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刘少奇引用回乡偶书全诗(1958年刘少奇引用回乡偶书全诗)

前言

上世纪50年代起,毛主席有一句关于学习的著名名言:“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据刘少奇的儿子刘源回忆:“这个说法我也听说过,毛主席肯定是讲过这句话的,并且讲了不止一次。不过到底是哪一次讲的,就不是很清楚了。”要知道,毛主席一生读书之多,所见之广,可谓是世间罕见,那为什么毛主席要说这句话呢?

1958年刘少奇引用回乡偶书全诗(1958年刘少奇引用回乡偶书全诗)(1)

图:毛主席正在菊香书屋读书(资料图)

事实上,毛主席的这句话更多的是赞扬刘少奇同志奋发努力的学习精神和渊博的知识储备,而据说,刘少奇同志听到毛主席的这句称赞之后也曾经机智地回了一句:“一天不用功,赶不上毛泽东。”两位伟人就在这样其乐融融的环境之中互帮互助,共同学习进步,从而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老百姓说:共产党有一个“星相先生”

刘少奇同志从小就非常喜欢学习,在家里整天就抱着书看。由于刘少奇在家里排行老九,因此他也得到了一个绰号:“刘九书柜”。早在苏联求学的时候,刘少奇同志就把学习这一任务抓得很紧,据开国大将萧劲光回忆说:“少奇同志到了莫斯科东方大学之后,就一心扑在了工作和学习上,他几乎没有什么个人爱好,也从不喜欢和别人聊天,也不喜欢逛街。每次我去看望他,都发现他在学习俄文、阅读《共产党宣言》,考虑回到中国之后如何开展革命运动。”

1958年刘少奇引用回乡偶书全诗(1958年刘少奇引用回乡偶书全诗)(2)

图: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上发表演讲

回国之后,刘少奇立刻将自己在苏联学习到的知识投入到革命洪流之中。尽管此后,他长期在白色恐怖下的敌占区或者战况激烈的前线活动,但他对于读书学习却一刻也不曾松懈。1937年5月,刘少奇在延安举行的白区代表会议上,严厉批评了在白区党的群众工作之中所存在的“闭门主义”和“冒险主义”的历史问题,并且号召同志们:“学习,学习,再学习!”刘少奇认为,只有不断学习过去的经验和马克思主义,才能够使得党的群众工作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1939年,江南的新四军正处于十分艰难的时期,担任中原局领导职务的刘少奇同志前往新四军江北指挥部进行思想指导工作。一天深夜时分,担任新四军支队司令的张爱萍同志准备前往看望刘少奇同志。为了隐蔽起见,刘少奇同志被安排在了敌后的一个小村庄之中,村庄之中静悄悄的,漆黑一片。到达村庄之后,张爱萍同志抬起手腕看了一下表,发现现在已经是凌晨1点钟了,看到这里他就有些犹豫:要不要去见刘少奇同志呢?这么晚了肯定已经睡下了吧。

1958年刘少奇引用回乡偶书全诗(1958年刘少奇引用回乡偶书全诗)(3)

图: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旧址

就在这时,他忽然看到村庄深处有一所房子流露着微弱的灯光,靠近一看,原来正是刘少奇所居住的院落。于是张爱萍首先来到院子里,把刘少奇的警卫秘书刘彬同志叫了起来,询问他:“少奇同志休息了吗?”刘彬看了一眼表回答说:“还早呢。”随后就领着张爱萍同志前往刘少奇的房子走去。

张爱萍进屋一看,原来刘少奇正在油灯下十分用心地看书,而且书上还有着刘少奇用各种颜色笔标注的圈圈点点和写下的批注。看到张爱萍进来,刘少奇同志才把书给合上,然后给他谈起了学习和工作方面的事情。

1958年刘少奇引用回乡偶书全诗(1958年刘少奇引用回乡偶书全诗)(4)

图:开国上将张爱萍

结果等到张爱萍离开刘少奇屋子的时候,天色已经蒙蒙亮了,张爱萍看着刘少奇屋子里的灯光和刘少奇同志映在窗户上的影子,心中不禁想到:“自己以前总是因为战斗原因没时间好好学习,可自己再忙能有少奇同志忙吗?”在一旁的警卫秘书刘彬似乎看出了张爱萍的想法,于是就对他说:“少奇同志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抽空看书,并且几乎每天都要看到深夜,这已经是他的习惯了。”

