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传统家具文化(传统家具中的等级观念)

真正的传统家具文化(传统家具中的等级观念)(1)

| 明清家具研习社 |

家具中的哪些地方体现着古代社会的等级观念?

真正的传统家具文化(传统家具中的等级观念)(2)

在古代社会,制作一件家具需要哪些要素?

从家具制作过程的各要素细数:原料、工具、工匠,似乎这三者齐全就可以做出一件家具,但实际上,这样随意制作出的家具真的能适应古代社会的需要吗?

其实,在古代社会的家具制作中,工匠并非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主导者,还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制作过程中操控着家具的材料、类型、装饰,在使用过程中规定了家具的数量与组合,它,就是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

真正的传统家具文化(传统家具中的等级观念)(3)

古代社会的等级观念还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化身,譬如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的宗法制度,拥有繁琐形式和无数大儒背书的礼法制度,这些,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社会等级秩序的创造。

一方面,为了适应这种庄严肃穆的礼法文化,家具领域中也诞生了许多独特的佳品;另一方面,这些家具也在无形之中加重着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传统家具中,到底哪些地方体现着等级观念。

真正的传统家具文化(传统家具中的等级观念)(4)

01

家具用材

等级观念对家具材料的影响早至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即便那时的人们还用着十分朴拙的矮型家具、甚至席地而坐,连席的材料都得分出三六九等。

《周礼·春官·司几筵》中规定了五种不同材料席垫的名称和使用方法,这五种席垫分别是莞席、藻席、次席、蒲席、熊席

莞席由未长成的蒲草编成,一般不用于直接使用,而是为其他席垫垫底。藻席是又花纹和丝线装饰的蒲草席,略胜前者。次席是一种竹席,蒲席依其名由菖蒲制成,熊席则是以熊为首的兽皮制成,是一种冬月使用的暖席。

真正的传统家具文化(传统家具中的等级观念)(5)

宋摹本《女史箴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除了这五席,还有沐浴使用的蒯席,郊祭使用的之席,天子祭天使用的“蒲越藁”(禾杆编成的粗席,表反本修古、不忘其初)等等。

最能体现等级观念的还得是丧礼中使用的席,如《礼记·丧大记》中所言:”小敛于户内,大敛于阼,君以簟席,大夫以蒲席,士以苇席。”也就是说,国君、大夫、士,不同等级的人死后用的席也是有着严格规定的。

真正的传统家具文化(传统家具中的等级观念)(6)

宋《女孝经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而随着家具材料的丰富,尤其是海外硬木的传入,明清时期传统家具的制作也发展到了顶峰,在这一时期,众多木材又有着怎样的尊卑之分呢?

故宫所藏家具囊括紫檀、黄花梨、铁力木、乌木、鸡翅木、楠木等等,依其家具摆设地和文献记录可知,军机处用的都是榆木擦漆家具,而皇帝、太后、妃嫔等宴会使用的则是各种不同装饰的黄花梨木桌,其差别也和它们各自的市场身价相符。

真正的传统家具文化(传统家具中的等级观念)(7)

故宫军机处内景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一二品大员在军机处只能用相对低等的榆木家具是为了显示与帝王之间地位的差别,回到自己家里,他们用的家具中也不乏黄花梨、紫檀等贵木。

此外,还有一种十分具有争议性的木材,它的身价和地位众说纷纭,认可的人将其视为皇家专属世间绝品,不认可的人觉得纯属炒作谣传,过誉太多,那就是金丝楠木

真正的传统家具文化(传统家具中的等级观念)(8)

当年嘉庆斩和珅,二十条罪状之十三,正是"昨将和珅家产查抄,所盖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其多宝阁,及隔段式样,皆仿照宁寿宫制度,其园寓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肺肠。"逾制的制,正是等级观念的体现,但究竟是因为楠木本身还是因为园林的形制,也仍存争议。

从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中总结的木材价格表来看,楠木比之紫檀和花梨相去甚远。不过楠木种类繁多,是一种软性木材,在明清时期其实更多的被用于做建筑材料,而若是要用楠木作家具,则多需要与硬木配合使用。

真正的传统家具文化(传统家具中的等级观念)(9)

02

家具类型与装饰

除了用材,家具的类型与装饰往往也受到等级观念的深刻影响。单论坐具,《清明上河图》中随处可见的条凳人人都能坐,普通的靠背椅也颇多,却唯有四把交椅,在“赵太丞家”、“久住王员外家”等处,便可知交椅地位的不凡。

俗语有言“头把交椅”,指的正是权力和地位最高者,《水浒传》中,坐第一把交椅的正是宋江。而交椅之所以会从游牧民族的马扎演变成权力的象征,与皇室贵族的出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真正的传统家具文化(传统家具中的等级观念)(10)

清《乾隆帝元宵行乐图轴》(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在出行时,帝王也有着坐下休憩的需要,故而便捷的交椅便成为不二之选,能在不能为之地为不能为之事,这才是交椅与众不同之处,它恰好迎合了统治者凌驾一切无所不为的独尊心态。

