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为什么杀死活神仙(人们都称他为神仙)

自古以来,最能够蛊惑人心的,唯有那些牛鬼蛇神,古人乃至今世的很多人,都对那些迷信之事已经执着到了狂野的地步,如果就这么听任其发展下去,必将会发展到无法遏制的地步,需要适当的手段进行制约。在三国中,有一位神秘色彩很浓的江湖术士,名叫于吉,相传他能够利用符水治愈凡人身上的伤痛,世人纷纷赞与其为“于神仙”。凭此来看,如果就让他留在吴地,或许会是东吴百姓的福星,而且如果只有他一个人的力量,也兴不起什么风浪。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备受尊崇的道士,却在与孙策遭遇后,惨死在了他的手中。很多人对此都非常的不理解,不明白为什么他贵为东吴的君主,却偏要对一个精通医术的江湖术士过不去。其实原因很简单,从表面上来看的话,一共有两个方面,首先孙策本身的脾气就很大,度量很小,实在无法容忍这样一个人物存在;其次当时他还是刚刚接手东吴,正是民心不稳的时候,如果是有人以于吉之名,奋起作乱,那将会是他最不想看到的局面,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斩草除根无疑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这种想法并非是空穴来风,孙策刚在江东站稳脚跟,各方的威胁压在他的肩上,此时再出现了一个名声这么大的民间道士,无疑是给他原本就非常郁闷的心口,又填了一堵,这么多矛盾的压迫下,各种背景条件的映衬下,了结一个民间道士的性命,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不过这些都是从表面上来分析的,其实在这些原因的背后,还应该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在左右着他和于吉的命运。如果大家能够仔细想想的话,就应该明白,孙策好歹也是一国之君,没必要对一个小角色耿耿于怀,就算是心里对他介意,最多在其身边安插几个眼线,监督好便足够了,如果直接将其杀死的话,未免要遭到世人诟病。

所以,真正导致于吉非杀不可的并非是孙策的私心,而是另有其他原因,那么究竟是因为什么呢?其实害死于吉的是东吴那些对于吉敬仰崇拜的大臣,是他们最后将于吉推向了断头台,换句话说,其实让孙策认为他非杀不可的原因,就在这些大臣们的身上。

孙策为什么杀死活神仙(人们都称他为神仙)(1)

话说有天孙策召集手下与自己同饮,聊得正酣时,大家突然窃窃私语起来,甚至起身走下城楼,将孙策一人晾在了原地。这种做法实在是让人无法理解,古代的大臣基本上都以君主为中心,哪有这种正在陪着吃饭的时候,突然撂下主公离开的事。我们知道,大臣面对君主,应该是恭敬的很,甚至需要细心揣摩字句,生怕触了龙颜。但此时他们却纷纷将这些置之不顾,让孙策既愤怒,又好奇。

得知他们是因为于吉才走掉之后,孙策再也无法淡定了,这些人之所以能够做出如此大胆的举动,必定是因为在他们心里,于吉是个非同一般的人物,在其心中的地位,甚至比自己这个主公还要高。无论真相是否如此,孙策的这种想法完全是情理之中,生气也就是在所难免的。

孙策为什么杀死活神仙(人们都称他为神仙)(2)

他询问身边的手下,究竟是因为何事众臣子如此古怪,手下边将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的告诉了他,称这些大臣是专门前去拜见于吉的。开始时他也挺好奇,不知道是个什么样的人,居然有这种浩大的德行,莫非这的是神仙不成?他倚在栏杆上向下眺望,发现无论是自己手下的大臣,还是城中的百姓,纷纷焚香跪拜着迎接他。

要知道这样的待遇,就算是他这个君主都不曾享受过,你个平民道士凭什么能够受此礼遇,当下便传人将其捉拿到了身边来。此时的孙策其实也还没有对于吉动过杀心,先是臭骂了他一顿,接着便嚷嚷着要将其斩首。其实如果这个时候,有人站出来劝慰两句,例如让他不要跟一个穷酸道士计较,此事也就算罢了。

但这些大臣实在是没有眼力界,还在拼命的劝谏,顺带着宣扬于吉的德行,以及他对于东吴人民的影响,虽然听起来合情合理,但反馈到孙策脑海中的信息却就不是这个味了,他想着,好啊,你个臭道士的名声,反而比我这个主公的还要大了,这岂能得了?他心上的小火苗,像是被浇上了一层热油,骤然旺盛起来,生生将于吉烧上了断头台。

文|峰揽山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