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为何这样写曹操(罗贯中精挑四个故事写少年曹操)

罗贯中为何这样写曹操(罗贯中精挑四个故事写少年曹操)(1)

《三国演义》的故事原型起自正史《三国志》,经数百年的流传改写,至晚唐时已妇孺皆知,宋元又有了专业艺人表演,并出现“尊刘抑曹”的鲜明倾向。

元末明初时,文人罗贯中在世代累积基础上,杂采正史记载、民间传说,创作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同时也是历史演义的开山巨著《三国志演义》。

罗贯中为何这样写曹操(罗贯中精挑四个故事写少年曹操)(2)

故事起于桃园结义,终于晋统三国,描绘了东汉末至西晋初近百年间的风云变幻,数不清的英雄人物在这里闪耀又陨落,说不完的传奇故事在这里上演又谢幕。

曹操作为这部书最重要的主角之一,对于曹操的出场亮相,书中写道:为首闪出一将,身长七尺,细眉长须,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

紧接着,书中又补了一段关于曹操的背景知识。

罗贯中为何这样写曹操(罗贯中精挑四个故事写少年曹操)(3)

曹老板是什么来路呢?在这个问题上,罗贯中基本沿用了陈寿《三国志》的写法。换句话说,直接抄了一段史书。难道罗贯中也生性爱剽窃?非也非也。

一来,曹操一生相当传奇,年少时的故事,在正史中的记录,就已经足够精彩,是个有故事的男同学,那精彩戏份,都不用罗老师再花心思编故事了。所以,罗老师写到此处,索性就乾坤大挪移,剽窃了那么一手。

二来,罗贯中写三国演义,一出场就是黄巾起义。这时间点,曹操都成年出道了,难不成罗老师说各位等等,我先倒回去从曹操出生讲起?哪能呢?说书人不能冷了听众,哪能让人候着。

再说了,那时候写小说,还没这个技巧,还不流行什么插叙、倒叙,什么时空错乱意识流。最后,为了让曹操出道前的精彩故事收进来,罗贯中罗老师大手一挥,照搬了史书的描述。

1.少年曹操的四个小故事

关于曹操少年的故事,罗贯中怎么写的。

首先,介绍了曹操的身世。说这曹操的爸爸叫曹嵩,但曹操的爷爷呢,不姓曹。原来啊,曹操他爸爸曹嵩,并没有跟着自己的亲爸爸姓,而是跟了养父姓。曹操爸爸的养父,谁呀?不是别人,正是当时东汉王朝最有权力的一群人之一——宫里的太监。那位说,宫里太监多了去了,谁呀?大太监曹腾。所以,曹操才随了他爸爸姓曹。

这曹腾因为职业选择的问题,无法生育自己的后代,只好抱养别人家的孩子。有一天,他发现夏侯家有个男孩不错,便过继了过来,还给男孩改姓了曹,这就是曹操的爸爸曹嵩了。

曹嵩和他养父不一样,人家是亲力亲为,生了自己的孩子,这便是曹操。绕了这么大一圈,其实就想说,曹操他本来该姓夏侯。各位熟悉三国剧情的,应该记得,后来曹操自己起兵,还十分仰仗夏侯家的实力,在曹操麾下,有好些个复姓夏侯的将领。

不过呢,虽然曹嵩、曹操父子是过继到曹家的,但好在曹腾本来也没有亲生的孩子,所以对待他们,也就像对待亲生的儿孙一样,十分疼爱。各位您想想,这意味着啥,意味着曹操一出生,就是当朝大太监的宝贝孙子,那可不就是京城顶级官三代嘛。这么一来,曹操小时候想没有故事,都难咯。

罗贯中为何这样写曹操(罗贯中精挑四个故事写少年曹操)(4)

话说官三代曹操,年轻的时候每天在洛阳城里当街遛鸟,拈花惹草,戳猫逗狗,不说无恶不作,那也是整天无事生非。他有个叔叔,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去跟他父亲曹嵩告状,说你看看你那宝贝儿子,都啥德行!再不管管就来不及了,太不像话!曹嵩一听,这还得了,怒从心头起,恨不得等曹操一回家,操起木棍就打断曹操的腿。