确实,刘少奇酷爱读书,那在全党、全军是出了名的。1942年,刘少奇奉调从苏北返回延安工作,尽管一路上异常危险,可他还是带了很多书,一有机会就刻苦钻研。将近1年的时间里,刘少奇同志跋涉万里,穿越了敌人的103道封锁线,通常还参加了三次“反扫荡”战斗,可谓十分紧张,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他不但指示了沿途各根据地的各项工作,还抽空将中国历史和哲学史系统地读了一遍。

1958年刘少奇引用回乡偶书全诗(1958年刘少奇引用回乡偶书全诗)(5)

图: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旧址外矗立的刘少奇纪念像

路过山东微山湖附近时,少奇同志在铁道游击队的保护之下在当地住了几天。虽然这里距离敌人的炮楼只有几百米的距离,可刘少奇却从容镇定,每天坐在微山湖的小船上,白天用一条被子盖在船上用来遮阳,而晚上就点起一盏油灯,照样不耽误读书和工作。

1958年刘少奇引用回乡偶书全诗(1958年刘少奇引用回乡偶书全诗)(6)

图:解说员正在讲解刘少奇过微山湖的事情

后来,刘少奇被转移到赣榆县大树村居住,周围的老乡们看到刘少奇屋子里的灯光总要亮一个通宵,看到他不是捧着一本书,就是在桌子旁边写什么东西,一会儿之后又到院子里朝天上看看,等到鸡叫了,老乡都起来喂牛了,可刘少奇还没有睡觉。当时的老乡们不知道这个陌生人是什么身份,都纷纷猜测,有人说,共产党有一位和诸葛亮、刘伯温一样的“星相先生”,天天晚上观星看云,能知过去和未来之事,怪不得老是能打胜仗!

延安时期大家对其刮目相看:少奇同志的理论水平就是高

1939年,刘少奇同志正在延安马列学院窑洞面前的广场上,聚精会神地为大家讲课,此时他刚刚从北方局回到延安,他所主讲的内容是《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当时,这一问题在延安亟待解决,少奇同志在课堂上循循善诱,讲得生动易懂,在延安党员师生干部之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很多同志听完课都称赞:“原来我们党内还有这样一位理论水平高的同志,真了不起啊!”

1958年刘少奇引用回乡偶书全诗(1958年刘少奇引用回乡偶书全诗)(7)

图:刘少奇《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的手稿

不久之后,毛主席拿到了刘少奇的讲话稿,看后十分高兴,于是急忙给中宣部的吴黎平同志写了一封信,称赞刘少奇的这篇讲话稿写得真棒,是“提倡正气,反对邪气”的代表作,应该尽快在报纸上发表。很快,少奇同志的这篇文章就在《解放周刊》上发表了,进一步促进了延安时期党的思想建设。

1958年刘少奇引用回乡偶书全诗(1958年刘少奇引用回乡偶书全诗)(8)

图:1941年,刘少奇在华中局党校做演讲

在当时延安的领导人之中,刘少奇同志其实算是比较年轻的一位。尽管延安的人们都对他在北方局工作的辉煌城管感到非常钦佩,可是由于他参加领导工作的时间不长,再加上之前一直在敌后工作,因此导致延安的不少同志对他还不是很了解。经过几次大规模的演讲之后,延安的同志们才对刘少奇同志刮目相看,所谓“少奇同志理论水平高”就成了大家对他的一致评价。

1958年刘少奇引用回乡偶书全诗(1958年刘少奇引用回乡偶书全诗)(9)

图:1922年年底,莫斯科东方大学的舞台上,刘少奇正在表演

不过,少奇同志能够得到这个评价却是非常不容易的。1921年,少奇同志前往苏联学习政治、国际工人运动历史和俄文,在革命刚刚胜利的苏联,刘少奇的生活条件十分困难,中国青年们为了在苏联立住脚,白天上课,晚上还得帮助站岗,平时休息的时候还得去做工,但能够得到的食物却只有一小块面包和几个土豆,当时就有几位同志意志不够坚定,想要退学。可少奇同志的学习意志却十分坚定,学习非常刻苦。通过刻苦的学习,少奇同志不仅有了扎实的革命理论基础,并且还坚定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的意志。

