取得良 好成效。2022 年 1 月,创通联达发布了两款全新边缘智能产品 EB2 和 EB6 边 缘智能站,以及 ModelFarm 算法训练平台。EB6 边缘智能站则在延续 EB2 所 有产品亮点的基础上,大幅提升了算力性能。EB6 在自身具备 15TOPS 算力的 基础上,通过外接算力卡可扩展至最高 70TOPS 算力,满足医疗影像分析、车 路协同场景下的雷视融合计算、工厂标准操作流程分析等具有高频快速 AI 分 析需求的场景。

10 亿元定增资金用于边缘计算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公司计划通过 5G、 人工智能、物联网、云原生、边缘计算的技术,构建云边一体化的边缘计算 站产品与解决方案,助力行业用户完成智能化升级。项目建设内容包括研发 并推出边缘计算站设备、开发云边协同的软件平台以及形成面向多个行业的 解决方案。

5 盈利预测与投资分析

5.1 盈利预测假设及必要性解释

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智能软件业务(终端)、智能软件业务(芯片)、智 能网联汽车业务、智能物联网业务及其他业务等。各部分业务收入假设如下:

智能软件业务(终端):公司不仅在操作系统平台产品和技术上处于行业 领先地位,而且与全球的终端客户始终紧密合作。公司智能软件业务有望受 益于更加全面深入的客户粘性,预计 21-23 年智能软件(终端)业务营收同 比增速分别为 30.0%、18.0%和 12.0%。

智能软件业务(芯片):得益于基于芯片底层的全栈操作系统技术能力, 公司与全球各大知名厂商开展深入合作。一方面,公司在技术上具有稀缺性, 另一方面,公司已与客户建立起了长远战略合作。因此,我们预计 21-23 年 该业务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 4.0%、2.0%和 1.5%。

中科创达涨8.85%(中科创达深度报告)(18)

智能网联汽车业务:智能汽车是继个人电脑,智能手机之后的又一重要 智能移动终端。随着用户需求的增加和产品的加速创新,我国智能汽车市场 空间将进一步扩大。公司在智能汽车 OS 领域具备核心优势,将继续推动汽车 业务的快速发展,预计 21-23 年该业务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 40.0%、35.0%和 28.6%。

智能物联网业务:随着公司智能物联网产品链的不断完善,公司将突破 更多市场区域,不断扩大产品出货和客户拓展,预计 21-23 年该业务营收同 比增速分别为 65.0%、60.0%和 55.0%。

其他业务:其他业务主要是政府补助及个税手续费、进项税加计扣除, 不具有可持续性。预计 21-23 年该业务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50.0%、-30%和 -30.0%。

毛利率假设:

智能软件业务(终端):终端业务是针对客户特点,通过提供完整的软 件产品等来满足客户需求,客户对产品的定制化需求较高,公司与客户的合 作深度将进一步加强。预计 21-23 年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51.0%、51.4%和 51.5%。

智能软件业务(芯片):公司多年来专注智能操作系统,随着多年积累 的学习曲线效应的显现,公司已经建立起围绕智能操作系统技术的进入壁垒, 毛利率将进一步提高。预计 21-23 年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52.0%、54.5%和 55.0%。

智能网联汽车业务:从近两年看,公司智能网联汽车业务规模不断扩大, 收入不断增长,毛利率始终保持在高位,预计 21-23 年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52.0%、55.5%和 57.0%。

智能物联网业务:公司智能物联网业务近年来营收爆发,毛利率也处于 稳定增长态势,随着前期投入的培养组织人才成本的逐渐分摊,毛利率将持 续增长。预计 21-23 年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20.0%、25.0 和 30.0%。

其他业务:根据公司历年年报数据,预计 21-23 年其他业务毛利率分别 为 50.0%、50.5%和 51.0%。

中科创达涨8.85%(中科创达深度报告)(19)

费用率假设:

按照公司规划,公司以操作系统及中间件技术为核心,围绕客户需求, 持续扩大市场份额。在智能软件、智能汽车、智能物联网三个业务中做深技 术,拓宽产品。公司将加大智能物联网业务研发及业务拓展,研发费用支出 较为稳定,但公司管理模式、销售渠道等已经成熟,相关管理费用和销售费 用将下降。随着公司收入稳定增长,预计整体费用率将呈现出逐渐下降的态 势。

综上,预计 22-24 年营收分别为 56.70、77.52、104.39 亿元,归母净 利润分别为 9.34、13.27、17.96 亿元,增速为 44.3%、42.1%、35.3%。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