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在七月十四过中元节(中元节又叫七月半)

中元节,贵州省黔西北叫“七月半”是民间在家祭祀祖先的节日, 先于农历七月初十日(新逝者可提前四五天)接供在堂屋神龛侧挂上“亡人牌”,俗称“接老人”,牌前设案并供上“纸包”和谷芽、麦芽、荞芽(俗传这些“芽”可作亡人的马草)及纸质金银锭、衣服、鞋帽、车马、轿、金山、银山、纸花等供品,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为何在七月十四过中元节?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为何在七月十四过中元节(中元节又叫七月半)

为何在七月十四过中元节

中元节,贵州省黔西北叫“七月半”。是民间在家祭祀祖先的节日, 先于农历七月初十日(新逝者可提前四五天)接供在堂屋神龛侧挂上“亡人牌”,俗称“接老人”,牌前设案并供上“纸包”和谷芽、麦芽、荞芽(俗传这些“芽”可作亡人的马草)及纸质金银锭、衣服、鞋帽、车马、轿、金山、银山、纸花等供品。

在农历七月初六七,老百姓就要开始“封包”,封包,即为将纸钱包在纸里,纸上写有祖先的名讳,封包时间及封包人姓名,纸包以白纸包裹钱纸若干,约一公分厚,成信封样。

“老人牌”那里每日早晚供奉茶饭。十三日,吃过晚饭后,各家便把纸包及纸粘供品,集中到一处,在地上用石灰画一圆圈,并插上点燃的香,在圈内铺上干谷草,把纸包按圆形一层层砌在谷草上,和其他纸粘供品起焚烧,即烧包。 焚烧时放鞭炮,泼水饭。 最后,,把麦芽、荞芽之类的“马草”甩丢到房上,“七月半”祭祀完毕。作为追思先祖的节日,是人们比较重视的节日之一。“春祀秋尝思先泽,云蒸霞蔚启后人”。清明节扫墓,中元节祭祀。

当然,各地亦有不同风俗,虽是七月半,有的人家过农历七月十三,有的过十四,有的过十五。

“农历七月十二至十五日,为祭祀祖先之日,俗称“过月半”或“鬼节”,不论贫富都须买纸钱,金银纸绽或“幂府银行”钞票封写焚烧,晚上将祭祀祖宗的饭菜各用一混合一钵,用香、纸线一并送于野外名日给孤魂野鬼倒水饭。有的人家还请道士做盂篮会,超度“孤魂野鬼”,漂河灯。汉族过十三,少数民族大多过十四、十五。”引自《金沙县志》

为何出现过十三、十四、十五的区别,小编查看了很多资料,也未能查找到半点线索据说汉语来自江浙一带,祖先要回江浙,路途遥远,所以提前两天过中元节,祖先好有时间赶回扬州参加庙会,所以出现汉族过十三的现象,少数民族过十四、十五的现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