除了刻苦钻研共产主义理论书籍之外,刘少奇同志还十分注意阅读报刊杂志。并且擅长通过这些渠道来了解群众的动态。1936年,红军胜利到达陕北不久之后,刘少奇同志就奉党中央的命令前往天津主持北方局工作。当时,整个天津都处于“白色恐怖”的笼罩之下,中共地下党组织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工作条件十分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少奇同志一方面开始自己撰写有关党的宣传文案,另一方面还积极通过各大报刊了解社会各阶层的新动态。

1958年刘少奇引用回乡偶书全诗(1958年刘少奇引用回乡偶书全诗)(10)

图:邹韬奋旧照

而对于那些宣传抗日救亡的报刊,刘少奇除了认真阅读之外,还热情地写信支持这些报刊。1936年5月。他得知进步人士邹韬奋准备筹办《生活日报》之后,顿时意识到这是一片宣传抗日战争的宝贵阵地,于是就立刻写信表示祝贺,鼓励邹韬奋大胆地利用报刊影响力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由此可见,少奇同志不仅喜欢学习,更加注重“学以致用”,使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在具体斗争之中检验理论和学习成果,久而久之,刘少奇的理论水平有了很大进步,成为了全党公认的理论家。

把自己的休假时间全部用来读书

新中国成立之后,刘少奇同志长期担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1958年,毛主席提出中央领导同志要划分为“一线”和“二线”之后,刘少奇更是经常在一线主持日常工作,导致他的工作负担很重。如此紧张的工作条件下,少奇同志实在是抽不出一整块的时间用来学习读书,每次刘少奇都对这件事感到十分遗憾,他是多么希望有时间能坐下来好好学一点东西啊!

1958年刘少奇引用回乡偶书全诗(1958年刘少奇引用回乡偶书全诗)(11)

图:毛主席与刘少奇

可是,这样的机会只有在刘少奇休假的时候才能勉强拥有。新中国成立之后刘少奇的两次休假活动,都是在手不释卷的情况下度过的。

少奇同志第一次休假是在1951年秋天。这次,刘少奇由于工作过度劳累病倒了,毛主席要求他前往杭州休假一个月。临行之前,刘少奇觉得这是一个读书的好机会,于是在准备出发的时候,将几本厚厚的《中国通史》塞入了背包之中。

到达杭州西湖之后,西湖的风光自然是杨柳依依、风景优美。可刘少奇却对西湖的优美景色兴趣不大,他只是埋头开始研究起了自己带来的几本《中国通史》。刘少奇心中想到,尽管全中国已经解放了,我们党成为了执政党,但还不可以“高枕无忧”,我们领导着一个数亿人口的大国,这是多么艰巨的事业啊!因此我们党必须学习历史,以史为鉴,从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汲取经验教训。

1958年刘少奇引用回乡偶书全诗(1958年刘少奇引用回乡偶书全诗)(12)

图:刘少奇同志正在认真学习(资料图)

因此,刘少奇每天都戴着老花镜,每天在屋中连续看书好几个小时,他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手里时不时拿起一支铅笔,在书上圈圈点点,在自己的书上标注批语,有的书页的空白处竟然全都写满了。有的时候,刘少奇一连看书十几个小时,竟然常常忘记了吃饭和休息。等到几本《中国通史》都读完了,新书也变成了“旧书”,刘少奇同志的休假时间也用得差不多了。

第二次休假是在1959年1月。当时刘少奇同志因为肩周炎复发,毛主席决定让他去海南岛休息治疗一段时间,而这次刘少奇决定趁着这个机会好好弥补一些政治经济学,于是在休假的时候,刘少奇又带着《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4本砖头书跑到了海南。

1958年刘少奇引用回乡偶书全诗(1958年刘少奇引用回乡偶书全诗)(13)

图:1959年刘少奇视察海南

此时,海南岛的秋天正是阳光明媚,气候宜人,但刘少奇的心思却一心扑在了学习上。不过和以往不一样的是,这一次刘少奇请来了王学文、薛暮桥两位老师给自己辅导学习,还将自己身边的医生、警卫员召集在一起参加读书讨论活动。

