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没有后来的贞观之治(李世民时期的贞观之治)

李世民没有后来的贞观之治(李世民时期的贞观之治)(1)

公元627年----公元249年期间,李世民年号”贞观”,历史上把李世民这一时期比较清明的封建统治叫“贞观之治”。

李世民没有后来的贞观之治(李世民时期的贞观之治)(2)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当上皇帝后,知道人才对国家的重要性,因此他特别注意提拔选用人才。以前跟李世民起兵打天下有功的人被重用自不必说,那些曾经跟着李建成,帮助李建成出谋划策谋害李世民的人才也得到李世民的任用,比如魏征和王珪。魏征在服务于李建成时,曾经劝诫李建成早点除掉李世民。魏征本来是个道士,很有才能,他曾经服务于李密、窦建德等农民政权,农民政权失败后,他来到长安。李建成知道魏征有才能,他任命魏征为太子洗马。魏征看到李世民实力强于李建成,建议李建成消灭掉李世民,以防后患。由于李建成没有照魏征说的做,玄武门之变让李建成被杀。李世民当上皇帝后,不仅不追究魏征的过往,还把谏议大夫的重要位置给了魏征。王珪也曾经效命于李建成,李世民给王珪以丞相之位。李世民在得到皇位后论功行赏,把房玄龄这样的文官评为一等,跟他一同起兵打仗的叔叔李神通想不过,李世民向李神通讲明治国中,文臣的重要性。也有部将对自己官位不及降将有抱怨,李世民认为用人不应该有新旧之分。李世民重视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看到广大学子被选拔出来,李世民感叹到:天下英雄尽入吾彀矣!意思是全国的优秀人才都到他的圈子里,为他所用了。

在李世民和这些人才的共同推动下,唐初继承发展了均田制,政府授田给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稳固小农,让农民和土地完美结合。实行租庸调制,农民可以纳绢或者布给国家,让国家找近处的农民代服徭役,以节约农民奔劳的时间,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还实行府兵制,青壮年壮丁被编为兵籍,授田给他们,这些入籍都壮丁平时种田训练,战时出征,自备武器,不交赋税,以增强国家军事实力。李世民还继承发展了前代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在李世民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和谐,中国历史又进入一个比较好的治世“贞观之治”。唐朝唐玄宗时的历史学家吴兢编写了一部政论著作叫《贞观政要》,是李世民和身边大臣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褚遂良等谈治理政国之道的观点。吴兢的目的是从李世民治国理政的经验中,希望当朝和后来君王以古为鉴,择善而从。强调“君依于国,国依于民”的民本思想。李世民就说过:君比舟,民比水,水可载舟,亦能覆舟。吴兢提出君王应该有这样的人格要求:俭约慎行,善始慎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