不想,曹操早得到消息,听说叔叔跟他爸打小报告了,他也不怕,也不慌,心生一计,灰溜溜地回到家,捱到叔叔去他家的时候,还没等他叔找他对质,抢先出手,就那么往地上一倒,躺地上就不起来了,口吐白沫,抱头打滚,反正怎么夸张怎么来,怎么吓人怎么演。

他叔一看,慌了,赶紧去找曹嵩,说,快快,你儿子中风了。曹嵩过来一看,这不好好的吗?原来,曹操早出戏了,跟没事儿人似的站跟前,故作一脸无辜状:没有啊,我好着呢,哎呀,孩儿本来很健康,根本没有中风那种病,要说我有什么毛病,那就是我失去了叔叔的宠爱,所以总被冤枉。

曹嵩一听,我这兄弟怎么这么不靠谱,瞎掰扯我儿子呢?打那以后,无论叔叔怎么告曹操的状,曹嵩一概不听,不信,曹操也就乐得继续为非作歹了。

罗贯中为何这样写曹操(罗贯中精挑四个故事写少年曹操)(5)

又这么混了几年,曹操在洛阳的贵族圈子里越来越出名。这就发生了下面一段很有名的故事。

话说东汉末年的人才评价体系,比较玄学。不像后来通过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比如从唐代的科举一直到现在的高考;也不像之前完全靠军功或者学问,比如秦朝的军功爵制和西汉的五经博士,能打仗或者会读书都可以。

曹操生活的年代,东汉末年那会,国家选人,第一是看出身,政审一下,看看你老子是谁,爷爷是谁。说白了就是讲出身、看门第,老子英雄儿好汉,普通老百姓就不要幻想出人头地了。

但是,这也不是说,你是个官二代富二代就一定能混出来。一个宰相,生十个儿子,十个儿子都是宰相二代,但二代宰相也只能有一个人。这就导致贵族内部的激烈竞争,用现在的话说,内卷得厉害。

那怎么从这十个人中选出一个新的宰相呢?东汉人发明了一种叫做“清议”的办法。说白了,就是把这些贵族,完全放到社会上去,接受广泛的评价,听听大家伙的议论。

当然,这也不是让老百姓们随便瞎说,而是找当时的文化名流们来,一来他们有学问,说话比较好听,二来呢基本不怎么做官,没有利害关系,说话比较靠得住。让这些人来评议,就叫“清议”。

罗贯中为何这样写曹操(罗贯中精挑四个故事写少年曹操)(6)

当时曹操已经小有名气,随之而来的清议评价也有许多。

有的说,天下大乱,想要安定,就靠你啦。曹操听了一笑了之。还有的说,大汉朝肯定是保不住了,以后想要再建立起新的秩序,也得靠你啦。曹操听了不置可否。

直到当时有个叫做许劭的人,说出了那句直达曹操心坎,也成为曹操一生写照的名言:“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曹操听了,才是真正的大喜过望。

罗贯中为何这样写曹操(罗贯中精挑四个故事写少年曹操)(7)

带着这样的评价,曹操长大了,也出道了。这也就是罗贯中从三国志中抄下来的最后一个故事。官二代出道,很容易,并不需要像刘备那样找合伙人、拉风投、自主创业,直接去当公务员就好了。

话说曹操二十岁的时候,得到了第一份公差,叫做洛阳北部尉,用现在话讲,就是京城北郊公安局局长。小小年纪,就干上了这么一个公检法的活,要是对付老百姓吧,自然没啥问题,但是,曹操生活的年代,那是一个老子英雄儿好汉的年代,你一个小小的公安局局长,碰到达官贵人,你怎么执法?

二十岁曹操的做法,是眼里不揉沙子,任你爸爸是谁,只要犯法,我就打你!而且也不藏着掖着,曹操在公安局门口,放了十几条各种颜色的大棒,专打各路违法乱纪,各种男盗女娼。人曹操还不是只做做样子,那是来真的。为了杀鸡儆猴,曹操一上来,就重点打了一个人。谁呢?十常侍之一、蹇硕的叔叔。

说是有一天,这蹇硕的叔叔仗着侄子的权势,喝多了,大晚上在实行宵禁的洛阳城里拿着刀转悠,放在今天,相当于半夜疯疯癫癫拿着枪,在京城里四处惹事,那还得了?所以曹操没说的,直接大棒伺候。