除了交椅,宝座也是一种帝王专属家具。比起交椅主要适应户外需要,宝座常形制宽大,装饰繁琐,被陈设于正殿明间的视觉中心,另配香几、宫扇、香器等衬托,以其造型气质诠释凛凛帝王气派。

自唐宋到明清,大多帝王后妃的画像中,帝国最尊贵的人们几乎都坐在宝座上,虽造型装饰各异,甚至还有着鲜明的颜色区别,但无不集中反映着那个时代最为推崇的审美,对于权力最顶峰的极致想象。

真正的传统家具文化(传统家具中的等级观念)(11)

乾隆朝服像

除了交椅与宝座,还有一件以官职命名的椅子,也带着浓厚的等级观念色彩,那就是太师椅。太师这一官职在宋代时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太师椅其实也是仅次于帝后之座的一种坐具。

它的名字从何而来?宋代张瑞耳《贵耳集》中写道,是因为当时的太师秦桧执掌国忌所,在国忌所的椅子上仰头时头巾落在地上。一个名叫吴渊的官员想奉承他,于是让工匠做了一种荷叶托首,安在国忌所的椅子上,其他官员也用上了这种椅子,这便是太师椅的由来。

真正的传统家具文化(传统家具中的等级观念)(12)

除了造型,家具的装饰纹饰中也颇有门道。据清宫记载:

皇帝和太后使用的宴桌为黄花梨木纯金云纹包角桌;

皇后所用宴桌为黄花梨纯银镀金云纹包角桌;

皇贵妃、贵妃所用为黄花梨铜镀金云纹包角桌;

嫔以下所用为黄花梨铁鋄金云纹包角桌。

虽然都是黄花梨桌,但包角的金银铜铁,还是显示出了明显的等级差别。

真正的传统家具文化(传统家具中的等级观念)(13)

黄花梨方桌 故宫寿安宫曾用

纹饰亦然。帝王多以真龙天子自居,故而器具上的龙纹往往也带有政治色彩,从周朝开始,便有着“五爪天子、四爪诸侯、三爪大夫”的说法,而到了明清时,宫廷家具中的龙纹可谓是比比皆是。

以太和殿龙椅的龙纹为例,其椅共六根立柱,上盘绕13条金龙,无不威风凛凛,张牙舞爪,惟妙惟肖。其椅背、束腰、牙板等处还另浮雕龙纹,进一步彰显帝王真龙天子的身份。整器观之,其所用龙纹的数量和形象绝无同例,故而也显示着帝王至高无上的尊贵地位。

真正的传统家具文化(传统家具中的等级观念)(14)

故宫太和殿髹金漆云龙纹宝座设计图

03

家具数量与组合

家具诞生之后投入日常使用,才真正开始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在家具的使用过程中,传统的等级观念也发挥着自己的作用,首先便是家具的数量要求,总的来说,一贵多,一贵独。

家具数量的规格自周朝就已经定下基调,周朝严格的礼法制度中,不仅有着“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还有对案俎数量的明确规定,如《仪礼·公食大夫礼》中:上大夫八豆,八簋,六鉶,九俎,鱼腊皆二俎;鱼,肠胃,伦肤,若九,若十有一,下大夫则若七,若九。

真正的传统家具文化(传统家具中的等级观念)(15)

案俎数量同时也反映着餐食的丰富程度,但在当时,连再普通不过的草席,其数量也同样受到严格的限制——《礼记·礼器》:天子之席五重、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可见其等级观念的森严。

而如宝座这种家具,通常一室之中只能陈设一个,因为国无二君,单独置放显示的是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特别地位。明神宗时,因为宦官冯保窃权,有官员上谏:保(冯保)一侍从之仆,乃敢立天子宝座,文武群工拜天子耶,抑拜见中官耶?

真正的传统家具文化(传统家具中的等级观念)(16)

太和殿内陈设

表面指责宦官立于宝座之侧是亵渎皇权的大不敬行为,实际上也是在借此讥讽他窃夺皇权的行为,可见天子之宝座,实际上就是皇权之化身

传统家具的坐之一道也不仅于此,以《红楼梦》中的贾府为例,其家具陈设组合便反映着浓厚的等级观念。第四十回中,大观园的设宴场景是这样的:

上面二榻四几,是贾母薛姨妈;下面一椅两几,是王夫人的。余者都是一椅一几。东边刘姥姥,刘姥姥之下便是王夫人。西边便是湘云,第二便是宝钗,第三便是黛玉,第四迎春,探春惜春挨次排下去,宝玉在末。李纨凤姐二人之几设在三层槛内,二层纱橱之外。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真正的传统家具文化(传统家具中的等级观念)(17)

清 孙温《红楼梦》 旅顺博物馆藏

可见家具组合中,一榻两几贵于一椅两几,一椅两几又贵于一椅一几。同样的场景我们现在还可以在一些明清名园或名人故居中见到。

一套完整的中堂陈设,往往包括一件大案、一件八仙桌和一双太师椅,这是主人待主客之位,而两侧对称纵向排开的各式椅几,才是其他人分等级差别按次序入座的位置。

真正的传统家具文化(传统家具中的等级观念)(18)

紫檀灵芝纹中堂 研习社藏品

- END -

真正的传统家具文化(传统家具中的等级观念)(1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