11月10日,少奇同志召开了学习讨论会,他对大家认真地说道:“这次我们开会,我先说一下我的几点建议:其一,这次学习所讲的话,你们不可以到处去讲,要是讲了,那么只能当自己的意见去讲,讲错了自己要负责;其二,这次会议学习我们不分上下级,大家讲话不要有所顾忌,可以讲话,也可以不讲话,千万不要拘束;其三,这次学习的内容有的地方会比较难懂,我这里请来了王学文、薛暮桥两位老师,大家可以请教他们。”

1958年刘少奇引用回乡偶书全诗(1958年刘少奇引用回乡偶书全诗)(14)

图:刘少奇正在召开座谈会(资料图)

后来,这样的读书讨论会进行了很多次,一位国家主席和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在一起平等的讨论问题,这在世界历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事情。在刘少奇的主持下,讨论会的发言都很热烈,在这次读书会之中,刘少奇联系当今中国实际情况做了很多重要的发言,留下了很多精辟的见解,而一个多月的休假时间也在读书会的讨论之中很快就过去了。

毛主席与刘少奇之间不同的读书见解

和刘少奇一样,毛主席读过的书更是繁杂多样,两人对古代诗词之间不同的理解也常常会发生一些争论。在《全唐诗》之中,有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全诗内容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而1958年,毛主席和刘少奇之间就曾经因为这首诗的意思发生过争执,也从侧面反映出两位伟人的学识渊博。

原来在1957年的一次工作会议上,刘少奇指出,当地有些职工夫妇长期分居两地,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国家的难处也是很大的,因此刘少奇就引用了《回乡偶书》全诗,认为这首诗反应了当初贺知章前往京城任职之后都没有携带家眷,自古以来都是这样的,这说明我们把职工接入京城这件事情并不容易马上就能够做到。

1958年刘少奇引用回乡偶书全诗(1958年刘少奇引用回乡偶书全诗)(15)

图:毛主席与刘少奇正在热切交谈

后来刘少奇把这件事情报告给了毛主席,毛主席觉得刘少奇通过贺知章的诗断定中国古代在外做官不带家属的证据并不充分。为此,毛主席特地翻阅了《全唐诗》和《唐书·贺知章传》,却都没有发现贺知章不带家属的证据。故而1958年2月10日,毛主席特地给刘少奇写了一封信,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所谓‘儿童相见不相识’,此‘儿童’我认为应该不是他自己的儿女,应该是他的孙辈或者曾孙,但贺知章在长安做了数十年的太子宾客,在京城不会没有眷属,他是诗人,又是书法家,也并非出家之人。纵观唐朝史料,从未听说过禁止官吏携带眷属前往京城,因此不可用‘少小离家’作为古代官吏禁止携带家属的证据。自从听说你的发言之后,我总觉得不甚妥当,请你仔细考证一番,也许你是对的,我的想法不对,写了这些供你参考。”

1958年刘少奇引用回乡偶书全诗(1958年刘少奇引用回乡偶书全诗)(16)

图:贺知章《回乡偶书》水墨画插图

虽然毛主席的这封信只是论证诗词之中的一小件事情,并且也有理有据,但毛主席并没有将自己的意见强加在刘少奇的身上,而是嘱咐他“再考一考”,认为这一问题值得研究。虽然毛主席和刘少奇同志同样喜欢读书,但是在交换意见上,两人之间的来往也体现出当时党内领导同志之间平等探讨理论学术问题的民主气息。

这次事件之后,刘少奇深深感觉到自己读书上还存在着知识面不够丰富的问题,因此凡是毛主席提倡要读的书,刘少奇都要想方设法找来一睹为快。1965年,毛主席读过《后汉书》的《李固传》《黄琼传》之中写上了“送刘、邓、周、彭一阅”。接到毛主席的要求之后,刘少奇立刻进行了仔细的研读,从中领会到了不少有用的知识。

对于刘少奇终身爱读书的好习惯,毛主席曾经有一个准确的评价:“对自己‘学而不厌’,对别人‘诲人不倦’。”这句话可以说是对刘少奇同志一生热爱读书的真实写照。时至今日,在中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有着多少的新鲜事物需要我们去认识和掌握,而这一切,又是多么需要我们去努力学习啊!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刻苦好学的精神,时至今日依然值得我们发扬光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