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同各有不同(浅析天下大同)

大同,不仅是位于山西的那座富含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和煤炭中心的名字,它还是中国古代思想中人类最终可达到的最崇高的理想世界;代表了祖祖辈辈的华夏儿女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

“大同”的基本特征即为人人友爱互助,家家安居乐业,没有差异,没有战争。这种状态称为“世界大同”,此种世界又称“大同世界”。

大同思想虽然是中国思想,但西方的乌托邦,以及现代的共产主义、地球村这些思想也与大同思想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

天下大同各有不同(浅析天下大同)(1)

(图片来自互联网)

古人对“大同”的理解和阐述,出自《礼记·礼运》大同章,通常简称“礼运大同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古人重视大同,同时也重视差距。人和人之间是有区别的。你往南,他向北,你朝西,他奔东,天下四方,南来北往,东去西来,熙熙攘攘。

虽然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无法抹去,但如果每一个人都能明确自己内心的方向,那就会各得其所,这才叫其乐融融,这才叫天下大同。

天下大同各有不同(浅析天下大同)(2)

(图片来自互联网)

《论语》中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天下大同是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在周易中,大同是大有卦和同人卦的结合大有——物质极大丰富同人——大家志同道合。唯有物质极丰,志向相通,才能够称得上大同。大同世界是孔子这位华夏人文先祖对未来世界的一种美好向往。也正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孔子才大举“仁”的大旗,周游列国,讲学求礼,在孔子看来,“大同”就是“仁”的最终归途。

天下大同各有不同(浅析天下大同)(3)

(图片来自互联网)

天下大同便是和而不同,这个“和”字就是各得其所。今天我们谈社会要和谐发展,公民要诚信友爱,理解“天下大同”的真正含义,是非常必要的。


欢迎关注清河堂文化

给您最正宗的国学体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