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为什么没有咏鹅(今天聊一下初唐四杰的骆宾王和他的那首咏鹅)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骆宾王为什么没有咏鹅?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骆宾王为什么没有咏鹅(今天聊一下初唐四杰的骆宾王和他的那首咏鹅)

骆宾王为什么没有咏鹅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咏鹅》 唐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理解《咏鹅》,需要回到古代,体验一下古人的礼俗。

据史料记载“夫鹅犹雁也,臣谨冶黄金为鹅以献。”--《新唐书》

首先,鹅在古代不是普通家禽,是具有高度文化象征意义的动物。中国鹅是从鸿雁驯化而来,在周代繁杂的礼仪中,鸿雁是重中之重的婚姻礼物。鸿雁有季节迁徙的习惯,《白虎通义》认为“是随阳之鸟,妻从夫之义”,跟儒家的理论天衣无缝地嫁接了起来。鸿雁是野生的,于是,驯化后的“鸿雁”——鹅就派上了用场。婚嫁靠大鹅,这种现象一直到近代还广泛存在。唐代诗人姚合说“有地唯栽竹,无家不养鹅”,意指有妻室有家庭的人才能养鹅,要么给岳家送礼,要么是给儿子娶亲。

周朝以来,中国重视礼仪制度。以结婚为例,婚礼有六道必要程序: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其中除了纳徵,其余五道程序都要用到大雁。因为大雁春去秋回,被当作守信的象征。于是人们把大雁作为忠贞不渝的信物。

大雁哪里来呢?当然由男方提供,不管是自己抓还是集市买,反正一定要活的。中国人口越来越多,但大雁却越来越少,活大雁难抓啊,怎么办?就找鹅代替。鹅又称为“舒雁”、“家雁”。陆游有诗:“舒雁且为赊死计,鸣鸠便欲策勋忙。”说的就是鹅。因此,养鹅就逐渐在老百姓中普及,毕竟是女婿要给老丈人家送的彩礼。 到了唐朝,养鹅风气达到了巅峰。唐朝人养鹅不是一只两只的养,他们是一大群一大群的养。如果谁家里没养鹅或者养得太少,出门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唐朝诗人姚合《扬州春词》就说:“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鹅。”

唐太宗的女婿松赞干布刚娶文成公主时不懂规矩,没有送舒雁(鹅)。过了几年,明白了这个习俗,急死了,生怕老丈人把女儿(其实是侄女)要回去,赶紧给唐太宗送了只鹅,而且还是纯金打造的。

除了婚礼用,养鹅还有别的用途。比如:下金蛋。唐朝淘金所使用的一种方法——生物炼金法。《永乐大典》引《岭表录异》:“彼中居人,忽有养鹅鸭,常于屎中剑麸金片,遂多养,收屎淘之,日得一两或半两,因而致富矣。”有人发现鹅鸭鹅粪便里有黄金,于是就养了很多,然后就发财了。于是唐朝老百姓就更流行养鹅,希望能得到这种野黄金。

再说说骆宾王这个人,唐龙朔初年,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属官。后来相继担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唐高宗仪凤四年(679年),升任中央政府的侍御史官职。曾经被人诬陷入狱,被赦免后出任地方官临海县丞,所以后人也称他骆临海。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武则天废中宗自立,这年九月,徐敬业(即李敬业,李勣之孙)在扬州起兵反对。骆宾王为徐府属,被任为艺文令,掌管文书机要。他起草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暗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慷慨激昂,气吞山河。武则天读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徐敬业败亡后,下落不明,《资治通鉴》 最后乙丑,“敬业至海陵界,阻风,其将王那相斩敬业、敬猷及骆宾王首来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