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现代翻译(读桃花源记的联想)

《桃花源记》用记叙的方法,虚构塑造了一个优美的世外桃源,从中表现出对现实的批判,憧憬未来社会的美好生活。语言简洁凝练,笔触细腻,宛然如画,读来恍如身临其境。

陶渊明出身于晋、宋时代时期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少负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其壮年时先后做过祭酒、参军、彭泽令。因不满官场黑暗,弃官归隐田园。由于对理想和自由平等社会向往已久,故而构思了《桃花源记》一文,成为千古绝唱。

陶渊明生活的时代距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世事变幻亦如沧海桑田。陶渊明身处封建帝制王朝,对社会之丑陋、人性之泯灭以及统治者的斑斑劣迹深恶痛绝,他把心目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虚拟胜境设想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这是诗人的“中国梦”,虽遥不可及,但催人奋进。《桃花源记》所追求的自由平等及和谐盛世正是共产党人为之奋斗和追求的目标。无产阶级革命者深受旧社会黑暗统治的剥削和压迫,他们和陶渊明有着同样的理想和寄托,所不同的是,他们并没有选择遁世逃避,而是与统治阶级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抗争,并最终建立了和谐盛世的新中国。

读《桃花源记》,正视现实,要树立居安思危的思想。目前世界风云变幻,国际反华势力气焰嚣张,一触即发。并利用网络舆论来腐蚀侵害、干扰破坏我国社会,作为每一个中国公民必须高度提高警惕,团结一致,防腐防演变。党内要继续严抓贪污腐败分子,造就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把美好的新中国建设成赶超世界先进,繁荣富强、幸福美满的新乐园。

桃源诗社开展以“梦回桃源”为主题的征集诗文竞赛活动如火如荼进行中,让我们联想起《桃花源记》,心中豁然一亮。桃源不正是人们心中的梦想吗?一直被视为向往之地的桃源,历来被誉为“世外仙境”。桃源县是因《桃花源记》而定名的。在此“仙源乐土”上居住着97.6万人,和睦相处,是得天独厚的黄金宝地。也正是陶渊明塑造《桃花源记》的所在地。昔日的桃花源与世隔绝,如今的桃花源却已崭露头角,面向世界,成为全国的旅游胜地,正笑纳八方来客。

喜看桃源,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环境优美。交通四通八达,高楼林立,商贸云集,经济繁荣,通讯网络、电脑电视,普及千家万户,文明文化活跃城乡,人民安居乐业。梦想的桃源就在眼前,大家应大力宣传桃源,讴歌桃源,赞美桃源,建设桃源,梦回桃源。让桃源走出湖南,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有诗为赞: 赞令恶贪赃,辞官乐种粮。桃源寻旧梦,今日富城乡。春至山添秀,凰栖树沐香。景装弘特色,幻想变辉煌。 注:令指彭泽令,即 陶 渊 明。原载文学微刊《梦回桃源》2017年7月19日

桃花源记现代翻译(读桃花源记的联想)(1)

桃花源记现代翻译(读桃花源记的联想)(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