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黑水城的神秘宝藏(千年黑水城西夏宝藏的秘密)

在内蒙古的最西端阿拉善盟额济纳河下游戈壁的边沿,有一座残存的古城遗址,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西夏黑水城的神秘宝藏?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西夏黑水城的神秘宝藏(千年黑水城西夏宝藏的秘密)

西夏黑水城的神秘宝藏

在内蒙古的最西端阿拉善盟额济纳河下游戈壁的边沿,有一座残存的古城遗址。

黑水城

遗址呈长方形,周长约1公里,四周有残存的城墙。在东西两面的城墙中设有城门,并筑有瓮城。这些城墙虽然已经历经千年的大漠风沙,残存下来的仍旧有10米之高。城墙为夯土板筑,内有横木、绳索和荆棘相勾连。城池的内部有街道、房屋、墙壁在黄沙中露出头来。在城外的西南边向,另有一座星期堂完好无损地屹立在荒原之中,这座星期堂呈蒙古包顶、壁龛样式的清真寺造型。城墙西北角,有五座高低不等的覆钵式佛塔,十分惹人注目。这就是传说中的黑水城遗址,是古丝绸之路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弘大的一座古城。

黑水城

黑水城是西夏国的古都,党项语叫“亦集乃”,是西夏国一个荣华的边镇和驻军重镇。西夏国王李元吴为了巩固国家的边防,在这里设置了兵强马壮的“黑山威福军司”。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黑水城由职位很高的王公戍守。黑水城繁盛时,有着柔美的自然环境,并不是像今天这样遮天蔽日的黄沙情形。当时,这里水草丰美、天气适宜、林木众多,人们过着清闲充足的生活。西夏死亡后,元朝在此设置“亦集乃路总管府”。公元1372年,明朝上将冯胜攻破黑水城,黑水城就从此废弃了。

黑水城

西夏国都兴庆府被蒙古雄师攻破之后,黑水城尚未失守,其间西夏国一些重要历史文献和金银财宝被转移到黑水城,并在此掩藏,从此丰硕多彩的宝藏故事就开始流传开来。民间传说引来了无数的盗宝者,黑水城闻名于世就是因为探宝而意外发现文物引起的。

黑水城文物

1886年,俄国粹者波塔宁是第一个来到黑水城的现代人。他在额济纳河考查时,无意间发现了黑水城遗址。他的到来揭开了一个古国文明的神秘面纱,但也给这里带来了劫难。1908年,俄国人科兹洛夫来到黑水城,买通本地王公,先后进行了三次发掘,打劫了西夏文刊本和写本古籍数千种,征用了近百峰骆驼才得以把这些文物运走。这些文献书籍中,仅稀有的书籍就达34种,此外另有汉文、藏文、回鹘文、突厥文、女真文、蒙古文、叙利亚文等书稿。

盗宝贼

科兹洛夫将这些文籍运回了俄国彼得堡,分别珍藏于俄国科学院亚洲博物馆和俄罗斯博物馆,轰动了全世界。科兹洛夫为了炫耀他到中国“探险”的功勋,写了本名为《蒙古、安多和故城哈拉浩特》的书,书中写道:“(他)赠送给探险队一大批收藏品,整整一个图书馆的书、纸卷、手稿,约有300多幅画在亚麻布和纸上的佛像……体现了区别文明程度的金属铸像和木雕泥塑、画板、塔的模子和好多其他的东西。”“在哈拉浩特(即黑水城)遗址渡过的几天中,探险队总计获得下列各种物品:书、纸、金属货币,妇女点缀、多少家庭用具和日用品之类的东西;在数量上,我们收集的考古资料装了10个普特重的邮箱。”1普特相当于16公斤,也就是说,科兹洛夫第一次发掘就盗掘了160公斤重的我国西夏文物。科兹洛夫在黑水城的盗宝之举吸引了更多的盗宝者来到这里,以各种名义挖掘地下深埋的宝藏。从此,黑水城就陷入了一轮又一轮的盗掘之中。

西夏文物

1915年,英国人奥莱罗·斯坦因带领中亚探险队以“探险”的名义来到黑水城盗宝。路过了一番挖掘之后,他和他的探险队发现230册贵重的汉文古籍和西夏文书。1923年,美国人兰登·华尔纳、雷勒斯·杰恩又在黑水城进行了10天的发掘工作。1927年,瑞典人斯文·赫定率领的中德西北科学考查团在黑水城掘得一部元刊本《大藏经》。1930~1931年,中德西北考查团发掘出10000多枚居延汉简,此刻存于美国国会图书馆,成为镇馆之宝。就这样,一座反应西夏古代文明以及周边国家文明的庞大图书宝库被瓜分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