十常侍是什么人?那是东汉末年天下最有权势的一群人。再说了,太监没有子嗣,这些人一般都特别看重自己的各路亲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个个都跟着横行无忌。旁人谁都不敢惹。

但少年出道的曹操偏不,有权势怎么啦?打的就是你,打你个杀鸡儆猴、扫黑除恶、昭告天下,从此一劳永逸,洛阳北部,治安风气为之一转。

这一顿棍棒下去,打得也是曹操声名远播。

2.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关于曹操的这四个故事,是罗贯中老师精心挑选的,是各有各的代表性,既对应着曹操身上一些关键的特质,也预示着曹操在书中的未来走向。

此话怎讲,各位听路sir来分析分析。

罗贯中为何这样写曹操(罗贯中精挑四个故事写少年曹操)(8)

第一个故事,讲曹操本该姓夏侯,却姓了曹,这是在说他的身世背景。那么,这个藏有什么讲头吗?

东汉末年,那是一个极为讲究出身的年代。拥有一个好的出身,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所作为的前提保证。出身不好,你想干啥啥不成。但你再看曹操这出身,又有那么一点别扭。

他不像刘备那样,汉皇后裔,根正苗红,师出有名,他曹操的出身,是依靠宦官,拥有不正当的权势,而且,还是作为人家的养子养孙,这个本身,你看看,就有那么点亦正亦邪的味道。

而这,也完美地契合了曹操纵横割据、传奇一生、亦正亦邪的人物特点。

罗贯中为何这样写曹操(罗贯中精挑四个故事写少年曹操)(9)

再说第二个故事,讲曹操耍心眼算计自己的叔叔。罗老师引入这么一段故事,是为了说明什么呢?这是要补充曹操性格中狡诈阴险的一面。

正因为曹操亦正亦邪的人设,所以他的足智多谋,有时候就表现为一些令人不齿的狡狯奸诈。你看看他算计自己叔叔那一段,那反应,那机变,那脑子运作速度,那还是小孩子时候呢,但也正是这个曹阿瞒,才长成了在后来的乱世角逐、三国鼎立的历史大潮中,那个才华横溢,又多疑不定,任人唯贤,又气量狭窄的曹孟德。

所以,这个故事,恰恰就是要说明,曹操后来性格中的矛盾,早在他的少年时代,便已显现了苗头。

罗贯中为何这样写曹操(罗贯中精挑四个故事写少年曹操)(10)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曹操的自我认知。

人家说他夸他是安邦定国之才,他不怎么高兴;又有人夸他是继往开来之君,他也不怎么喜欢。反倒是第三个人的评论,他最最满意。人怎么说他的?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这两句十个字,一般是赞许,一般是讽刺,但你看,他偏偏就最满意。曹操对自己性格中的缺陷,他不是不知道,但却为此感到高兴,为此骄傲。

这是后来戏剧舞台上把他脸谱涂成一脸煞白的原因,但也正是曹操这个文学形象,千百年来魅力不减的关键之处。亦正亦邪,老百姓就是喜欢。

罗贯中为何这样写曹操(罗贯中精挑四个故事写少年曹操)(11)

最后一个故事,说的是曹操当公安局长不惧权贵,就是展示曹操的能力。

出身、性格、名誉,终究都是垫底的。真把你推到历史舞台的幕前,你能创造出多少的戏份,能赢得观众们多少的掌声,归根结底,还是看各人的本事,看各人的能耐。曹操就有这样的本事。

一个小小的公安局长,对曹操来说,实在是大材小用。曹操的追求,远远不止洛阳城内一方的安宁,他要做的事,是要给全天下带来真正的长治久安。所以,待到黄巾起义,大汉江山风雨飘摇之时,他一秒钟也没有犹豫,立马起兵征战。

所以,他一出场,便大破张宝、张梁的主力军,这战绩才是曹老板一生功业的开始,大杀一阵,斩首万余级,歼灭了颍川的黄巾军主力,随后,打了声招呼,人就快马加鞭走了,一刻也不停,继续追击逃窜的其余黄巾军去了。来如闪电去如风。

作者|廉鹏举,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

编辑|凉三

路上读书:全球名校博士30分钟精读一本好书。(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